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二次手术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2-08-17李帅飞游昌涛陈东栋徐玲玲

关键词:散光植入术轴向

李帅飞 游昌涛 陈东栋 徐玲玲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是当前屈光手术的主流方式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ICL根据其是否矫正散光分为单纯球镜矫正型和复曲面型ICL。ICL植入位置在眼内虹膜与晶状体之间,角襻位于睫状沟内,术前难以对该解剖部位进行准确、详细、全面的检查,部分病例在ICL植入术后可能需要进行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等二次手术。ICL植入术后二次手术不仅增加眼内炎、角膜内皮损伤及术源性白内障等手术风险,同时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所以分析ICL植入术后调位、更换或取出的临床特点十分必要。现收集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后需行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的临床病例,探究其原因,并分析其拱高变化、复曲面型ICL旋转稳定性和视力恢复等临床特点以及术后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本人有通过ICL植入术改善屈光状态的愿望,对手术疗效具有合理的期望;②年龄≥18岁且屈光状态稳定达2年以上;③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2000个/mm,细胞形态稳定;④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ACD)≥2.80 mm,房角开放。

排除标准:①未稳定的角膜扩张性疾病、角膜内皮营养不良、重度干眼症、眼部活动性病变或感染;②未控制的青光眼,明显影响视力的白内障或眼底疾病;③既往眼部外伤或手术史;④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全身性疾病长期口服药物者。

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专科行ICL(V4c)植入术后行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屈光不正患者73例(74眼)。男28例,女45 例,年龄18~44(26.4±5.9)岁,其中调位47眼(4.4%)、更换26眼(2.4%)、取出1眼(0.1%)。以单纯ICL植入术眼68眼作为对照组,ICL植入后行调位术眼47眼为调位组,ICL植入后行更换术眼26眼为更换组。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ICL植入术前准备

ICL植入术前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前房角、角膜曲率、角膜厚度、ECD(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CEM-530,日本Nidek公司)、ACD及角膜水平直径(White-to-whit,WTW)等。依据裂隙灯显微镜下卡尺测量的WTW和Pentacam(HR,德国 Oculus公司)测量的ACD,并参考Pentacam、IOLMaster(500,德国Zeiss公司)测量的WTW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300L,天津迈达公司)测量的睫状沟间距进行ICL尺寸选择。根据STAAR公司提供的计算软件,输入相关参数后计算ICL屈光度数及复曲面型ICL(TICL)轴向。ICL植入术后定期复查UCVA、屈光度、拱高(OCT测量,Spectralis,德国Heidelberg公司)、ECD及TICL旋转情况。

1.3 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的手术指征

对ICL植入术后拱高过高(≥1 000 μm)且合并前房浅、房角窄(<1/2CT),或Pentacam测量全周房角中2 个象限及以上房角<20°者,行小一号尺寸的ICL更换或水平植入ICL者调位至垂直位;拱高过低者,对于发生ICL接触晶状体、拱高低于100 μm的青年患者,更换更大尺寸的ICL或垂直植入ICL者调位至水平位。对TICL旋转导致视力下降者,根据轴向旋转图行调位术,顽固性旋转者行更换术。对ICL植入后异常情况且评估ICL更换不能解决的,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4 手术方法

1.4.1 ICL调位术 ①ICL植入术后1个月内行调位术者,钝性分离原手术切口,向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使用ICL调位钩将原ICL调整至预想位置,平衡盐溶液冲洗清除前房内黏弹剂;②ICL植入术后1个月及以上行调位术者,于角膜缘做宽度约0.5 mm的穿刺口,向前房注入平衡盐溶液维持前房的同时,使用冲洗针头将原ICL调整至预想位置。

1.4.2 ICL更换术 钝性分离原手术切口(ICL植入术后1个月内行更换术者)或重新做宽度为3 mm的透明角膜切口(ICL植入术后1 个月及以上行更换术者),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使用ICL调位钩将原ICL一侧角襻旋转调至前房靠近切口处,在ICL角襻与虹膜间注入适量黏弹剂,使切口处角襻至ICL肩部在前房内抬起,并确认其前后有充足的操作空间,使用显微平镊夹持ICL肩部并取出,平衡盐溶液冲洗清除前房内黏弹剂,植入术前选择的新ICL,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调整新ICL位置居中,平衡盐溶液冲洗清除前房内黏弹剂。

1.4.3 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自原手术切口向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取出原ICL,前房补充适量黏弹剂,做侧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注吸皮质,黏弹剂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注吸黏弹剂,水密封切口。

1.5 手术前后用药

所有患者术前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后行相应手术,术毕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敷料遮盖术眼。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炎症反应,常规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共7 d;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4次,共4周。

1.6 术后复查及指标观察

术后1 d、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复查,包括UCVA、BCVA、屈光度、眼压、ACD、前房角、拱高、TICL轴向和ECD的测量,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视力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进行测量,并将视力转换为LogMAR视力进行组间比较。有效性指数=末次术后UCVA/植入术前BCVA,安全性指数=末次术后BCVA/植入术前BCVA。

1.7 统计学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因拱高过高与拱高过低行二次手术处理的拱高变化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方面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ICL和TICL的更换率。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L植入术后行二次手术的原因

ICL植入术后因拱高异常行调位、更换59 眼,其中ICL调位术35眼,ICL更换术10眼,TICL更换术14眼;因TICL轴向旋转行二次手术14眼,其中TICL调位术12眼,TICL更换术2眼;因ICL位置异常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眼。

2.2 拱高异常行ICL调位或更换后的拱高变化

因拱高过高行二次手术38眼:ICL调位术26眼,均由水平位调位至垂直位后获理想拱高;TICL更换术12眼,均选择小一号尺寸的TICL行更换术后获理想拱高。因拱高过低行二次手术21 眼:9 眼ICL植入初始轴向为垂直位,术后复查发现拱高偏低,调位至水平位后获理想拱高;ICL更换术12眼,其中11眼术后1 d拱高偏低但尚可接受,术后随访过程中拱高下降至100 μm以下时选择大一号尺寸的ICL行更换术,这11眼中术后1个月内行更换术7眼,术后2 个月及以上行更换术4 眼,最长更换时间为术后2年;1例特殊患者,左眼术前检查ACD为3.23 mm、WTW为10.9 mm,行ICL(尺寸为12.1)植入术后拱高为0 μm且患者诉视近困难,于ICL插入术后1周选择大两号尺寸的ICL(尺寸为13.2)行更换术,ICL更换术后第1天拱高为299 μm,随访6个月时拱高为231 μm并继续随访观察。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后的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72,

P

<0.001),见表1。

2.3 TICL植入术后发生旋转的病例特点及处理

14 眼TICL植入术后发生轴向旋转且视觉质量欠佳,术前散光1.25~4.50(2.61±1.01)D,初始轴向0~14(5.6±4.8)°,11眼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3 眼发生于术后1 个月之后,旋转幅度6~29(13.3±8.4)°,旋转小于10°者与大于10°者各7 眼,顺时针旋转5 眼,逆时针旋转9 眼。12 眼行TICL调位后取得稳定、良好的效果;2眼TICL调位后顽固性旋转,其中1眼选择大一号尺寸TICL行更换术,1眼将TICL置换成单纯球面型ICL联合准分子激光表层角膜切削术,均获得满意结果。

2.4 ICL植入术后调位或更换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调位或更换术中均未发生晶状体损伤、虹膜损伤、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亦未发生眼内炎、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色素播散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2。

表1.ICL植入术后拱高异常的处理和拱高变化情况
Table 1.Treatment of abnormal vault and the vault changes between post treatment and post ICL implantation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表2.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间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细胞减少量的比较
Table 2.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recovery and ECD reduction among ICL reposition,exchange and simple implantation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UCVA,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ECD,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2.5 ICL植入术后ICL更换与TICL更换的比较

ICL植入术后行更换术26眼,其中ICL更换术10 眼,占1.6%,均为拱高过低所致;TICL更换术16眼,占3.5%,分别为拱高过高12眼、拱高过低2眼、轴向顽固性旋转2眼,ICL的更换率小于TI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4.04,

P

=0.045)。

2.6 ICL植入术后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病例分析

该例为特殊病例,男,36岁,术前诊断为双眼超高度近视、右眼白内障、右眼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左眼UCVA为0.01,屈光度-16.75-1.00×15=0.5,晶状体散在点状混浊,ACD为3.34 mm、WTW为12.1 mm,UBM未见明显异常。行左眼ICL植入术,尺寸为13.2。术后视力0.4,ICL位置异常,整体下移,中央孔位于下方瞳孔缘,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见图1),ICL上方部分与晶状体接触,考虑可能是悬韧带异常所致,与患者沟通后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远视力0.8,人工晶状体位正,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

3 讨论

ICL植入术矫正屈光不正安全、稳定、可逆,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肯定,但是限于当前的测量技术,少部分病例在ICL植入术后可能需要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的二次手术处理。近期Alhamzah等和AlSabaani等分别对ICL植入术后更换或取出进行分析,其发生率约为2%,原因有拱高异常、白内障、残余高散光、视网膜脱离和无法忍受的眩光,其中拱高异常最为常见。笔者认为无论是调位,还是更换或取出,均与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欠佳有关,而患者的二次手术,增加额外医疗消耗和患者思想压力,故将调位亦纳入研究。本研究中ICL植入术后行调位、更换或取出占同期ICL植入术约6.9%,而其中更换或取出约2.5%,与既往研究一致,原因有拱高异常、TICL旋转和ICL位置异常,其中拱高异常为最主要原因。

拱高异常可能引起白内障、瞳孔阻滞、青光眼等并发症,主要的处理措施有ICL更换术或ICL调位术。之前已有研究分别分析了拱高过高和拱高过低时行ICL更换术的临床效果,证实ICL更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atarazzo等的病例报告提示,拱高过高的ICL植入术后,通过将ICL的角襻由水平位调位至垂直位,拱高下降534μm,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王红霞等的研究显示,对于ICL水平植入后拱高过高的患者,对侧眼垂直植入后拱高下降。然而Cerpa Manito等的研究显示,双眼的拱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本研究采用同一眼的拱高数据进行对比可能更具有意义。由于部分患者在ICL植入术后1 d即行ICL调位或更换,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故均采用术后1 d的拱高进行对比分析,虽然ICL植入术后拱高具有下降趋势,但是远期拱高与术后1 d拱高存在一定相关性,笔者认为术后1 d的拱高比较仍具有临床意义。本研究中,水平植入的ICL拱高均明显高于垂直植入者,间接提示人眼睫状沟呈垂直椭圆形的特点,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的拱高变化量均大于拱高过低者。此外,拱高过高的病例通过选择小一号尺寸的ICL行更换或调位术后均获得理想的拱高,而拱高过低的病例相对复杂,多数病例于ICL植入术后1 d拱高尚可接受,但在随访过程中拱高下降至100 μm以下,选择大一号尺寸的ICL行更换术,术后拱高虽有上升,但拱高改变量明显小于拱高过高者。崔同峰等的研究显示,拱高过高组选择小一号尺寸ICL更换后均可获得理想拱高,而拱高过低组,部分病例更换术后可获得理想拱高,部分病例拱高仍然偏低,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图1.1例患者ICL植入术后OCT图像ICL位置异常,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Figure 1. OCT after ICL implantation in a patient.The ICL position was abnormal,and the vault varied greatly from top to bottom in pupil area.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ICL植入术可有效解决合并散光的屈光不正,但是其轴向旋转时将直接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需要行调位术或更换术处理。通常建议TICL植入轴向为水平方向的22.5°范围之内,且有研究显示,TICL植入轴向偏离水平方向5°以上,其发生旋转的概率将增大5.6倍。但同时亦有研究显示,TICL的旋转稳定性与植入轴向无关。熊洁等的研究显示,TICL植入术后发生旋转与术前散光度数、术中晶状体植入角度有一定相关性,术后3个月内为轴位旋转的高峰期。本研究中,多数TICL轴向旋转病例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术前散光度数较大,初始植入轴向接近水平位,大部分病例通过TICL调位术即可获得理想结果,但是2眼调位后发生顽固性轴向旋转,通过TICL更换术方才解决。所以,TICL轴向旋转可能与睫状沟解剖结构有关,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大散光者对轻微的轴向旋转更为敏感,需引起重视。

本研究以单眼行ICL调位或更换的患者对侧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调位术和更换术与单纯植入术的术后视力恢复及ECD减少量情况,虽然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且在各项研究指标方面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调位术较更换术操作更为简单,相应手术风险更低,且调位术的ECD减少量小于更换术,所以,笔者认为调位术更优于更换术。本研究中,ICL植入术后行更换术26眼,其中ICL均为拱高过低所致,而TICL更换术原因相对复杂,且前者更换率小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散光患者在术前行单纯球镜综合验光并试戴镜,对于散光不敏感者,尤其在顺规散光及非主导眼可适当考虑选择ICL植入术。此外,针对全眼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的,也可依靠ICL植入术联合角膜散光松解术或角膜激光消融术的治疗方式,如此可避免TICL相关问题,同时使角膜变得更为规则。

本研究中,1例青年男性超高度近视患者左眼行ICL植入术后ICL整体下移、中央孔位于下方瞳孔缘,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ICL上方部分与晶状体接触,考虑该患者可能在术前即存在睫状沟异常、悬韧带松弛或脆弱等特殊眼内不良情况,而ICL植入术进一步加重悬韧带的损伤,所以更换大一号尺寸的ICL未必能获得理想的术后效果,与患者充分沟通后选择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满意。ICL植入术可有效保留自身晶状体的调节力,而针对超高度近视、悬韧带异常及高龄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晶状体置换术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且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及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发展,晶状体置换术也将成为眼科屈光矫正手术的重要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ICL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原因有拱高异常、TICL旋转和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其中拱高异常为最主要原因,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后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且更具规律性;TICL旋转经调位后多数病例可获得满意结果,少数病例发生顽固性旋转;TICL植入术后发生更换的概率略大于ICL植入术;ICL调位术与更换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但还需要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随访观察。

利益冲突申明

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李帅飞: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游昌涛:参与选题、设计、指导和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结果、结论;完成手术;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陈东栋:参与选题和数据收集。徐玲玲:参与选题和数据收集

猜你喜欢

散光植入术轴向
航空发动机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力间接测量方法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散光”也要及时治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