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比较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
2022-08-17刘昱岑
刘昱岑
(定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 榆林 718699)
牙列缺失(dentition loss)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咀嚼效率及口颌系统健康,咀嚼效率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胃肠道负担,故容易引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常规修复治疗在剩余牙齿基础上制备基牙,通过一定的连接装置将人工牙放置在缺牙处,使其替代缺失牙齿的功能,虽然可提高患者咀嚼效率,但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容易发生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较差。口腔种植修复是近年来一种新兴修复技术,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植入至患者上、下颌骨处,通过骨结合形成支持义齿,从而提高咀嚼效率。为探究牙列缺失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对口腔功能的改善效果,本研究对我院口腔科2018年11月-2021年6月接诊的79例牙列缺失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定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2018年11月-2021年6月接诊的79例牙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0.62±5.0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0.41)年;体质量指数(BMI)20~30 kg/m,平均BMI(25.11±1.54)kg/m;牙列缺失原因:龋病9例,牙周病12例,外伤1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0.69±5.01)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5±0.37)年;BMI 21~30 kg/m,平均BMI(25.19±1.47)kg/m;牙列缺失原因:龋病10例,牙周病14例,外伤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牙列缺失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口腔X线检查确诊“牙列缺失”;②均为首次接受口腔修复治疗;③精神、意识均正常,可配合医生完成本研究;④邻牙松动度在Ⅰ度以下;⑤均为单个牙列缺失。排除标准:①邻近牙槽骨吸收>根长1/3者;②口腔卫生较差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肾、肝、心脏器衰竭者;⑤合并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者;⑥修复部位牙槽骨骨量不足者;⑦过敏体质者;⑧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依赖史者;⑨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修复:修复前进行X线片拍摄,观察有无残留患牙组织,对口腔、口周等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给予2%利多卡因(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4045,规格:5 ml∶0.1 g)麻醉,清除患牙残留组织;创面愈合后选取牙列缺失部位两侧的邻牙作为基牙,进行备牙、取模、灌模等操作,牙齿制作完成后通知患者到医院试戴,试戴合适后进行粘固。
1.3.2 观察组 予以口腔种植修复:术前检查及局麻同对照组,不同之处在于需结合患者情况确定种植方法。麻醉后在缺失部位牙槽嵴处做一“H”型切口,翻开黏骨膜瓣,确保牙槽骨充分暴露,定位后在相应的植入点将种植体植入,导向钻孔,适当扩大钻孔的直径与深度,直至确定最佳的种植窝,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种植体,采用0.9%氯化钠溶液彻底冲洗种植窝后,将种植体植入,安装并封闭螺丝,喷水局部冷却后,缝合切口。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均连续给予头孢克肟分散片(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22,规格:以CHNOS计50 mg)3 d抗感染,种植3、6个月后定期到医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龈沟炎症指标、咀嚼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正常牙齿、修复体彼此匹配,软组织塌陷等症状消失,牙齿功能复常为显效;正常牙齿、修复体匹配良好,软组织塌陷等症状缓解,牙齿偶有松动为有效;正常牙齿、修复体不匹配,软组织塌陷等症状无改善,牙齿松动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龈沟炎症指标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采集患者龈沟液2 ml,使用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咀嚼效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开展评估,取4 g同品牌的花生米,去皮、分瓣后放入患者口中,患者咀嚼30 s后收集咀嚼后的残渣,同时收集多次漱口的漱口水,将其与残渣混合,以蒸馏水定容至2 L,充分搅拌1 min,静置2 min,取液体中下1/3的悬浊液,测量59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最终记录值是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④并发症:观察修复部位有无感染、修复体脱落、牙齿疼痛、牙龈出血,并计算总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龈沟炎症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龈沟炎症指标比较μg/ml)
2.3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牙列缺失患者普遍存在咀嚼功能减退、软组织塌陷、口角下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降低其语言功能及咀嚼效率,加重了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常规口腔修复体颜色不自然,与天然牙齿的差别较大,提高咀嚼效率、发音功能效果一般,也容易出现修复体脱落、牙龈出血等并发症,现已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可见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优于常规修复。究其原因,常规修复主要是利用人工牙通过连接装置与缺牙吻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牙,其效果与人工牙的材料以及连接装置的质量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且无法完全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也不够美观;然而口腔种植修复选择的种植材料性质稳定,且不需要金属卡环和基托,患者的牙体组织也不会受到伤害,故其修复的效果较佳,且牙齿美观度高。此外,观察组治疗后龈沟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无论佩戴矫正器及口腔种植修复均会对患者产生有创损害,导致机体会发生应激反应,此时牙周组织往往表现为炎性反应,IL-6、TNF-α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可直观反映牙周的炎症。TNF-α浓度和细胞活力呈正相关,IL-6同样作为可反映炎症反应的因子,其在患者炎症初期不会有明显的含量变化,但与TNF-α共同可表明牙龈初期变化。由于口腔种植修复相对常规修复对机体的创伤较少,故牙周炎症反应较小,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观察组治疗后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口腔种植修复可提高咀嚼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分析认为:口腔种植修复植入种植窝的种植体可起到固位、支持作用,该修复技术不需要磨损、制备残余牙,可有效减轻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促进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此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严格按照植入方向及种植体规格选择合适的冠、基台修复,形成牢固的基桩,与骨组织紧密结合,提高修复体与患者原本牙齿的吻合度;种植修复过程中使用的修复牙也与天然牙具有相对的应力,对牙槽骨不会造成严重的刺激,减少对余牙的磨损。与罗静等研究结果接近,提示牙列缺失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在改善咀嚼功能方面效果更优、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修复可有效改善牙列缺失患者牙齿功能,提高咀嚼效率,减轻龈沟炎症反应,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