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无痛蜂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2022-08-16朱景智陈文芬成永明陈欣欣寇吉友黎崇裕王鹏山
朱景智,陈文芬,朱 焕,成永明,陈欣欣,寇吉友,黎崇裕,王鹏山
(1.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珠海 519020;2.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广东 珠海 519070;3.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499;4.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99)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作变异性鼻炎,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鼻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它是IgE介导的、由过敏原激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AR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喷嚏、鼻塞、鼻痒和流涕等[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过敏性鼻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已达10 %~25 %[2]。无痛蜂疗法采用循序渐进的蜂毒脱敏方法,是我院治未病科外聘专家成永明主任在传统蜂针疗法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蜂针新疗法。与传统蜂针疗法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毒副作用少、无痛或微痛等优点,易被儿童患者所接受[3],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尤具优势。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科研与临床各领域,具有直观反映体表温度变化等优势[4]。在临床工作中,成永明教授发现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无创的红外热成像检测中,在大椎穴、肺俞穴附近均有低温区,成永明教授称之为“风眼”。笔者通过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风眼”治疗前后的温度变化,探究无痛蜂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分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人群中收集符合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进入临床的先后顺序对应的随机号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纳入研究病例82例,脱落2例,1例患儿在治疗1次后发生全身严重过敏反应,1例患者胫骨骨折未能继续疗程,最终完成整个实验流程计80例,按进入临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5岁~51岁,平均(34.25±9.42)岁;病程5个~38个月,平均(18.42±5.43)个月。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岁~60岁,平均(31.75±7.89)岁;病程3个~40个月,平均(16.18±7.4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过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以及李云英、廖月红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口齿科学》[6]制定。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1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7]制定。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3岁~60岁,且知情同意;②符合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3岁以下或大于60岁者;不能合作自愿加入本研究者;②患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观察期间发生相关急性并发症者。
1.5 终止试验标准
①患者依从性差;②采集项目数据不完整,缺项大于20 %者;③申请人要求中止者;④观察期间发生严重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蜂疗组)
根据中医辨证选取穴位,选大椎、足三里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上述方法将蜂针刺入穴位,即点即出。蜂量为每个穴位一针,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治疗周期中,前2周的6次,蜂针在皮肤表面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 s,治疗周期中,后2周的6次,蜂针在皮肤表面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 s,连续治疗12次,共4周。
2.2 对照组(西药组)
口服氯雷他定片,3岁~12岁的儿童,体重>30 kg,每次10 mg,1 d 1次;体重<30 kg,每次5 mg,1 d 1次;12岁以上患者每次10 mg,1 d 1次,连续服用28 d,共4周。
2.3 红外热成像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重庆远舟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为避免无痛蜂疗法带来皮肤的炎症热效应,红外热成像检测安排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3 d后。实验室温度用冷暖两用空调保持在24 ℃,实验室为屏蔽仓,患者进入屏蔽仓后脱去上半身的所有衣物,休息5 min后开始拍摄,嘱患者背对摄像头拍摄,摄取患者背面体温,由计算机输出红外热成像图像,分别对大椎、双肺俞3个体表投影区域进行热值测定。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量表(TNSS)
从打喷嚏、鼻塞、流鼻涕、鼻痒4个方面打分,没有症状计0分;轻微计1分;中度计2分;较重计3分;非常重计4分;最高16分。患者在疗程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填写该量表。
3.1.2 过敏性鼻炎伴随症状评分表(TNNSS)
从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鼻或眼部瘙痒、鼻或口腔上颌疼痛、头痛5个方面打分,没有症状计0分,有症状计1分,最高5分。患者在疗程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填写该量表。
3.1.3 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
从日常活动、睡眠、非鼻部/眼睛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绪7个方面共28道问题进行评分,没有困扰计0分;几乎没有困扰计1分;有些困扰计2分;中等程度困扰计3分;相当困扰计4分;非常困扰计5分;极度困扰计6分;最高168分。患者在疗程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填写该量表。
3.1.4 大椎、双肺俞区域的热值测定
每个区域的直径约为8 cm,区域内按九宫格的分布选取9个温度点,算出每个区域内平均温度和极差两项数据,极差为区域内最高温度值与最低温度值的差值,是反映温度离散度的一项指标。
3.2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量表评分评定,其计算公式为:[(治疗后TNSS+治疗后TNNSS)-(治疗前TNSS+治疗前TNNSS)]/(治疗前TNSS+治疗前TNNSS)×100 %。显效:计算结果≥75 %;有效:25 %≤计算结果<75 %;无效:计算结果<25 %。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差值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前后配对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差值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前后配对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比较,组间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TNSS比较
治疗前,两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评分及症状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评分及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蜂疗组上述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TNSS比较分)
3.4.2 两组治疗前后TNNSS评分和RQL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TNNSS评分和RQL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NNSS评分和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蜂疗组TNNSS评分和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3.4.3 两组治疗大椎、肺俞温度极差比较
治疗前,两组大椎、左右肺俞温度极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大椎、左右肺俞温度极差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蜂疗组大椎、左右肺俞温度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NSS评分和RQLQ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大椎、肺俞温度极差比较分)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蜂疗组总有效率92.50 %,西药组总有效率75.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过敏性鼻炎虽非致命性疾病,但其症状极易反复,以往报道中运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内类固醇等药物均可使短期症状得到缓解,但长期疗效不明。究其原因,过敏性鼻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根据其病因,最有效的治疗是免疫治疗,有学者提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根治过敏性鼻炎的对因疗法[8]。既然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原的剂量越高越好,但当变应原的剂量在不断提高的时候,其致命的变态反应风险也是成倍地增加[9],如何做到安全有效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蜂针疗法的几个流派中,无痛蜂疗法采用循序渐进的蜂毒脱敏方法,是我院治未病科成永明主任在传统蜂针疗法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蜂针新疗法。与传统蜂针疗法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毒副作用少、无痛或微痛等优点,容易被儿童患者所接受[10]。其免疫机理是蜜蜂蜇刺人体后释放出的蜂毒液可促进TH2细胞转化为TH1细胞,从而达到抑制IgE产生的作用,而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抑制IgE产生可改善过敏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1]。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的疾病与体质状态相关。临床所见,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有晨起喷嚏、清涕等症,且大都面色白、纳差、精神不振,甚至影响注意力和专注力等[3],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针对该型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选用大椎、双足三里进行无痛蜂疗法的治疗。大椎为“阳脉之海”,是督脉上的大穴,有振奋阳气之功,足三里则精准对应肺脾气虚的病机,取得了比西药组更为出色的临床效果,不仅得益于蜂毒液的免疫促进作用,更在于发挥了传统经穴的针、药、灸的疗效[10]。
以往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试验中,大多从血清IgE、IL-4等血液理化指标去研究临床疗效[12],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则是引入无创的红外热成像检测,用体表的温度分布变化来说明无痛蜂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基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红外热成像的研究发现[13],体表温度分布离散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离散度越高则病情越重,健康人区域热值的离散度则处于较低水平。本试验是观测大椎穴、肺俞穴附近的低温区热值,经过无痛蜂疗法的治疗组在该区域热值的离散度呈现比西药对照组更低的水平,证明了无痛蜂疗法对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更有效,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思路和借鉴,为运用无痛蜂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可行性和可靠性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