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族抗战前山东省县域团组织建设特点及启示

2022-08-16卯金涛

青少年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团组织济南共青团

卯金涛

2021年,全国上下共同庆祝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2年,全国团员青年又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历史重任。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入新时代,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做好团史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实践。全民族抗战时期之前,山东共青团不怕牺牲,勇于斗争,为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时期山东县域团组织的建立和活动,为山东省各级团组织投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扎实做好共青团工作,切实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对团史的研究,包括涵义更加广泛的青年运动史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各级史志部门和机构、各级共青团组织,都对共青团工作做了专门的整理和记载。许多研究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专家学者,形成了大量的团史著作和研究成果,为开展团史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目前从一省的视域,专门研究一个阶段内的县域团组织建设的情况,还比较少见。为弥补这一缺憾,本研究聚焦于全民族抗战之前的山东省县域团组织,深入探究这一时期团组织的建立情况和活动开展特点。

(一)时间阶段的选择

本研究中的“全民族抗战前”,是指山东第一个团组织建立到土地革命这一时期。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个时期的团组织建设,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先进青年觉醒的时期,团在党的领导下,在困难中勇敢前进,充分体现了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二是团的工作处于早期阶段和探索时期,积累的经验值得分析、学习和借鉴;三是1935年以后,党中央根据全国形势的发展,为最大程度地团结抗日青年,开始对共青团进行改造;四是新中国成立前重新建立共青团组织时,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团的建设与全民族抗战时期之前相比,政治环境和工作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抗战之前的共青团,是创立时期,是探索时期,是困难时期,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择县域团组织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全民族抗战之前建立的团组织比较少,即使在工作力量较强的地方,建立团组织的数量也不多;二是该时期党、团的革命活动和组织建设,到一定阶段基本是以县域为单位继续开展工作;三是通过对县域团组织建设的分析,可以了解全省各地团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分布情况。

(三)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一是图书资料法,这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工作量最大的方法。图书资料的收集,不仅得到了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得以参阅多种资料甚至珍贵史料,还得到了全省各县(市、区)团委的大力支持,得以参阅各县(市、区)地方志甚至早期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历史信息,并使有关材料得以相互印证。二是统计分析法,通过汇总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形成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三是对比分析法,把不同阶段的情况、不同类别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掌握差异变化。

(四)有关标准和原则

1.参考资料选择的标准

在使用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三个历史决议,以中国共产党历史[1]为主线、根本遵循和历史时期划分标准,以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2]为基本依据,以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3]为线索,以山东党史资料库[4]为基础史料,以《中国共青团史稿》[5]和共青团山东省委编撰的《山东共青团九十年(1922-2012)》(未公开出版)为对照补充,以各县(市、区)地方志、党史、组织史、团史为细节完善。尽管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史料仍然不够详实。令人欣慰的是,受益于建党100周年历史史料的研究成果,一些信息得到了补充完善。

2.县域划分依据

以2021年的山东统计年鉴[6]为依据。山东省的县级行政区划,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乃至到最近十年,都有所调整。对照全民抗日战争时期之前,县域区划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便于研究和了解,在研究中采用了当代区划。对区划变化的处理原则是,如果区划涉及到合并的,那么只要合并前的县域在当时曾经建立党、团组织,则视合并后的县(市、区)为有党、团组织;如果涉及到拆分的,那么只要拆分前的县域曾经建立党、团组织,则视拆分后的所有的县(市、区)都曾建立党团组织,即使后来再被合并到其他县(市、区),也同样视为曾建立党、团组织。根据这个原则,目前全省136个县(市、区),有115个县(市、区)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之前曾建立党、团组织。在115个县(市、区)中,涉及合并的县(市、区)有30个;涉及拆分的,有26个。虽然合并和拆分都会影响建立党、团组织县(市、区)的数量,但区划调整都是在临近区域进行,对区域覆盖的变化不足以影响研究,因此,这里就不再进一步细分,也不再一一列出涉及到的县(市、区)。

3.党、团组织最早建立时间的确定

这里规定只统计第一次建立党、团组织的时间。党、团组织被破坏后又恢复建立的情况,以及全民族抗战时期及以后建立党、团组织的时间,不纳入统计和研究范围。山东属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共产主义运动较早的省份。在党的早期阶段,几乎每个县域内都曾经有先进分子加入本地或外地的党、团组织,或者曾经有党员、团员开展革命活动。本地党员、团员在外地加入组织或开展活动的,或者本地曾经有党员、团员开展革命活动的,都不属于建立党、团组织的情况。由于在党的早期阶段,很多时候党、团活动均处于秘密状态,也可能有的地方曾经建立过党、团组织,但没有留下历史记载。

二、全民族抗战之前团组织建立情况及特点

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党团组织克服种种困难,在全省各地积极建立团的组织,为共青团组织发动青年开展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最早党、团组织分别建立的时间

最早的团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二千团员”,并要求各地党组织“切实注意”青年运动,对青年团组织的领导要“依新章从速进行”[7]。山东早期党组织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积极推动建立团组织。因此,研究山东团组织的建立情况,离不开党组织建立的情况。表1反映了山东省115个县(市、区)党、团组织最早的建立时间。

表1 全民族抗战前山东省县(市、区)党、团组织最早建立时间

县(市、区)最早建立党组织时间最早建立团组织时间县(市、区)最早建立党组织时间最早建立团组织时间高密市1925年7月1926年下半年菏泽市定陶区1932年秋昌邑市1927年夏曹县1929年7月1932年7月济宁市任城区1927年11月1932年8月单县1934年9月济宁市兖州区1927年春郓城县1935年10月微山县1927年春1932年8月鄄城县1936年3月1932年5月金乡县1935年11月东明县1929年8月泗水县1935年11月

(二)最早团组织建立的时间特点

1.建立团组织速度先快后慢

对表1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革命(1923年6月)之前已经有4个县(市、区)建立了团组织(主要与济南区划调整有关)。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借助于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新建立团组织的县(市、区)数量达到了28个,这也是全民族抗战前团组织建立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新建立团组织县(市、区)的数量降至20个。

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团组织的速度放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革命进入困难时期,党团活动转入隐蔽状态,建立组织比较困难。仅在1931年4月、8月和1933年9月,韩复榘3次在济南成批杀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同志52人,其中三分之二是30岁以下的青年,20岁至25岁的24人。4名共青团员被判死刑的罪名是“加入共青团,散发传单,为叛国之宣传。”“加入共党青年团,担任下级工作,煽惑民众,以危害党国为目的而宣传共党。”被韩复榘、国民党长期监禁、折磨致残和流离失所的革命同志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1933年2月和7月,中共山东党、团省委机关遭到叛徒严重破坏。此后,山东长时间没有建立全省性团的领导机关。在此期间,全省很少发展团员,许多地方完全停止发展团员,只在青年中发展共产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绝大多数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二是早期发展团员的标准要求比较严格。当时,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主要是年龄差别,团员入党称为转党[8]。比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寿光支部于1924年9月建立,到1927年4月成立共青团寿光地方执行委员会时,已经发展到团员200人①。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成就。三是受到了“左”倾主义的影响,团组织的发展一度停滞。1930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执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实行党团合并,取消了团的组织系统,成立了各级行动委员会,在行动委员会下设立青年秘书处。到1931年底,山东没有团省委,团没有了单独的领导系统,党的省委和各级党委代行团省委和各级团委的领导职权。山东省委很快纠正了这种做法。1931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通过《关于党团关系的决议》,指出在李立三错误路线影响下,取消青年团、以党代团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要求加强党对团的领导,保持团在组织上的独立。四是1935年11月以后党开始对共青团进行改造,敌占区团组织不再发展。从1935年开始,山东地方就不再进一步发展团组织。比如在莱芜县,1936年春,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秦化龙带去省委关于团员一律转党的指示,境内团员随即办理转党手续,团组织活动中断②。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共青团的改造问题,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把第二党式的、组织狭小的共青团,改造成为非党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青年组织,只要愿意抗日救国,都可以参加。[9]共青团改造工作由此在全团正式展开。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成立。此后,山东各地纷纷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或青年抗日救国会。

2.新建团组织的县域数量与新建党组织的数量差别比较明显

图1 全民族抗战时期之前新建党、团组织县域数量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新建党组织的县(市、区)数量一直是增加的,大革命之前新建党组织的县(市、区)数量仅为4个,到了大革命时期增加到了50个,土地革命时期进一步增加到60个。特别是斗争环境十分险恶的土地革命时期,各地党组织经常遭到破坏,甚至是省委都连续遭到破坏,但是全省各地的共产党员仍然积极坚持斗争,各地失去联系的基层党组织、党员主动寻找上级党组织,新建党组织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增加。例如1934年3月济南、莱芜的中共党组织遭受破坏后,自觉恢复发展,并且从当月至1935年秋,两地党组织分别先后派人赴上海、北平等地寻找中央和北方局的关系,虽然未能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但党组织工作依旧进行。在潍县,1934年4月中共潍县中心县委被破坏后,潍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牟铭训(勋)几经周折,与中共中央上海执行局接上关系。后来成立中央鲁东工作委员会,工委隶属中共中央上海执行局,牟铭训(勋)任书记,负责潍县、寿光、昌乐、益都、广饶等县党的领导工作。潍县党的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③。同一时期,广大共青团员也和共产党员一样,积极坚持斗争,许多团员在困难的环境中纷纷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期新建团组织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是党、团组织遭到破坏,发展团员较少、团员转为党员,以及前文提到的“左”倾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三)区域分布特点

1.新建团组织的县(市、区)总体覆盖较低

在全省136个县(市、区)中,全民族抗战之前新建团组织的有52个(如表2),占到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8.24%。同时期,新建党组织的县(市、区)有114个,占全省的83.82%。新建团组织县(市、区)的数量为新建党组织数量的45.61%。

表2 新建党、团组织的县(市、区)分布情况

2.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全省的各个地市中,新建团组织的县(市、区)数量分布不平衡,一些市团组织的覆盖率比较高,最高的达到了75%,自然,其中一些市也有县(市、区)拆分的因素。但是,在本市覆盖率超过50%的市只有6个,还不到目前16个市的一半,而且还有3个市的覆盖率为0。当然,同样也不排除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地方曾经建立过团组织,但没有记载。不管何种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团组织的覆盖。同时期,新建立党组织的县(市、区)在本市的覆盖率,大部分在60%以上,只有一个市在50%以下,有6个市达到了100%的覆盖。

(四)团组织建立的主要途径

1.党组织建立

资料显示,党组织直接推动是建立团组织的主要途径。济南团组织的建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直接进行的。1922年9月,在中央代表陈为人的主持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正式成立。大会前,为加强对建团工作的领导,促进团组织的发展,中共济南支部的10名成员全部加入青年团,这是山东历史上的第一批青年团员。党组织在省内其他地方也积极建立团组织。在青州,1922年秋,中共党员王翔千受中共济南地方党组织的委派到青州,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任国文教员。1923年10月,王翔千介绍青州省立第十中学学生李殿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半年时间里,李殿龙先后介绍数十人入团,成立了青州小组。1924年4月,在王尽美的具体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在省立第十中学建立④。在青岛崂山,1926年6月,崂山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浮山后支部建立后,于1928年4月在浮山后村建立了崂山第一个团支部⑤。在沂水县,1933年5月,县委按照省委指示,将党团机构分设,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⑥。

2.上级团组织建立

在党组织推动建立团组织的同时,山东团组织也积极派人到各地开展工作,建立团的组织。1925年秋,团济南地委特派员朱霄到淄博矿区(张店、淄川、石谷、博山)开展团的工作,至1925年底,相继在淄川(洪山)、石谷、西河建立团支部⑦。1925年,傅家庙子村朱岫容在济南女子师范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回县后任小学教师,于1926年6月建立临淄第一个团支部⑧。1927年6月中旬,青州省立第十中学学生共青团员曹金言、成肇基受学校团组织的派遣,到广饶发展团组织,建立了广饶县第一个团支部——封庙村团支部⑨。

团员的活动和团组织的发展,在党组织尚未覆盖到的县(市、区),也为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组织建立创造了条件。在庆云县,早在1922年就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刘格平于1924年到庆云县传播革命思想。刘格平是盐山县堤东人,其岳父家在庆云县回民村杨庄子。他利用民族和亲属关系,宣传反对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压迫和剥削。他以杨庄子为基地,后扩大到尚家堂、龙王庙、板营、三安务、后庄科等地,向一些学生、教员、贫苦农民传播革命思想,组织秘密撒传单、贴标语,扩大革命影响,进行革命活动,积蓄革命力量。后来,刘格平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就进一步开展党的活动,培养先进分子,逐步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杨庄子建立了庆云县第一个党支部⑩。在夏津县,1927年春,济南正谊中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刘君雅受济南党团组织派遣回夏津开展革命活动。中共鲁北县委(驻平原)负责人李宗鲁派交通员与之联系,并介绍刘君雅转为共产党员,指示刘君雅在夏津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刘君雅联络在济南读书的进步学生杜诲臣(杜汝庭)、张益三(张友斋)等人在县城和忠信寨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3.党中央直接派人建立

党中央派人直接到山东建立团组织,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1921年秋,中共中央派邓中夏、王荷波来烟台帮助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第一个联系人是烟台海军学校郭寿生。当时主要在烟台海校、先志、益文、水产等学校开展活动。1923年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烟台支部,至1924年底,已发展团员10余人。

三、全民族抗战之前团组织工作特点

山东各地团组织建立后,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以救民族于危亡为己任,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同时展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完全融入党的工作

在共产党创建时期,社会主义是社会上都能够接受的新思潮,共产主义和俄国党被认为是“过激主义”和“过激党”,党的活动是秘密的,团的活动是能够公开的。由于这样的原因,党和团的工作没有明确区分,有一些党员兼有团员的身份,许多党的工作都是以团的名义进行的[10]。中共二大以后,济南地区党、团组织的活动区别于其他时期的明显特点就是“党、团不分”,基本上以团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共济南地方组织建立后,领导人变动频繁;二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本身即是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的派生组织;三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当时还是一个半公开的群众组织,活动比较方便。这一特点一直保持到1924年4月才开始逐步改变[11]。在山东省内其他一些地方也是如此。在曲阜,1926年春,共产党员马守愚(化名李云亭)、王伯阳根据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示,先后到曲阜发展党员。同年夏,建立中共曲阜二师支部,马守愚为负责人。与此同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曲阜二师”支部成立,与中共党支部一起活动。更有一段时间,团组织勇敢肩负起了领导省内一些党团工作的重任。1933年12月,中共省工委机关遭破坏,山东各地党组织在随后的两年多失去了统一的领导机关,青岛、胶东几个县党的工作在1935年4月前暂由团省工委负责[12]。

(二)认真落实党的决策部署

这一时期的山东共青团始终认真落实山东省委(执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在济南,1924年9月,中共济南地委、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委以反帝大同盟名义在商埠公园召开30多个团体万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王尽美等人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说。1925年3月,中共济南地执委与团济南地执委各出3人共同组成济南宣传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济南和全省党、团员的宣传教育工作[13]。1926年7月,为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中共山东地委和团山东区委共同建立学生运动、教育宣传、经济斗争3个委员会。1927年5月,中共山东区委、团山东区委与青州地委在圣水村举办青州地方党团负责人短期训练班。山东区委书记吴芳、团山东区委书记王伯阳等分别为短训班学员讲课[14]。1928年8月初,山东省委制定《反日运动计划》,宣布13日举行五三惨案百日纪念活动。根据山东省委部署,济南党团组织分别召开追悼会,组织商民和工人罢市、罢工,进一步推动了济南各界反日斗争高潮[15]。在曹州,1927年7月,山东省委派共产党员徐鹏翥、刘仰月回曹州开展农运工作。徐鹏翥、刘仰月联络了在北伐军总政宣传工作队工作的曹州籍共青团员丁培之、郑尔拙、李道一等人组成曹州农运工作组,由徐鹏翥、刘仰月带领返回曹州,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10月,菏泽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曹州支部在省立第六中学建立。

(三)担起民族兴亡的责任

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目睹处于水深火热的山东百姓,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山东团组织奋发作为,努力唤醒民众,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奔走呼号。在济南,青岛惨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团济南地委重新成立济南学生联合会,发表声援青沪惨案通电和成立宣言。“九一八”事变后,团市特委发动全市学生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1931年底,发动全市14所中等以上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南下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青州,团组织建立不久,即派刘俊才深入东益火柴公司,接近青年工人,和工人交朋友,宣传革命道理,组织成立“小车夫工会”,在全城联合小车夫进行抗税斗争,迫使政府取消车税。团组织还组织领导青年,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团组织负责人李殿龙等经常利用演讲会等形式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1923年12月,在团组织的发动下,省立第十中学学生为惨死在日本的华侨开追悼会,沉痛悼念惨遭杀害的同胞,愤怒声讨日本反动当局暴行。同时,发动十中、四师、甲农学校学生轮流到商号清查日货,到车站规劝农民不向日本人交售蚕茧。1924年4月,团支部创办了刊物《平民课》,发动团员青年抨击时弊,宣传真理。刘俊才、商勤学等先后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山东广饶县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和《呜呼!青州十中》,揭露社会黑暗现实,鼓动民众革命。

(四)积极教育发动青年

山东团组织注意把教育青年、发动青年和维护青年的利益有效结合在一起。团济南地执委在济南兴顺福铁工厂和胶济铁路济南站,利用创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学校的形式,从中发展团员[16]。1924年8月,团济南地委专门在育才小学开办工人补习学校,组织青年工人学文化、学革命理论,培养发展对象。为推动青年学生学习进步书刊,在省立一中、工业专门学校、育英中学、正谊中学、济美中学、农业专门学校等校,建立新书报介绍处和讲演部。1925年1月,团济南地委设立青工运动研究会,成立“济南青年读书会”,通过读书讨论,团结、教育青年学生。团组织还全力维护青年的利益。1931年4月,在共青团济南特委的领导下,爱美中学学生举行反对学校当局增加学费的罢课斗争,迫使校方宣布取消增加学费的决定。1932年9月,共青团山东特委在津浦路济南大厂发动索还欠薪的斗争,在省立一师发动驱逐贪污学生饭金的总务主任和校长的斗争,均获得胜利。团组织积极维护青年权益的斗争,为革命争取和赢得了青年群众。

(五)经受艰苦环境的考验

在革命斗争的困难时期,山东各级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同样经受了险恶环境的考验,坚持革命斗争。在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1933年7月,在中共山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团支部独立坚持开展工作,对原有党、团员进行审查,将团支部改建为党支部。后来根据斗争形势,又将共青团员一律转为共产党员。在此基础上,支部积极总结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主要任务是巩固已有阵地,恢复发展党的组织,为革命高潮的到来积蓄力量[17]。在寿光县,1933年7月,革命斗争形势恶化。一些青年党团员组成团小组,继续坚持斗争。党决定改造共青团后,由于这一决定未传达到寿光,团小组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开始才停止活动。

四、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全民族抗战前山东共青团的工作,坚持斗争、效果显著、特点鲜明,有力地组织发动了各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斗争,较好地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对新时代共青团带领团员青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2021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在建团初期,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共青团员投身革命工作,没有所谓的物资利益和社会荣誉激励,看到的只有困难和风险,之所以能够经受考验、初心不改,关键是心中有国家、有民族、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入新时代,尽管国内外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做好共青团工作,仍然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纯洁思想、清除杂念。二要时刻明辨是非,当前,各类信息来源广、内容杂,既有挖好的隐蔽的“坑”,也有故意引偏的明显的“路”,年轻人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才能不冲动,不上当。三要有效做好引领,使用青年人听懂的“青言”“青语”,采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把党的精神和时代要求传递给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树正气、走正道,听党话、跟党走。四要勇于接受磨练,当工作需要时,敢于到艰苦环境和困难岗位上去经历风雨、攻坚克难,在困难环境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二)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指出:“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00年前,面对民族危亡、人民困苦的悲惨境地,共青团员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挺身而出,踏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因为站到了时代的前列,符合了历史的潮流,才能够把青年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坚定不移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团结带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仍然要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否则就不能有效吸引和团结青年。

走在时代前列,一要走在落实党的要求的前列。党坚持自我革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必须时刻紧跟党的步伐,率先把党的精神和要求落在实处。二要走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列。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共青团要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带动青年相信党、拥护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三要走在造福人民的前列。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团结带领青年在新时代建功立业,造福人民。四要走在服务青年的前列。要盯牢青年所急、党政所需、共青团所能的领域,帮助青年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18]。要准确了解青年需求,全力帮助青年成长成才,激励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要始终密切联系青年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革命战争年代,团组织之所以能够发动青年、建立组织,就是因为身处青年之中,知青年、懂青年、切实维护青年。同样道理,共青团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也必须扎根青年、依靠青年、努力服务青年。

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一是情感上要充分认同。“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不摆“官架子”,把工作当成事业,对青年问题要真心理解,和青年谈心要真诚交流,对青年需求要真情服务。二是方向上要走进基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共青团工作怎么样,青年最有发言权,要到基层一线中找工作的重点。不到基层,就很难掌握实情,很难找准工作发力点。三是时间上要充分保证。联系青年,不能摆花架子、走过场,不能蜻蜓点水,不能水过地皮湿。对待一个问题,要深入剖析,留出足够的时间,哪怕一次只能进一户人家、了解一件事情,也要吃透情况、掌握实情。四是方法上要用好网络。截至 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其中20-29岁和30-39岁占比分别为17.3%和19.9% ;未成年网民达1.8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4.9%[19]。青年在网上,团干部就要工作到网上。要善于运用网络开展工作,通过网络联系青年,了解青年所思所愿,回应青年关切,帮助青年成长,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五是工作上要务求实效,面对青年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排忧解难。只要是青年需求的、共青团能做的,再小的事情,也要认认真真做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青年。

(四)要始终勇于攻坚克难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年轻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 早期的共青团组织能够在艰困的环境中和党组织一道坚持斗争,充分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共青团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新时代,做好各项工作,仍然需要那么一股精气神。只有始终做好冲锋的准备,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勇猛冲锋。不管工作有没有艰难险阻,都要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

勇于攻坚克难,一要有攻坚克难的志气,工作上不挑肥拣瘦,敢于迎难而上,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二要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标准的提高意味着难度的加大,团干部要有不断攀登高峰的锐气,勇争一流,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三要树立结果导向,始终怀有持之以恒的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不能开场时轰轰烈烈、结束时虎头蛇尾,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欺骗应付。四要积极投身各类斗争,勇做战士,不做绅士,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爱惜羽毛、装聋作哑,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对损害党和国家、人民利益的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和社会现象,要敢于批驳和斗争。

(五)要始终加强组织建设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基层组织是做好群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20]。只有抓好组织建设,尤其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把共青团的工作做好。革命战争年代,有党、团组织的地方,人民的觉悟就高,革命工作就开展的比较好。新时代,做好团的工作,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仍然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一要让重心跟着青年走,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建立团组织的目的是让团的组织发挥作用,不能怕麻烦,不能过于纠结形式。二要增强组织的活力,尤其是基层组织的活力,要适应青年的特点,服务青年需求,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开展相应的工作和活动。不能建设“挂在墙上”“统计在报表里”的团组织,否则这样的团组织不仅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引起青年的反感。三要激发青年参与的动力,要树立以青年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让青年有获得感,要坚持让青年唱主角,不能让青年当观众、当道具。四要有长期坚持的毅力,共青团做青年人的工作,注定了其工作对象必然是经常送老纳新,甚至工作对象的组成结构也经常发展变化。这就意味着,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不仅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还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这是团组织建设的常态,也是共青团活力的源泉。

注释:

②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莱芜市志》.

③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潍县县志》.

⑤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崂山区志》.

⑥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沂水县志》

⑦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淄川县志》.

⑧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临淄区志》.

⑨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广饶县志》.

⑩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庆云县志》.

猜你喜欢

团组织济南共青团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Hi济南
Hi济南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