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8-16刘晓倩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后遗症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刘晓倩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222)

脑梗死是由脑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引起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病率与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发生后6个月为后遗症期,多数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如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造成生活质量低下,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2]。临床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生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仍具有一定可塑性,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患者身体功能恢复越好[3]。康复训练护理是根据患者需求制定康复方案,以贯彻落实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此,本研究将康复训练护理用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观察对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过程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2岁~78岁,平均(66.84±2.61)岁;病程15 d~56 d,平均(33.15±3.72)d。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5岁~79岁,平均(67.03±2.59)岁;病程18 d~55 d,平均(32.35±3.5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等影像学确诊;均为首次发病;处于脑梗死后遗症期,且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先天肢体功能障碍史;精神异常;血管性痴呆;凝血功能异常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提供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健康宣教等,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为患者营造良好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干净,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告知复诊时间、居家注意事项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①早期。以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活动为主,从患侧卧位变换至健侧卧位,间隔40 min~60 min练习1次;以肘、髋、手指等关节作为主要训练部位,从大关节活动到小关节,逐渐过渡到关节主动活动,循序渐进,各关节活动10次为1组,2组/d。②稳定期。由康复师辅助进行被动伸肘、外展等运动,以及上肢康复训练(患者端坐,上肢抬高过头顶,曲肘手摸头顶)、下肢康复训练(康复师右手控制患者足部做踝背外翻、屈曲,左手控制患者膝关节做屈曲与伸展练习),每次30 min~50 min,2次/d。③恢复期。协助患者坐在床边,上身端坐,双脚踩地,保持双脚与肩同宽,然后左右轻微晃动身体,5 min后使用拐杖缓慢迈步,步行10 min,2次/d;待患者下床行走稳定时,增加穿衣、进食、刷牙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之后逐渐增加提拉物品训练,每次40 min,2次/d。④出院指导。出院前护士再次进行健康指导,回顾前期康复训练过程,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发放康复训练手册,嘱咐患者坚持居家锻炼,并要求患者家属监督,护士每月电话督促患者锻炼,给予指导。持续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出院3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价,从意识水平、凝视、面瘫、上肢运动等15个方面评价,共42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佳。②运动功能:干预前后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6]评价,从上下肢体是否有反射活动、能否进行屈伸运动等方面评价,总分100分,分数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③生活质量:使用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7]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各100分,分值高生活质量佳。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4 讨 论

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具有病残率高、治愈率低下等特点,是造成成人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

脑梗死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主要因椎体束受损,下运动神经末梢被中枢神经约束,从而引起神经传导异常,最终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脑神经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但一定条件下,星形细胞会代替神经细胞功能。研究发现[8],康复训练可刺激神经元,增强星形细胞活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本研究采取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将患者训练过程分为多个阶段,使得康复过程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在疾病早期通过良肢位摆放,有效减少患侧肢体受压,预防痉挛发生,配合关节被动、主动运动,可进一步提升肢体灵活性与协调性,为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奠定基础。稳定期由康复师协助训练,能够规范训练过程,增强锻炼效果,通过循序渐进锻炼加速侧支循环建立,进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逐步恢复[9]。在患者恢复全过程中穿插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使其能够在脱离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穿衣、进食,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出院后通过家属支持、护士电话随访等方式,督促患者居家期间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有效维持、增强锻炼效果,促进肢体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后遗症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春天的“后遗症”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