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针透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2-08-16胡凤军叶勇光陈武桂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髌骨膝关节关节

胡凤军,叶勇光,陈武桂

(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骨质增生和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多发的骨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活动后加重,上下楼梯更加明显,休息后可缓解,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患病率亦随之上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总患病率由6.5 %增长至36.4 %[1]。其中,在各个年龄段中,女性相对于男性具有更高的患病率,这可能与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下降,雌激素水平减退,关节软骨代谢随之减弱,使得关节退行性病变更容易发生[2]。近年来,随着对于KOA的认识加深及中西医诊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多种治疗及预防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外治法,药物治疗主要为辨证口服中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软骨保护药物等,外治法主要有针刺、针刀、艾灸、推拿、药物注射、药物熏洗等;当症状十分严重,且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则考虑手术治疗,根据病情不同有关节镜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3]。但是由于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高额的手术费用及长期服用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以针灸为主要代表的外治法。基于上述因素,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使用芒针透刺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中医针灸科门诊治疗的70例KOA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诊断标准[4]。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有骨摩擦音;③晨僵时间≤30 min;④年龄≥38岁;⑤有骨性膨大。满足①+②+③条或①+②+⑤条或①+④+⑤条者可诊断为KOA[4]。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40岁以上且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排除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相关疼痛者;③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④无明显出血倾向者;⑤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及退出标准

①既往有骨折病史者;②半月板损伤者;③2周内服用过相关药物或进行过其他相关治疗者;④不接受本次临床试验治疗者;⑤因意外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致不能继续试验者;⑥自动放弃或退出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对两组患者同时施行,包括相关健康宣教、告知饮食忌宜、指导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等。

2.2 治疗组

采用芒针透刺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膝下垫好软枕,保持患膝屈曲30°左右,以舒适自然为度。针刺手法:①取6寸(0.4 mm×150 mm)芒针,针尖从髌骨正上约4寸左右斜向下30°透向鹤顶,小幅度提插,以髌骨跳动为佳。②取4寸(0.35 mm×100 mm)芒针从内膝眼垂刺入3分~4分再转向对侧,针身穿过髌腱下方透向外膝眼。③取6寸(0.4 mm×150 mm)芒针从阳陵泉斜刺朝内后方进针,针身穿过胫、腓骨之间,透向阴陵泉。均不留针。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

2.3 对照组

向患者患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操作方法:嘱患者平卧位,下肢放松伸直,定位穿刺点(取髌骨上极水平线与外侧垂线交点处)。经常规消毒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左手自髌骨上缘向外侧施压(目的是为了增加髌骨与股骨间隙),右手持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缓慢进针,待有落空感后回抽,回抽无血,可见少量淡黄色滑液(若有积液,应先抽取积液),缓慢注入药物,操作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注射完成后拔针,拔针后在针孔贴敷无菌敷料,被动屈曲膝关节5~6次,令药液均匀填充关节腔。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准

使用一条长10 cm的标尺,标记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无痛/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疼痛的等级。

3.1.2 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5]。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以下11项症状轻重程度,并逐一评分:①行走时膝部疼痛或不适;②晨僵或起床后疼痛;③休息时关节疼痛;④关节肿胀;⑤关节局部皮肤发热;⑥关节皮色发红;⑦关节屈伸不利;⑧关节压痛;⑨从坐位站立是否需手帮助;⑩最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以上评分结果累加后最高33分。评估KOA的轻重程度为:轻度<10分;中度10分~18分;重度>18分。

3.1.3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参照Lysholm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量表[6]:内容包括患者疼痛程度、有无肿胀、是否跛行、是否需要支撑物辅助、有无关节绞锁、是否存在关节不稳、上下楼梯情况、下蹲是否困难。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差。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判定。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 %;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70 %≤积分减少<90 %;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30 %≤积分减少<70 %;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对KOA患者均有明显疗效,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芒针透刺法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经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疼痛,且芒针透刺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4.3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经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KOA患者症状,且芒针透刺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4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4.4 两组Lysholm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经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KOA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且芒针透刺组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Lysholm评分量表比较

4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膝痹”、“骨痹”范畴,常因肝肾不足、风寒湿邪气侵袭而发病,病性属本虚标实。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膝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及磨损,导致关节局部软骨出现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增生物又进一步刺激关节面而产生疼痛。从经络角度讲,足三阳、足三阴经均从膝关节经过。因此,任何一经受到邪气侵袭均可发病,并且常常累及多条经络。芒针透刺法因针具长,透刺范围大,且速刺不留针,得气快,针感强烈,可同时沟通多经经气,集九针长针之长、大针之粗于一身,功具“取深邪远痹”“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之专长。

从解剖角度来讲,笔者选取的长针透刺选穴主要集中在股四头肌及髌上囊附近。股四头肌由四个头和四块肌肉组成,包括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有四个不同位置的起点,虽然每一块肌肉都有其不同的功能特点及特殊的疼痛牵涉部位,但多涉及膝关节,从而引起膝关节的疼痛。此外,髌上囊作为连接膝关节腔最大的滑囊,位于髌骨上方和股四头肌深部,对膝关节的活动有重要影响。在长期膝关节的劳损下,会有大量的积液沉积在髌上囊,导致髌上囊肿胀和膝关节疼痛。因此,笔者通过芒针的松解,可以达到松解股四头肌和髌上囊的目的,从而解除股四头肌的紧张引起的膝关节局部牵拉和髌上囊肿胀,最终改善膝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因此,笔者认为,使用芒针治疗KOA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疼痛,并且疗效优于局部注射玻璃酸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髌骨膝关节关节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人老常捏捏膝关节
关节才是关键
髌骨反复脱位,建议手术治疗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