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群链球菌病综合诊断与防控

2022-08-15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链球菌猪群

常 志

(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农村局,辽宁 海城 114200)

猪链球菌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致病原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该致病菌具有多个血清型,临床上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C、D、E、L、S、R 型,导致该病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该病属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可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卫生条件差的老旧猪场具有很高的感染发病风险。该病可以从有效消杀病原微生物、保证空气质量、加强动物营养、控制中间传播媒介流动等方式来加以预防。

1 病原学

猪链球菌属链球菌科,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表面光滑、呈球形或卵圆形、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菌落呈链条状排列,致病性链球菌的链条相对较长。该病原菌无芽孢,大多数无鞭毛,培养2~3 h 的幼龄菌常有荚膜,致病性强;多数为兼性厌氧,少数厌氧,过氧化氢酶阴性;37 ℃左右繁殖力强,适宜pH为7.4~7.6。不同血清型的致病菌对同一种抗菌素敏感度不同,A 群溶血性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度最高,B 群溶血性链球菌在血平板上能产生CAMP 因子并可促进金黄葡萄球菌β 溶血素活性,B 群链球菌具有马尿酸水解酶,能够分解马尿酸并生成苯甲酸和甘氨酸(其他溶血性链球菌无此酶)[1]。治疗该病前需要进行小批量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最佳敏感剂和采取最佳用药方案。该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物体内亦有一定数量的菌体存在,动物体内生态平衡不被打破,则平衡指标以下的链球菌不会引起发病。

2 流行特点

该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季候变化、气候突变、温差波动等条件下极易诱发,南方地区7—9 月会出现发病小高峰期。发病猪是主要传染源,被病原菌污染的空气、垫料、饲具、用具及饮食源等也是潜在的疫病传染源。所有猪均易感染,30~60 日龄的仔猪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综合病死率为1%~50%。该病传播途径极为广泛,最常见的是经呼吸道、消化道、受伤创口及黏膜组织侵入而构成传染,带菌母猪可经呼吸道传染仔猪,母猪乳头不洁也可致哺乳仔猪感染发病,新生仔猪脐带伤口感染可引起发病。因此,调控养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及避免猪机体组织受伤等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3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

3.1 引种不规范

引进外地仔猪或来历不明的仔猪时检疫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与传播。此外,长途运输等各种应激因素易导致仔猪身体机能下降,易诱发该病。

3.2 饲养管理因素

在饲养方面,饲料质量差、营养水平不高、饲喂方式粗发等都可能引起猪的抗病能力下降而导致发病。在管理上,猪舍空气混浊、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混配、转群不当、气候突变等因素会诱发该病。卫生消毒预防措施不力、消毒剂使用不当或消毒不彻底也会诱发该病。由于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外地人员到访也会增加该病传播的风险。

3.3 免疫因素

该病在中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并未将该病列为强制免疫病种。大部分猪场没有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方法不当,会增加该病的发病率。

3.4 继发因素

当猪患上猪瘟、猪传染性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等疾病时,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会下降,易引起链球菌等相关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从而增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

3.5 其他因素

新生仔猪脐带断裂、去势注射时消毒不严等因素会增加该病发病率。病死猪肉、运输工具、内脏和废物处理不当也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母猪可通过泌乳、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疾病传染给仔猪,这也是保育期仔猪链球菌病高发的原因。

4 症状及诊断

该病症状表现较为复杂,临床上较常见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淋巴肿等几大类显症。

4.1 败血症

主要是感染猪链球菌Ⅱ型所致,以怀孕母猪、架子猪较为高发。此型发病较急,病程较短,病初症状不明显,猪群感染后病死率有时可高达50%以上。发病初期病猪普遍出现高烧高热症状,体温41~43 ℃。随病情加重,病猪逐渐出现厌食或绝食、昏迷嗜睡、眼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皮肤色变(发绀、发红、发紫等)[2],耳尖、腹部、肢端等部位常因局部淤血而出现皮肤发紫发绀等症状。

4.2 脑膜炎

病程约48 h 左右,主要是感染C、R 型链球菌所致,较高发于20~40 日龄仔猪,发病猪最典型的表现是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不自主转圈、肢体麻痹及抽搐、空嚼、磨牙、四肢划水状空刨、尖叫、惊厥、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发病仔猪常窒息而死,病死率高达50%以上[3]。

4.3 关节炎

较常见于哺乳期和断奶期的仔猪,症状较为明显且致死率较高。临床上较多见关节肿胀变形、前肢或后肢瘫痪、跛足、站立困难等,会影响仔猪的运动及采食,以致于低龄发病仔猪常因过度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少部分发病仔猪耐过后逐渐康复,但多数成为僵猪。中大猪感染发病的症状相对较轻,较少发生死亡,常见关节肿胀变形、跛足、关节坏死、躺侧局部褥疮等,一般对其食欲无较大影响。

4.4 淋巴肿

此型主要是感染E 型链球菌所致,典型症状是淋巴结发炎化脓,病程为2~4 周,病死率较低。淋巴肿最为明显的症状是病猪的颌下、咽部和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部位明显突兀隆起,触诊多为发硬结节,少数为柔软、波动感的脓包,病灶部位红热肿痛明显。颈部严重淋巴肿的炎性反应常波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导致病猪出现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困难、流脓鼻涕、咀嚼及吞咽受限等。淋巴结脓灶成熟后有时会自行破溃并流出脓汁,脓汁流尽后可自行恢复正常,局部淋巴肿逐渐痊愈。多数病例须采取常规消炎救治(注射敏感抗菌素)以促进其尽快康复。

4.5 剖解变化

败血型主见脾脏肿大,多脏器充血或出血,病灶器官的浆膜有浆液性炎症变化。脑膜炎型主见脑膜充血,有大量炎性细胞、渗出液或纤维蛋白浸润,脑脊液浑浊。关节炎型主见关节囊壁变厚及局部损坏、坏死灶(或结节、斑块),关节囊腔内蓄积炎性细胞及纤维蛋白原等渗出物。淋巴肿型病猪主见关节血管充血,有大量浆液性纤维蛋白原渗出到关节表面及关节腔内。

4.6 诊断要点

鉴于该病致病菌的多型性特点和靶心病灶多元化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及剖解变化仅作为初步判断依据,确诊须以实验室鉴别为准。一旦发现适发猪群出现脑炎、关节炎、肺炎、淋巴肿、化脓性皮炎等,可疑为该病,但需进一步实验室鉴定。实验室诊断首先进行高倍镜检,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采集少量新鲜病料(肝脏、脾脏、肾脏组织)制作涂片,并经革兰氏染色后观察,可见由圆形菌体组成的特征性链状链接菌落,且革兰氏染色呈阳性(G+),可初步判定为该病。再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无菌环境条件下采集新近病死猪的肝、脾、肾、脑脊液或淋巴结等病料组织,制作混悬液接种于无菌5%~10%脱纤维绵羊血平板,置于37 ℃恒温环境培育12~20 h,镜检观察有特征性菌落及溶血现象出现,再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仍见链状阳性球菌菌落,即可确诊。

5 综合防控

5.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养殖小环境控制,维系清洁、干燥、通风、光照充足、温湿度适中的良性条件,尽量消除各种潜在致病诱因。猪场严格执行制度化的卫生治理及消毒灭源管理,严防各类中间传播媒介流入猪群散播疫病原,合理掌控单位面积上的放养密度,尽量避免发生机械性创伤,最大化降低猪群感染发病风险。重点保护低龄仔猪群,尽量创造适宜仔猪的有利环境条件及实施精细化饲喂管理,维系整群仔猪良好的健康度和整齐度。必要时采用敏感剂净化内外源性感染(保健预防,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可溶阿莫西林或可溶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内服(混饮/拌料),每天服2 剂,连服3~7 d。

5.2 治疗

推荐广谱实用方,①对症治疗全身感染(含败血症、淋巴肿),复方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钠(0.1 g/kg)+黄芪多糖(0.05 mL/kg)+鱼腥草注射液(0.1 mL/kg),混合肌注,1~2 剂/d、连注3~5 d。②对症治疗脑膜炎,长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首次注射量加倍)+黄芪多糖注射液,1 剂/d、连注 3~5 d[4]。③对症治疗关节炎,磺胺间甲嘧啶钠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肌注,1 剂/d、连注3~5 d。④对症治疗肺炎型病猪,氟苯尼考注射液单独肌注或卡那霉素注射液+泰乐菌素注射液混合肌注,1 剂/d、连注3~5 d。

6 小结

猪链球菌病是发病范围广、危害大的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是机会条件性病原体,属于猪体内的常驻细菌。它不仅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且经常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中检测到。当猪的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应激等外界因素的刺激时,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因此,对于该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始终坚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养猪场要密切监测生猪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病原分型鉴定和血清分型,及时进行免疫接种,配合预防药物,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确保生猪健康生长,控制猪舍通风和光照等条件,保证猪舍适宜湿度,科学调节猪舍的温度。饲养密度适宜,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措施应全面落实,控制和降低感染概率。对产仔母猪要加强消毒、控制和降低发病概率,严格地实施隔离和分群饲养,提高饲养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母猪的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猪场内禁止与其他动物混养。做好灭鼠工作,科学合理防治蚊蝇等昆虫,可减少传播媒介,对防控猪链球菌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养猪过程中,根据其生长期,合理选用保健药物,不仅有利于猪的健康成长,而且能大幅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概率。同时,在养猪过程中,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猪原有的亚健康状态,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药物保健,减少猪链球菌感染。

针对不同条件的猪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病菌的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大部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卡那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不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不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5]。使用抗生素时,初始应用量可加大,尽可能提高血药浓度,防止细菌因用药剂量不足而产生耐药性。

未接种疫苗的健康猪体内无抗体,野生病毒一旦入侵,很容易发生感染。建议疫区养猪场将链球菌病列为基本免疫类别。市售的疫苗为灭活猪链球菌疫苗,具有使用安全、免疫后抗体稳定等特点。免疫时应注意在接种前后一周内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解热、镇痛、消炎药,以免造成免疫抑制,削弱对疫苗的反应。免疫的最佳时间是在阳光明媚、无风的日子,对免疫的猪群来说应激反应小。在免疫后2~3 周检测抗体,以防免疫失败。除普遍免疫外,当猪群中发现链球菌病例时,可对场内其他猪只紧急注射双倍剂量的疫苗,以加快抗体产生,及时防止病原体传播。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链球菌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