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南方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

2022-08-16靳小菊

低碳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河源市节水型节约用水

靳小菊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0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作为人口、生产和消费的聚集区[1],是社会用水的主体单元,也是实施城市水资源红线管理、优化用水结构、推进节水建设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城镇节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提出了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公用管理及其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节水工作。

河源市地处东江流域中上游,位于珠三角东北部,境内拥有广东省最大水源地万绿湖,是广东省重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问题日趋严峻,城市节水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的迫切要求。

1 河源市水资源禀赋

1.1 水资源总量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全市总面积1.57万km2,常住人口约28万人。河源市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境内水资源总量丰沛,具有较强调蓄能力。境内年均拥有近151.3亿m3的地表水资源,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全省乃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倍以上。境内有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两大水库蓄水总库容达159.2亿m3,为全省之最。其中新丰江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水库,也是东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

1.2 水资源利用情况

河源市水资源利用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9.84%,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0.16%,其他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0.02%。

2 河源市节水现状分析

节水指标能反映某城市的节水型城市建设情况[2],通过将河源市节水指标现状值与全省均值水平的比较,可知河源市当前的节水水平。

结合《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相关节水指标要求选取关键用水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河源市2020年用水指标与广东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①在综合节水方面,万元GDP用水量约为省平均水平的4倍。②在工业节水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5 m3/万元。③在生活节水方面,城镇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181 L/d,高于全省均值的168 L/d,说明河源市用水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用水效益不高。

表1 河源市用水指标分析

3 河源市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3.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理顺工作机制

河源市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法规,为节水建设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依据。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节水法律法规体系。河源市出台了《河源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河源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河源市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文件,内容包括水资源管理全过程、地下水及非常规水资源管理等薄弱工作环节。②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河源市印发《河源市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的通知》《关于推进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为河源市在计划用水管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③编制实施专项规划。河源市近年来陆续组织编制《河源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河源市中心城区绿道建设规划》《河源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河源市城市节水规划(2018—2030)》,为城市节水工作指明了方向。④完善财政投入制度。河源市建立了《河源市城市节水专项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提出将节水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范畴,为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对企业、公共机构和小区成功创建节水载体设立相应奖励,同时保障漏失管网和老旧用水器具改造资金投入。

3.2 加强日常用水管理,实现治水长效化

河源市加强对生产、生活用水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用水效率。①狠抓计划用水管理。河源市印发《河源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对计划指标核定、调整、下达等环节做出相应规定,并于每年1月31日前下达本年度用水计划,把好“总量关”。规范取水户计划用水下达工作,严格核定计划用水量,严格执行超计划累进征收水资源费,把好“执行关”。②规范用水节水统计。河源市制定《河源市节约用水统计报表制度》,每年按照统计要求时间,组织用水单位进行填报统计,同时需保证节水统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实效性。③全面推进节水“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河源市印发《关于推进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的通知》,要求在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全周期建设环节中严格实行节约用水管控,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节水“三同时”制度落在实处。④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河源市以源头禁止销售、社区居民免费更换和公众宣传推广等方式,在全市区域推广节水器具,减少非节水器具的使用。

3.3 以节水载体为抓手,提升城市节水建设水平

创建节水载体是节水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节水建设的核心。河源市按照《广东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节水型社区评价导则》(GB/T 26928—2011)《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的要求,全面开展节水型单位、居民小区和企业的创建。明确水平衡测试作为节水申报的首要条件,为单位提供水平衡测试的技术支持,夯实节水基础,使水平衡测试和节水载体建设相互关联、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3.4 深化价格调控,加强用水保障

在水费收缴方面,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促使群众自觉节水,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3]。目前,河源市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三类城市供水价格。对于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三级实行阶梯水价;对于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目前河源市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已达到国家水平。在供水保障方面,从2016年起,河源市组织人员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在老旧管网改造范围内加入智慧供水相关设施,对管网水压水质开展实时监测,加强爆管预警监测,主动干预管网漏损和水质变化,提升供水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独立计量区(DMA)的建设,基于分区计量体系,实现对供水分区的监控、控压、预警,指导查漏工作,并对水量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5 开展全民节水,实现人水和谐

①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工作。河源市利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宣传契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在线上通过官方公众号和新闻网等平台、媒体刊登主题宣传海报、专题稿件以及大数据平台等,向社会大众详细介绍水资源现状、再生水开发利用现状,解读计划用水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家庭节约用水小窍门等知识,广泛宣传节约用水理念。②开展水污染防治和保护工作。2016年以来,河源市系统开启黑臭整治行动,并印发《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整治目标,落实整治方案。

4 河源市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城市节水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一方面,全市各级节约用水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河源市成立了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使其对全市节约用水工作的组织、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起到一定影响,但与此同时,各行业节水涉及的城建、经信等部门职责分工和合作并没有完全理顺,责、权、利不够明晰。另一方面,全市节水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水平衡测试、节水“三同时”管理等要求的落实仍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行业的用水定额、建设项目全周期的节水评估、水效标识实施规则、用水审核审计等一系列法规标准建设尚未落实。

此外,全市水价形成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目前河源市实行的阶梯水价收费仅限居民生活用水,其中包括水资源费及污水费,污水费已征收并达到国家和省要求标准,但水资源费及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相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污水处理的成本而言仍偏低,水价未能完全反映工程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构成的全成本水价,尚不足以真正发挥节约水资源使用的经济杠杆作用。

4.2 城市用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从区域用水水平来看,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河源市现状居民人均综合用水量远超全省均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用水指标也均高于全省平均值,用水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用水效率不高。在珠三角主要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与用水效率较高的深圳、珠海、东莞以及国内外先进值仍有一定的差距。

4.3 节水相关工程与配套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河源市仍存在部分工业企业内部生产用水管理几乎空白状态,开展水平衡测试积极性不强,对节水设施改造意愿不足。全市供水管网体系仍不健全,联网供水不充分,部分管网老化,部分村级水厂供水无法满足实际需水要求,造成部分地区水源短缺。另外,现有管网管道质量偏低,铸铁管占所有水管数量的一半以上,普通水泥管数量也不少,管材质量偏低。管道接口配件方面,竣工年限较长的管网存在配件质量差、接口技术落后等问题。以上管网现状问题极易导致二次污染、管网漏损事故发生,严重影响居民供水保证率,同时造成大量水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节水器具在居民家中、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还未全面普及,部分旧区和农村生活用水计量尚未完全实现一户一表,水资源浪费现象仍难以杜绝。

4.4 全民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河源市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全民节水意识薄弱,因此形成“用水效率低,水资源配置欠科学、合理”的陋习,不论生产、生活用水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5 相关建议

节水型城市建设所体现的是社会、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4]。在建设节水型城市过程中,需要政府与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完善节水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分工明确、协调紧密的良好格局;强化节水经济激励机制,创新实施利于节水的价格、财税等经济政策,科学确定用水定额标准,推进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5]。社会大众宣传教育方面,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强节水爱水意识,让节约用水深入全社会各行各业中。

6 结语

本文以河源市作为研究实例,结合其作为南方丰水地区特有的水资源禀赋特征,重点分析其在新时期节水方针政策下开展的节水工作,剖析其在节水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国城市节水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使节水建设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已成为探讨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从公众意识、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产技术等全方位推进节水建设,以提升城市用水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河源市节水型节约用水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约用水
节水型抽水马桶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