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M 视角下初中几何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2022-08-16王国安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数学史平面图形

王国安 杨 刘 (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 言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图形与几何是一个全新的分支,在起始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入门,并对几何的学习有整体的把握,几何起始课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文将立足课标,基于HPM 对初中几何起始课的教学进行设计,为起始课的设计提供独特视角和丰富资源.

2 起始课和HPM

起始课作为单元教学中的第一种基本课型,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有初步的整体感知,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起始课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该学习内容的整体框架、思想方法.起始课的设计目标主要以理解记忆为主,主要任务应包括对数学内容和方法结构的整体理解记忆.

本文起始课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为何学——感受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学什么——体会知识整体结构和核心概念;

(3)怎么学——明白本单元的研究思路及学习要求;

(4)学如何——理解学习该知识的应用性和价值.

HPM 全称为“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它的含义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从1972 年诞生至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践是HPM 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数学史料选择的五项原则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如下:

(1)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具有德育之效;

(2)可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具有知识之谐;

(3)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应知识,具有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和能力之助;

(4)人文性:与数学家相关联,反映数学背后的人文精神,具有文化之魅和德育之效;

(5)科学性:符合史实且有明确的文献出处,具有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文化之魅和德育之效.

由于学生刚步入初中,前面学习的内容均为“数与代数”,刚过渡到几何会感到有些突然.在既往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起始课内容相对简单、可有可无的错误认知,教师在起始课教学设计方面也不够重视,只注重形式上的起始课教学,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定位于数学史方面的起始课,基于HPM 视角,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发掘几何的渊源,展示几何发展中的故事,并以凝练的语言揭示几何学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3 各版本教科书中的编排

初中7—9 年级学段的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表1 为“几何起始课”在人教版、苏科版、沪科版、北师大版和华师大版教科书中所处的位置、呈现方式以及后续知识的顺序.

表1 五个版本教科书中的“几何起始课”

从表1 可见,人教版和沪科版的相似度较高,两个版本均将几何起始课安排在七年级上学期,且都在学习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之后,顺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教材编写的要求,在准确表达数学含义的前提下,可随数学学习、语言学习的深入,呈现第三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几何语言.现今教科书中数学知识的编排,往往按照特定的逻辑体系,但学生却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某一知识点.其实每个知识点的背后都蕴含着历史中其发生和发展的缘起,而这些缘起常与当时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在历史上促使某一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事件就成了起始课的理想素材.两版本也在章节末给出几何的起源这一数学史,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几何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本课例基于沪科版教材而开发,为七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起始课的第一课时,选取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教学内容包括:先通过多媒体介绍几何的起源,几何的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介绍欧几里得的故事,讲述学习几何的要求,同时介绍本章的主要框架.再观察教室、生活中的物体,分析其形状,简单介绍几何图形的分类.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的作用.

4 基于HPM 的起始课教学设计

环节一 追根溯源 以史明鉴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图形,而研究这些图形的数学分支就是几何学.可见几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几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教师展示以下三幅图片并讲解)

1.展示图1:古埃及地图(图片中标出尼罗河在埃及中的位置)

图1

公元前3000 年,几何的起源地古埃及,横穿其中的尼罗河时常泛滥两岸土地,古埃及人每年需要对地界重新进行测量,积累了许多测量土地的知识.因此几何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测量活动.“几何”的英文单词为“geometry”,意思为土地测量,音译为“几何”,有“多少”之意.音意并译,有异曲同工之妙.

2.展示图2:黑陶文物

图2

公元前1000 年前,黑陶是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制品,观察图片中精美的陶器,会发现上面雕刻着许多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说明当时我国就将几何图形运用到陶艺中,使其更加美观.

3.展示图3:“几何之父”——欧几里得

图3

公元前300 年前,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结合自己的思想,融入前人的几何学知识,以缜密的演绎逻辑,进行系统的汇总和整理,写出一部包含13 卷的论文集——《几何原本》,这是一本几何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

师:接下来,我们跟随着古人的足迹,一起进入到“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来.

【设计意图】从数学史实出发:介绍几何学起源的历史背景、词源考证,揭示了早期几何学的形成缘由.展示我国文物运用几何图形的历史,介绍欧几里得及其著作,让学生了解几何来源于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几何的学习拉开序幕.

环节二 明晰内容 建构框架

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图形(如图4),教师说明以下五种几何体的名称,请同学们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下列几何体类似的物体.

图4

生:快递包装盒是长方体,生日帽是圆锥体,茶杯是圆柱体,乒乓球是球体,四面体不常见,交通路锥是四面体.

师:同学们善于发现,找到许多几何体,也知道几何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了实际生活中的几何体,那么几何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几何起源于测量土地,跟它的位置、面积有关;文物中的图形有黑色、圆形的,跟它的颜色、形状有关.

师:回答得很好!但还有一部分未考虑到,我们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几何的研究对象为几何图形,无需考虑它们的其他性质(如质量、颜色、材料),只需注意它们的形状(如方、圆)、大小(如面积、长短)、位置(如平行、垂直、相交)即可.

【设计意图】给出几个几何图形,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综合以上活动,让学生明确几何中研究对象只需考虑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的位置关系,而不去考虑物质构成、颜色等.

活动2:同学们观察地图中密密麻麻的城市能得到什么概念吗?对于地图中纵横交错的公路和河流湖泊有什么发现?

生:地图上的城市是一个个点,公路是线,河流湖泊是面.

(以上活动由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

师:在数学研究中,“点”是无大小、无面积的;“线”是无宽度、粗细的,可分为直线和曲线,包括线段、射线、直线;“面”可分为平面和曲面,注意数学中研究的面是无厚度、可以无限延伸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这些就是我们本章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先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几何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再对本章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的知识点可在后续精学课中进行详细讲解.

环节三 几何无捷径只要肯攀登

师:那几何该如何学习呢?先让我们一起回到欧几里得的时代,看一下数学家的逸闻趣事.公元前300 年左右,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在学习《几何原本》时,向欧几里得询问有没有掌握几何的快捷之路.欧几里得直言道:“几何无王者之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几何的学习没有捷径,几何的语言要严谨、规范.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几何图形学习.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说说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和形状?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弯曲的?

生:黑板和课本都是长方体,它们的面是长方形,都是平的;喝水的茶杯、写字的粉笔是圆柱体,它们的上面是圆形,正面也是长方形,但是是弯曲的;漏斗是圆锥体,它的正面是三角形的曲面,底面是圆形的平面;足球是球体,它从各面看都是圆形的曲面,上面还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特别仔细,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各种物体的形状、各面的平曲,这些几何图形可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那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

生:平面图形只能看到一个面,立体图形在不同角度有很多面,且各个面都不在一个平面内.

师:考虑得很完善!在几何图形中,我们还可以用面上的点来描述,平面图形其面上的各点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立体图形其面上的各点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教师板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从数学家的故事中体会到几何学习要有刻苦钻研、认真勤奋的态度.然后通过观察身边的物品,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抽象概括能力.

环节四 几何魅力 学以致用

练习1: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序号有哪些?立体图形的序号有哪些?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一个图形其面上的各个点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可判断④⑤⑥⑧是立体图形.

练习2:观察长方体和圆锥体,回答下列问题:

长方体和圆锥体各由几个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各有几个顶点?

解析:长方体由6 个面组成,这些面都是平的面,共有12 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有8 个顶点.圆锥体由2 个面组成,1 个平的面和1 个曲的面,有1 条线,是曲线,只有1 个顶点.

【设计意图】练习1 考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知,让学生根据其特征来区分;练习2 考查几何图形的构成,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圆锥的构成特点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做对比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师:学习几何对我们有哪些作用?我们一起欣赏下几何带给我们的魅力!

展示多媒体图片:建筑类:江南建筑、故宫天坛;生活类:年画剪纸;科技类: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体育休闲类:水立方、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会徽等.

师:欣赏了几何之美,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发现在现实世界中,几何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观察力、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到几何的价值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动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 课后分享

师:今天的几何探索即将结束,请同学回顾一下这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生:学习了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的区别.

师:回答得很好,还有同学补充一下吗?

生:几何的起源、发展,还有几何之父——欧几里得的故事和他的书;几何的学习要求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同学们回顾得都很全面,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踏入几何学的大门,课后跟同伴分享你遇到新的几何图形,期待下一次几何的相遇,下课!

【设计意图】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明确、具体,尽量围绕本节课教学过程和板书,让学生学会总结和提炼知识点.

5 结 语

汪晓勤教授将数学史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分成以下六类:“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和“德育之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其他三个方面目标(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也要相互结合、准确落实,才能对后续几何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文起始课教学设计中,运用数学史作为先行组织者,在知识技能方面,讲解几何学的渊源历史,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在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借助图形思考图形表面的平曲,建立初步几何直观;在问题解决方面,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进行区分;在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后续几何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了“文化之魅”,达到了“德育之效”.

在起始课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有利于教师对数学文化理念的认同和落实,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何教”.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知道“学什么”“为何学”,理清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刚接触几何学习时,需要接受许多较抽象的语言,而此时恰当地融入数学史,让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产生厌烦情绪,而是通过历史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总之,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几何起始课中融入数学史,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史平面图形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参考答案
分图形
找图形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