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对策

2022-08-16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安徽阜阳2363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解题数学

康 健 (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安徽 阜阳 236300)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运用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解答数学题以及日常生活中.而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学习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会运用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学习了许多定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那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很难发挥作用.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当作教学任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数学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知识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的任务,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逻辑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把握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才能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解答问题.其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解题过程当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需要调动自己多方面知识的题目,而当学生遇到这些题目时,就需要尝试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答题目,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运用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最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顺应了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数学学科的发展特点.

第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其他科目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将学习与生活分隔开,这种情况会阻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能力之后,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就会更加容易.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已经尝试着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仍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会更加偏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会严重忽视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能够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其次,高中生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缺乏足够的耐心,也缺乏细致认真做题的习惯,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审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误,这种失误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正确地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因而难以有效地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另外,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良性的师生互动,这就导致教师不能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便于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有部分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会过分依赖教师,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最后,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仅仅关注到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没有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也没有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过于局限,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幅度降低.

三、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提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1.学习基础知识

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是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础.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率、函数、方程、数量、几何等几部分内容.要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依赖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有非常深入的把握.所以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2.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一大切入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传统的教学观念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这就会导致教师所开展的数学活动难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就应该尝试着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尝试着采取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就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3.开展探究活动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自主解答问题,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借助自主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4.培养解题思路

教师需要注重对教材例题的讲解,加强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思维学习的过程,教材上的例题都是经过各方面的专家筛选而保留下来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该尝试着借助教材上的例题为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5.注重归纳

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时,教师需要开展题型种类归纳的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合理地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归纳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相关题型,进而加强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与技巧的掌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6.培养审题习惯

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然而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总会出现审题的失误,这是因为他们的耐心不足,不够认真,难以转化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而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学生正确解答问题、运用知识奠定基础.

(二)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概率与统计、数列、空间几何、最优解等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概率与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概率与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日常的扑克游戏、掷骰子游戏,到“双色球”概率和当前的大数据挖掘与处理,再到国家范围内的人口普查与统计,概率与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往往比想象的还要广泛.例如概率思维常见于投资行为中,在概率思维的引导之下,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用于投资.心理学上关于投资行为的概率统计研究表明,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行为中,如果投资人只有60%的胜算,那么投资资产的20%本质上就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2.函数与方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常见于经济往来中,例如购物时总价与单价、数量的关系,计算折扣或者在多种优惠方案中做出选择.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还会用到三角函数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物料的准备,如计算所需用料的长度和角度等.在日常生活中,商业从业者在计算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盈亏关系时,可以利用导数知识计算斜率,从而找到盈亏平衡点.

3.数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生活事例和经济活动都涉及高中的数列知识,比如经济活动中的分期付款、个人投资理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等,都可以使用数列知识进行计算.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按揭贷款,实行按月等额还付本金和利息,具体的还付数额就需要使用数列计算求解.假设贷款数额为元,贷款的月利率为,还款方式每月等额还本付息元,设第月还款后的本金为a,那么=(1+)-,=(1+)-,=(1+)-,…,aa(1+)-(*),将(*)变形整理,可得(a-)(a-)=1+,不难发现,{a-}是一个以-为首项,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推理可得日常生活中很多按揭贷款的问题都可以按照上述计算公示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数学实例,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4.空间几何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空间几何知识是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具有明显的空间想象特点,很多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无法明确题目中几何体的空间位置,无法深入理解概念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将几何相关定理和概念应用于实际的几何问题当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空间几何知识比比皆是,将空间几何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使用的足球,要将这样的足球充满气,需要多少体积的空气呢?随着兴趣的驱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开始尝试计算足球的体积.在尝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无法直接测量得到球体的直径或半径,为了获得球体的直径或半径,学生往往会使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测量球体的周长,通过周长公式来求解球体的直径或半径.第二种使用木板将球夹住进而测量直径、半径,然后将半径带入球体体积公式计算.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应用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球体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最优解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中的最优解思想往往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学生在帮助老师制作教学道具时,需要将两种类型纸板做成A,B,C 三种类型的道具,但是每张纸板可截取三种规格道具的数量不同,如下表所示.

学生可以通过设置未知数和方程式计算出最优方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的知识.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用“同样多”解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