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
2022-08-17潘献柱谢琳琳汪晓庆
潘献柱,谢琳琳,杨 珺,季 丹,汪晓庆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6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已经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给医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线上教学作为科学技术发展产物,以互联网作为平台,采取“录播+线上答疑”或“直播+线上答疑”等形式组织教学,逐渐成为了医学教学的新手段和新模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秩序,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在安徽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疫情期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线上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研究和论述。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8级和2019级三年制临床专业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每届6个自然班(50人),由同一名教师授课,2018级采用传统教学,2019级采用线上教学。两届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和培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线上教学方法
1.2.1课前预习 将课件、电子版教材、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上传至班级QQ群,布置预习任务。预习视频观看、PPT阅读进度均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将学习笔记通过打卡上传平台,老师逐个在线完成检阅。预习题检测结果均由系统自动评估,并在授课前形成报告。对未能完成预习的学生,及时反馈到人并督促完成,各班预习率为70.2 %~85.4 %。在教学预习中,与线下教学一致,引入积分机制督促预习,对不能完成预习积分的同学责令其重新预习。
1.2.2课中教学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以腾讯课堂为主要授课平台,双向互动,以“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学生线上面对面,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每节课设置在线答题2~3次,避免学生视觉疲劳,思想放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及时采集学生答题数据,通过交流窗口了解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实时调整授课进度,设置回放功能。两届学生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见表1、2。
表1 两届学生线上理论课教学过程
表2 两届学生线上实验课教学过程
1.2.3教学评价 课后采用职教云平台在线布置作业并批改,同时设置完成时限,对正确率未达标者,要求重做,直至合格,课后作业分数计入总成绩。对未能完成课后作业的同学,及时反馈到人,了解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其掌握网络答题的操作要领。对少数网络信号不好的学生,允许其补做,极个别学生网络流量受限,允许其完成纸质作业,打卡上传,一生一策,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学为目标,多渠道完成教学效果的评测。2018级采用纸质试卷,2019级在次学期返校采用纸质试卷测评,期终评测内容、难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考试成绩数据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线上教学过程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P<0.05);理论测评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但线上教学优秀、良好占比优于传统教学(P<0.01),线上教学理论测评不及格率14.33 %,高于传统教学的4.76 %;实验绘图及标注传统教学优于线上教学(P<0.01);预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总评成绩结果
3 讨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探讨疾病发病机制。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传统教学的必要补充,在特殊时期(新冠肺炎流行期)或特殊群体(成人教育、社会招生)中甚至成为了主要教学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使“互联网 + ”教育在教学改革中的不断推进。线上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被赋予了极大的期待,开展线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层次,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与沟通。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获取教学过程评价数据有限,信息量小,分析费时费力。而线上教学学生参与过程考核更便捷,平台可以自动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能快速分析、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数据可以动态、实时、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客观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促进了教学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从而实现了精准教学。实验结果显示线上教学过程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也验证这一观点,客观的过程考核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课程评价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撑。
两届学生成绩显示线上教学的理论成绩优秀和良好学生比例优于线下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借助信息科技载体,早已摆脱了粉笔和黑板,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庞大的信息量导致了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同学无法跟上上课节奏,传统教学“一次性”的特点阻碍了部分学生学习的脚步,而线上教学摆脱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反复回看授课视频,真正实现了学习碎片化;同时线上教学也摆脱了地点限制,突破了地域界限,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求学者提供了平等享用教育资源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线上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也暴露出缺点与不足,线上教学预习以及作业独立性和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督。从两届考核结果来看,实操性较强的实验技能训练,线上教学学生明显掌握不足;线上教学理论测评不及格率也高于传统教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线上教育监管难问题尤为突出。对于自控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来说,线上教学是个极大的考验,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另外直播平台容量小,网络信号不稳定,直播画面及音质不高也影响了线上教学的效果。因此开展线上教学需要做出深入研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开展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内容,撰写网络教学计划和教案。总之,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无止境的,教师要勇于探索,乐于尝试,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使之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师生。
我校采用全面线上教学本是应急措施,但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也为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提供参考。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认识线上教学特征,重视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反向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分享方式,同时将VR、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优化教学平台,打造一个集资源、监督、互动和评价为一体的高效平台,是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沟通、情境迁移等能力,强化信息实时传输和交换,减少线上学习的孤独、焦虑、困惑和倦怠情绪,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线上教学具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优点,弥补了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短板,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教学体系中重要一员,持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