高产优质棉花的棉铃空间分布及栽培技术
2022-08-17陈远志
陈远志
(第二师三十三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尉犁 841505)
1 高产优质棉花示范地点及规模
示范地设在9连25—1条田,示范区面积12 hm2。
1.1 示范地基本情况
示范地土壤质地黏土,有机质1.03%,碱解氮41 mg·kg-1,速效磷38 mg·kg-1。土壤肥力中上、土质均匀、土地平整,盐碱轻,具备滴灌设施的条田。
1.2 试验种植情况
供试品种为当地大面积种植品种新陆中-55;每0.067 hm2基肥: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5 kg;每0.067 hm2播种期为3月31日,播种量1.8 kg;中耕分为两次:第1次为4月22日,第2次为5月10日;打顶整枝时间为7月1日。
2 示范棉田各生育期器官增长动态
株高、叶片、果枝、蕾数、花数、成铃增长动态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从三叶期到现蕾期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出叶速度显著加快,进入现蕾期后叶片数、果枝数,果节数、现蕾数和叶面积迅速增长,进入初花期后,出叶速度、果枝数,果节数、现蕾数进一步增长,叶面积增速加快,至盛铃期,叶面积达到最大值。
表1 株高、叶片、果枝、蕾数、花数、成铃增长动态Tab.1 The growth dynamics of plant height, leaves, fruit branches,buds, flowers and bolls
3 高产优质棉花棉铃空间分布特性
3.1 示范棉田棉铃空间分布
示范棉田棉铃横向和纵向成铃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看出,棉铃空间分布从横向看:表现出以第一果节结铃率在85.7;第二果节结铃较少,只占13.5%;第三果节位成铃率只有0.8%,棉花横向成铃以始果节成铃为主,二、三果节位成铃为辅。
表2 示范棉田棉铃横向和纵向成铃调查结果Tab.2 The survey resul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boll formation in demonstration cotton fields
棉株纵向成铃呈现梭形:棉株中部成铃最高,上下成铃较少。第1~3 台果枝结铃率为23.8%,第4~6 台果枝结铃率为47.6%,第7 至顶部果枝结铃率为28.5%,提高中部果枝结铃数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外位及下部果枝铃小,易脱落。
棉株产量和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水、肥、光照等因素。棉花单产量由单位面积收获株数、单株铃数、单铃质量构成,单位面积收获株数增加,单株铃数、单铃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中下部和内位结铃率,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棉花。
3.2 优质高产棉花结构
示范产量结构见表3。
表3 示范棉田产量结构Tab.3 The yield structure of demonstration cotton field
由表3 可看出:示范棉田产量结构合理,经田间测产每0.067 hm2收获株数达12 450 株,单株成铃8.2 个,总铃数102 090个,单铃质量5 g,籽棉单产达510.4 kg/0.067 hm2。
4 优质高产棉花主要技术措施
4.1 合理密植
坚决贯彻“密、矮、早、膜、匀”的栽培技术路线,通过适当密植,优化其丰产结构,达到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总铃数、提高单产的目的。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选择适宜密植的优良棉花品种作为主载品种。真正实现了以密取胜、以密增产的目的。
4.2 精准播种
精量播种技术是当代“六大”精准农业技术之一,具有节省种子、降低成本、节约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优点。其技术核心是在精准种子的基础上,通过播种机膜上精量点播,一穴一粒,以达到一穴一株、长势均匀、壮苗早发的目的,最终实现群体均衡生长提高品质和单产的目标。
4.3 节水灌溉
双大膜覆盖具有保墒增温的作用,缩短出苗时间,防止出苗期间灾害天气的危害。有利于抢墒早播,多出苗、出壮苗。是当地节水抗旱一项重要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的核心是按照棉花发育进程的需要,实施精准灌水施肥。滴灌棉田在搞好春灌、施足基肥的条件下,不宜早滴头水,原则上仍坚持见花浇头水。在缺水年份,全生育期滴水11~12次。6月初滴头水,滴量35 m3/0.067 hm2,以后间隔7~10 d 滴一次,每次滴量25~35 m3/0.067 hm2,最后2 次水量宜小,控制在10~15 m3/0.067 hm2,9月10日前停水。全生育期滴水量240~325 m3。
4.4 适时化控,塑造理想株型
一般全生育期化控3 次,分别是:苗期2 叶期—3 叶期时0.2 g/0.067 hm2,蕾期0.4 g/0.067 hm2,花铃期0.8 g/0.067 hm2,7月1日开始打顶,打顶后为减少顶部果枝蕾铃脱落,不能急于化控,待顶部果枝甩出10~15 cm长后,根据水情进行化调。全生育期株高控制在75~85 cm。
4.5 科学施肥
4.5.1 施足基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确定施肥总量的前提下,在犁地前施足施好基肥[2]。高密度栽培后,由于群体增大,耗肥多,地膜覆盖使根系分布浅,因此基肥量要相应增加,尤其是氮肥的投入,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肥总量每0.067 hm2应适当增加10~15 kg,基肥用量磷肥18~20 kg,尿素20~30 kg,钾肥5~8 kg。大力实施秸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4.5.2 适时追肥
苗期长势较弱、发育缓慢的棉田喷施2~3次叶面肥;花铃期是追肥的重点,滴灌棉田从头水时开始随水滴肥,6月25日以前滴施尿素5~8 kg/次,6月25 日—7月20 日滴施一号棉花专用肥10~12 kg/次,7月20 日—8月10 日滴施二号棉花专用肥10~12 kg/次,8月10 日根据棉花长势用肥,可滴施日以前滴施尿素5~6 kg/次,全期追肥90~100 kg。
4.6 打顶与整枝技术
高密度栽培很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导致通风透光不畅,成铃率下降,因此整枝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单株平均果枝薹数达到10 台左右时即开始打顶,一般在7月1 日—5 日,尤其是高密度棉田,打顶宜适当提前。打顶后8~10 d 开始整枝,增加铃质量和提高棉田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有利于增加铃数、铃质量。
4.7 综合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针。加大虫情调查监控和预测预报,及时开展对棉铃虫、棉叶螨、棉蚜、枯黄萎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科学选择用药,加强对天敌的保护。
5 结语
在棉花“矮密早膜匀”栽培技术指导下,结合新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棉花品质。实现高产优质是棉花产业发展的目标。围绕“早”字,适时早播、促壮苗早发,早打顶,使棉花高能期与气候同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加总棉铃数,使内位铃率达到80%~90%,使铃数与铃质量,高产与优质的矛盾统一起来。高产优质棉田的收获株数在1.2×104~1.4×104株,高产优质棉花的株高适宜在75~85 cm。总之,在棉花优质高产综合栽培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各项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严格防止出现栽培技术的失误,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