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2-08-17童晓亮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6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管理水平恶性

童晓亮,夏 芳

(中南大学湘雅皮肤科,湖南 长沙 410013)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由于黑色素瘤恶变而来的肿瘤,多发生在皮肤、粘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据调查显示,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在肢端皮肤与黏膜组织中,且临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普遍认为与肤色白皙、多发痣、晒伤史及黑色素瘤病史等有关,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多表现为出血、疼痛、瘙痒及溃疡等,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综合治疗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而常规外科手术以原发性病灶广泛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除术为主,上述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寿命,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病因复杂,加之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个性化护理干预属于整体护理的一种,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新模式,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但是该方法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对象,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84±6.71)岁;体质量指数(BMI)18~29 kg/m,平均BMI(22.51±3.59)kg/m;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8例;病灶部位:头面部21例,四肢18例,躯干7例。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8.18±6.79)岁;BMI 19~30 kg/m,平均BMI(22.68±3.62)kg/m;TNM分期:Ⅰ~Ⅱ期33例,Ⅲ期10例;病灶部位:头面部19例,四肢19例,躯干8例。两组性别、年龄、BMI、TNM分期以及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恶性黑色素瘤相关诊断标准,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②符合综合治疗适应证,患者均可耐受;③病情稳定,能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②伴有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器质性疾病者;③住院期间死亡或中途放弃实验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了解患者病情,对于符合手术指征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对初期患者进行病灶切除并植皮皮瓣修复术;中期患者进行病灶及淋巴结切除;晚期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保守治疗或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干扰素治疗,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耐受调整注射剂量,1次/d,7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与患者及家属讲解恶性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治疗完加强患者门诊及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1.3.2 观察组 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①个性化心理护理:恶性黑色素瘤病因复杂,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尤其是手术前后及干扰素注射治疗期间,一方面害怕手术创伤、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担心干扰素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期间护士应加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指导,给予患者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发热护理: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期间,尤其是干扰素注射治疗过程中,身体免疫水平相对较低,容易产生类似流感的不良反应,出现发热症状。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体温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当患者低温高于38.5℃时,及时给予冰敷、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同时进行补液干预,避免患者虚脱;③饮食指导干预:治疗后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干预,术后进食流质食物,2~3 d后转为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为软食;多以清淡、易消化及营养较高的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多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对于病情较重或术后恢复不佳者,可给予静脉补液方式补充营养。两组均护理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及满意度。

1.4.1 自我管理水平 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分别从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管理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分值依次为20、12、28、20分,满分8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1.4.2 生活质量 采取SF-36 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整体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3 依从性及满意度 两组护理2周后采用通用依从性和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行评估,依从性从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及康复锻炼方向进行评估,满意度从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各项总分均为100分,≥90分为依从或满意。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2周后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管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满意度及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干预2周后对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及干预效果的满意度和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及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及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整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综合治疗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干扰素注射液等,能延长患者寿命,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但是,综合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再加上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法、疾病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个性化护理干预是针对恶性黑色素瘤提出的一种干预方法,护理过程中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及饮食指导干预等不同角度进行干预。同时,通过饮食指导干预,让患者信用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的食物,能维持身体所需,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2周后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整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通过心理护理能了解患者综合治疗期间心理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指导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发热护理能针对综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干预,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稳定患者体温,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周后对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及干预效果的满意度和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及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分析原因为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能从不同角度对患者进行干预,让患者及家属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巩固综合治疗效果,从而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中,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与依从性。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管理水平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