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团百年视角下的青年社会参与
——以青岛地区为例

2022-08-16刘富珍何南南

青少年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青岛

刘富珍 何南南

一、研究的缘起与现状

(一)研究的缘起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管是从历史、政治、社会等视角,还是从青年本身视角来看,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独特性都不言而喻。

从共青团百年历史看,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年一直是社会参与的积极和依靠力量;二是青年运动始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

从政党层面看,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中央更加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战略地位、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等相关要求;二是党要求新时代的共青团要把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三是党要求新时代的共青团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从政府层面看,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和健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青年权益和促进青年发展的法律法规;二是新时代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更被认可,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4月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列为青年十个重要发展领域之一;三是青年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主力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青年层面看,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年是社会最灵敏的晴雨表,对社会发展和变化敏感且高效,青年社会参与和社会其他力量是否形成良性互动至关重要;二是青年本身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愿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青年社会参与能否回应党政期盼、满足时代需求、实现青年自身发展更加值得关注。

共青团在促进青年社会参与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建团百年之际,回溯青年社会参与的详情概况,探寻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脉络,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下青年社会参与的现状,助力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工作者明晰青年社会参与的实践逻辑。

(二)研究的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青年社会参与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在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①以“青年参与”为关键词检索题名,得到555条结果,而以“青年社会参与”为关键词检索题名,仅得到55条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青年社会参与的研究相对薄弱(见图1)。

图1 1989-2021年国内学术界青年社会参与研究年度分布情况

梳理相关历史记载和学者关于青年社会参与的研究文献,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团到1989年,青年社会参与研究的萌芽阶段。此阶段关于青年社会参与的研究以纪实类为主,系统和细分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

第二阶段是1989年至2006年,青年社会参与研究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其研究态势为两头平、中间高,中间的这段时间为1993年至1995年,高峰在1994年,其背景是这一年团中央重点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青年社会参与总体上严重不协调局面得以扭转[1]。具体数据分析见图1。

第三阶段是2007年至2016年,青年社会参与研究呈现系统性的端倪。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从历史视角进行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华2009年刊于《中国青年研究》的“1949-2009: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她把建国60年的青年社会参与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并总结了60年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经验[2]。二是从参与内容入手的研究,主要是以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进行的社会参与研究,究其原因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不仅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更受到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

第四阶段是2017年至今,青年社会参与研究进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出台,学术界对青年社会参与的研究范围更宽泛,既有对青年社会参与现状、问题、路径[3]的研究,也有分析青年社会参与政策的现状及效果评价[4]的研究,还有新媒体视域下青年社会参与[5]的研究。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学术界对青年社会参与的研究成果与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不匹配,而且存在研究范围较窄、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地域性的青年社会参与研究成果匮乏。因此,在建团百年之际,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地方史的视角对青岛地区的青年社会参与进行梳理和研究,或可填补空白。

二、青年社会参与的概念界定

社会参与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的某种愿望与需要,并以某种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以及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6]。鉴于学术界对青年社会参与没有明确界定,本文主要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提及的“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7]等方面为脉络,以青岛青年为研究对象,看建团百年来青岛地区的青年社会参与。

三、百年来青岛地区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脉络与阶段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8]什么是先锋力量?就是站在革命队伍前头,有效进行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青岛地区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参与发挥先锋作用。依据党的历史分期,以及青年社会参与的阶段性特点,青岛地区的青年社会参与在以下四个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特征。

(一)1922-1949:以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为特点的“斗争式”政治参与为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岛青年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以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直接斗争等“斗争式”政治参与为主,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贡献青春力量。

1.罢工罢课、示威游行

青岛党组织建立后,就集中主要精力开展工人运动。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青岛四方机厂工人罢工及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三次同盟大罢工,引发了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青岛地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也同时到来。这不仅彰显了青年力量,也显现了青年运动只有坚持与人民结合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特征。“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党的领导下,179名国立青岛大学学生不顾当局反对赴南京请愿,并在南京游行示威,唤醒大批青年学子抗日,揭开青岛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序幕。“一二·九”运动后,更多青岛学子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以高度爱国心参与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2.直接斗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党的领导下,胶东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青年知识分子、民先队员纷纷返回青岛组建抗日武装,参与直接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青岛师生参与的反美蒋斗争风起云涌、撼动岛城。1945年反甄审运动,1946年至1948年国立山东大学(1932年9月2日,国立青岛大学更名而来)学生反美斗争,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是影响力较大的三次斗争。青年学生的斗争沉重打击了美蒋统治,构成了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青岛青年工人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经济斗争,以经济斗争达到政治斗争的目的。他们结合各行业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斗争,如发动青年船员起义,发动青年工人破坏敌人军工生产、停工怠工等,为青岛解放贡献了青春力量。

青岛青年除了上述“斗争式”政治参与外,还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和经济建设。1938年,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指示“胶东应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根据地”[9]。胶东区委根据指示开辟了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并成为胶东党领导的主要抗日堡垒。青岛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巩固根据地建设。

(二)1949-1978:以不畏艰险、甘于奉献为特点的“大我式”社会参与为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岛青年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发扬舍“小我”为“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大我式”社会参与为主,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为“改造和建设青岛”贡献青春力量。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青年勇于牺牲奉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武装干涉,新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威胁。青岛青年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广泛参与抗美援朝宣传、踊跃报名军干校、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捐献飞机大炮、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中心工作。据统计,1950年12月至1951年6月两次军干校招生,全市10331名青年学生报名;1953年3月,1.5万余名青年工人、学生、农民报名参军和军干校[10]。

2.开展义务劳动和生产竞赛,青年奋勇争先

围绕改造新青岛、建设新青岛工作,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义务劳动竞赛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1949年10月,四方机厂骨干青年和团员利用业余时间抢修“中苏友好号”机车,并送机车进京作为十月革命纪念日的献礼。1950年至1952年,“红五月劳动竞赛”、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市工厂企业团员中开展。青岛国棉六厂16岁青年女工郝建秀创造出一套科学的“细纱工作法”,被称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在全国推广。郝建秀成为青年榜样、时代楷模,全国青年纷纷向她学习,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劳动模范。

3.青年突击队旗帜高扬,青年誓把青春献祖国

1953年,在党的领导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青年以青年突击队的形式,参与和完成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毛主席高度赞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11]各行业的青岛青年响应号召,比学赶帮超,进行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青年突击队竞赛等,争当青年突击手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1955年,毛主席发表“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共青团号召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大青年响应号召、誓把青春献给祖国。1956年4月28日,青岛胶南县青壮年志愿垦荒队员300人抵达黑龙江萝北青年垦区,在老龙岗以东建点开荒,5月建立胶南庄[12]。此后,青岛更多青年奔赴祖国需要的不同地方。青岛青年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将奋斗精神刻画在祖国大地上。

4.学雷锋,青年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1963年,由共青团发起、党中央号召,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迅速开展,并成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青少年英模学习活动。青岛青年谈雷锋、学雷锋、看行动,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比如自1963年起,平度实验小学几代少先队员接续照顾五保户姚奶奶,连续38年不间断。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青少年,并造就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通过学雷锋活动成为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力量。

这一阶段,青年的个人需求和国家、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小我”完全融入“大我”之中,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成为社会主流。这段历史,对于当时的青年而言,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也是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

(三)1978-2012:以自主参与、奋发努力为特点的“主动式”社会参与为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岛青年积极参与、奋发创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开拓进取,为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

1.青年奋发努力,投身经济建设

1978年,中共中央在《五四通知》中号召全国青年“英勇地站到新长征前列”,1979年共青团决定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青岛青年积极行动,投身经济建设、四化建设,掀起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热潮,涌现出大批青年先模和青年集体。在当年全国第一次新长征突击手(队)表彰中,青岛青年俞树利、李永江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青岛市人民市场蔬菜副食品商店团支部获“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13],另有30人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两个团体获“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14]。这些表彰极大地鼓舞了青岛青年,推动了青岛“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既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又为青年社会参与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推动青年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围绕青岛经济发展和企业青年成才的需要,1982年至1987年,青岛共青团还开展青工技术比武,这是全国首创的一项富有特色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受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青年职工的赞扬,被团中央推广到全团。此外,青岛共青团还通过在全市青年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活动,引领青年进行积极的社会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青年自主参与,开社会风气之先

青年是开风气之先的活跃力量,在社会风气转变的时候,青年勇敢站在前列,当好先锋。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青年开风气之先、大放异彩的精彩篇章。

针对2亿文盲、1亿贫困人口、3700万失学儿童的严峻现实[15],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希望工程,通过社会集资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救助因贫困失学少年儿童。1991年,青岛开始实施希望工程,团员青年积极响应,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希望工程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项目。截至2021年10月,青岛市累计筹集资金1.8亿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希望小学462所,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2万余名,建校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首位,改善了贫困地区教学条件,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贡献。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1993年团中央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青岛青年拉开志愿活动的序幕。经过多年发展,青岛共青团打造了“朝霞重晚晴”“周日志愿行动”“赴黔扶贫接力计划”“五环小蓝帽”等多个品牌化社会志愿服务项目。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志愿服务标志着青岛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成熟,青岛市掀起全民志愿服务高潮。在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13760名志愿者累计服务140余万人次、65.24余万小时。青岛市志愿者协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志愿服务活动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青岛青年中大力弘扬,唤醒了公民意识觉醒,也推动了更多青年进行积极的社会参与。“这是青年工作中的一个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创造。”[16]

这一阶段,伴随青年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青年自我意识觉醒,无论是通过希望工程还是青年志愿者行动进行的社会参与,都更凸显理性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特点,社会参与的“主动式”特征更为明显。

(四)2012年以来:以多元创新、积极奋斗为特点的“担当式”社会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青岛青年社会参与内容更加多元,参与渠道和方式更为丰富,他们不甘困境、奋斗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现代、开放、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着青春力量。

1.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

进入新时代,青岛各行业青年通过“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参与渠道畅通、平台搭建良好;快递外卖小哥、非遗青年、街舞青年等新兴领域青年参加“青年会客厅”活动,吐露具体诉求,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民意支持;社会青年积极参加“青春之岛·青年智汇”——“我为攻势献计策”青年创意大赛,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线上渠道为青岛发展建言献策。

2.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17]。青岛青年在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展现奋斗担当。

在脱贫攻坚中主动担当。青岛青年积极参与青春扶贫行动,参与东西协作青春扶贫;4万余人次青年参与“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捐助,截至2021年8月底,在青岛建设“希望小屋”246个、为菏泽援建“希望小屋”380个、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援建“希望小屋”10个,并实现“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同步建设。

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担当。青岛青年在共青团的引领下,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争当全国、省、市级乡村好青年,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积极参加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争做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争当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等恶习陋习,做乡村青年文化风尚引领者。

在志愿服务领域无私担当。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青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务于在青岛举办的各类大型赛事论坛活动;周末青年志愿行动、青春助老爱心陪伴、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希望小屋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绽放青春风采。

在突发事件中奋勇担当。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广大青年充分展现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奔赴一线,冲锋在前,在防控一线彰显青春担当,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青春防线。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这一阶段的青年社会参与,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他们展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姿态,故而体现出更为积极主动、更加自信、更全方位的参与特征。

四、青年社会参与的经验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社会参与积极有序、方向正确的根本保证

百年团史,也是一部组织动员、教育引导青年参与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社会参与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全面确立和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个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领导也一直是保证青年社会参与积极有序、方向正确的前提条件。历史无数次证明,中国青年运动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保证社会参与的积极有序和方向正确。

(二)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是青年社会参与的主流主线

建团以来各个时期的青年社会参与,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建国一代,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建设一代,再到抗击新冠肺炎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国一代,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一代代青年身上得到传承和展现。爱国主义旗帜感召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祖国和人民积极斗争和忘我奉献,他们通过社会参与,把爱国心、报国行、强国志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史无数次证明,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一直是青年社会参与的主流主线。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广泛凝聚广大青年在社会参与中的持久奋斗热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也一定是青年社会参与的精神核心和主流主线。

(三)坚持与人民结合、与实践结合是青年社会参与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百年团史证明,青年社会参与只有与人民结合、与实践结合,青年先锋力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不管是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直接斗争,还是青年突击队、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都是最好的例证。历史无数次证明,青年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投身伟大实践,青年社会参与只有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保持方向一致,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大有作为。

(四)实现青年自身成长和发展是青年社会参与的活力源泉

纵观百年团史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年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青年社会参与呈现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自主的特征。本因是青年在社会参与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的统一。所以,青年社会参与不仅推进了社会发展,也实现了青年的自身成长和发展。青年社会参与主体是青年,追求人生价值是青年与生俱来的权利,通过社会参与,青年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更激发了青年投身社会参与、效力强国伟业的动力。

五、结论与余论

历史告诉我们,青年总是走在时代前列,是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未来,青年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靠力量。纵观百年共青团跟党奋斗的历史、横看各国青年社会参与的现实:一方面,如何将青年培养发展成为党的坚实助手和后备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直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青年群体中蕴含着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等相关科技的发展,青年社会参与的内容、形式、路径都将面临新的考验,奋进新征程中的青年社会参与,必须在总结学习共青团百年历史经验的同时,认真思考如何更好的组织动员、教育引导青年,确保青年始终成为我们党可依靠的有生力量。

注释:

鉴于在中国知网以“青年社会参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得到28篇记录,故本文以该平台的搜索记录作为文献研究依据。

猜你喜欢

青岛
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展开幕
青岛峰会的山东机遇
黑白
An analysis of “love” in Sons and Lovers
兄弟,我劝你别想灌醉一个青岛人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
青岛第十三届金凤凰奖颁奖典礼众星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