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松针鞘瘿蚊林间识别及成虫诱捕方法

2022-08-17马在猛薛连智陈汝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粘虫黑松羽化

赵 红,韩 启,马在猛,薛连智,陈汝敏

(青岛市黄岛区自然资源局,山东 青岛 266400)

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Uchida & Inouye,1955,异名:T. pinicola(Skuhravá,1986)。1901年在日本被首次发现(属日本的本土种)[1],且在1955年被首次描述[2]。1929年在韩国首尔市和全南省被发现;1930年在釜山被发现[3],并于1936年—1946年暴发成灾;该虫是韩国危害黑松和赤松最为严重的害虫,对韩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1990年在济州岛发现,随后相继扩散至韩国各地[4]。2015年首次在青岛市黄岛区发现,2016年经北京林业大学专家确认外来入侵种松针鞘瘿蚊已在我国山东黄岛地区定殖[5]。

本文通过对松针鞘瘿蚊在林间危害症状的观察对比,明确判定其危害的典型症状,便于日常监测普查。同时,探索对环境友好的成虫诱捕方法,为松针鞘瘿蚊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林间识别

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35°58′14″N,120°11′28″E)松针鞘瘿蚊危害区域内,于当年剪取不同时期受危害的黑松枝条与正常枝条比较,对比主要危害症状。

1.2 悬挂黄色粘虫板

在沿海黑松林内,选取30 m×30 m 的调查地,在成虫发生期,于黑松林标准地的东、西、南、北中5个位置,选择10 株松树(每个方向选择2 株松树),悬挂黄色粘虫板,每3 d 更换一次粘虫板,记录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诱到的成虫数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成虫数量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方位的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松针的不同生长时期,其危害特征也不尽相同

夏秋季黑松生长季节,松针受害后仍为绿色,较正常松针明显变短,在松针基部形成虫瘿并在其中吸取汁液为害,基部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有少量黑松,在松针中上部为害形成虫瘿,虫瘿两侧各有一褐色病斑,明显较叶鞘基部虫瘿瘦小,松针在虫瘿上部折弯。受风力影响,在松针间危害的松针鞘瘿蚊虫瘿极易撕裂,瘿蚊幼虫死亡率高。总体来说,在针叶间为害程度比在叶鞘间为害略轻。

自8月上旬开始,剥开松针基部膨大的虫瘿或松针中上部的褐色斑,可看到多只白色幼虫在其中危害,幼虫较小,且数量相对少。在冬春季,受害松针明显变短,并且干枯变黄,至春季时松针可完全脱落。9月—12月,叶鞘内可见1~21 只数量不等的黄色幼虫,此时幼虫个头较大,且数量多。在松针中上部为害产生的褐色斑,剥开后也可见数只幼虫,但虫口密度总体较少。

2.2 不同方位悬挂诱导板

在标准地内各个方向,诱到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0.05),不同时间捕捉的成虫数量差异显著,5月底开始诱到的成虫数量开始明显增多,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见图1、图2。

图1 不同方位诱到的成虫数量Tab.1 The number of adults trapped in different orientations

图2 不同时间诱到的成虫数量Tab.2 The number of adult insects trapped at different times

3 结论与讨论

受害松针在不同时期主要表现症状不同。为害较轻时,肉眼不易发现,需拔掉正常松针,发现松针数量变少,松针变短;中度为害时,肉眼可见,受害松针明显变短;为害严重时,远看如火烧状,松针变得稀疏,春季完全脱落,呈光杆状。

掌握成虫的羽化期,对于精准高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6月是其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可选择在此时间段内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成虫。同时在成虫羽化前和整个羽化期,悬挂粘虫板可以有效减低虫口密度,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环境友好。粘虫板的悬挂方位对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可在林间均匀分布。

猜你喜欢

粘虫黑松羽化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益蝽5龄若虫对不同龄期粘虫幼虫的捕食作用
餐桌上的“黑钻石”
秋粘虫来了!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白星花金龟的羽化及交配行为
故事棒棒堂小猪秀秀的觅食之旅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园绿盲蝽的诱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