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构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2-08-15◎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能力数学知识

◎卢 啸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广西 玉林 537600)

小学时期是学生各项思维成长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设计有效教学内容,以此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综合提高.而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堂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及数学分析能力等展开培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数学水平设计有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对所学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除此之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及数学计算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能够通过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来感受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从而打心底爱上数学,在课堂之外也能乐于与他人合作,对数学知识展开共同探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构建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通过计算能力的提高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身的数学学习体系,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意识,使学生多元化地吸收知识,并且感悟数学知识的精髓.与此同时,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开展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能够增强自信心,使其更加准确、快速地解题,以此来加强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也能令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拥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延伸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构建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学习效益.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

(一)奠定基础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要教导学生学习计算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计算的技巧,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才能够快速地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只有打好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激发学习的潜力.教师只有从不同的方面教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促进学生进步.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步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堂上的不断教导,促使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应用于解题当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计算水平.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计算公式的步骤,每一步都不能减少,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习惯的养成.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应用能力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应用于解题中.但是脱离了教师,学生的学习效率直线下降,不懂得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而是因为粗心大意,在计算的过程中不认真,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水平.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计算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进行思考,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思考,不需要教师的帮助,才是真正地掌握了计算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深入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指出学生的错误习惯并纠正,以促进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自主计算能力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数学思维有待完善,对数学知识没有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经常选择在课堂上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无法向其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锻炼学生自主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例,由于学生之前接触过两位数乘法及三位数乘法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自身则以引导者的身份来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黑板上布置题目“1.8×1.6=?”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计算.学生一开始并不明白小数乘法应如何计算,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算出“18×16”的答案,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将计算结果添上小数点,并且对小数点进行移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培养,进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许多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自己才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促进自身数学成绩的提高同时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创立了良好的动机.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丰富学生数学想象思维

大多数学生一开始接触数学时,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往往是抽象的.这是因为学生数学思维有待完善,教师基于此情况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构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计算高效课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发散,以此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堂感官,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课堂沉闷无趣,而是认为数学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之前,教师发现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且在预习过程中,与他人交头接耳,破坏了预习的秩序.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探索的热情,也让学生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五角星,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个星星的面积怎么计算吗?”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此,学生开始积极讨论,在讨论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五角星进行逐步拆分,拆成五个三角形及一个五边形,再将五边形拆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以此令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基本图形的计算得出五角星的面积.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积极性很高,教师在这时可以导入新课并且告诉学生:“在本节课中还会有很多有趣图形的面积等待大家去计算.”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三)应用信息教育模式,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受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小学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绘声绘色的情境创设,所以学生会将自身的数学思维局限于教材与数学课堂,这就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影响,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基于计算能力培养的数学课堂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听得到声音,看得到画面,从而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参与数学学习,以提升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搜索有关体积计算的数学知识点,取其精髓部分,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制作成微课教学资源,并且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完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播放微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索体积计算知识的精髓.学生通过视频教学绘声绘色的讲解,能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三个长方体和三个正方体来让学生计算体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等学生探究完毕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养成利用信息化途径探索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此外,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计算能力.

(四)创设多元数学任务,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

科学的设计数学任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这也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由于学生学习自制力不足,在课堂之外,会将自己的课余时间交给信息化产品,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形成有效记忆.所以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生活兴趣,创设多元化数学任务,在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此达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计算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创设多元数学任务,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时,应当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促使学生将完成数学课后任务变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的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书面计算作业,发现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并不高.对此,教师需改变设计课后任务的策略,可以先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不喜欢玩七巧板,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为学生设计并布置计算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出七巧板中“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及高,然后让学生算出三角形的周长,之后再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形形状的七巧板能够拼接出什么样的图形,然后让学生计算出面积,再除以2,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以此让学生具象地明白了为什么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为:(底×高)÷2,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在本次课后任务完成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完善,并且重新认知了数学知识点,也让学生愿意在课堂之外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进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五)立足学生数学水平,创立数学高效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数学思维、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学生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那么,就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及水平创立数学高效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提高课堂体验感,并且在合作中学习他人先进的数学思维,完善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以达到在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中整体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根据学生对题目的解答效果得出学生的计算优势,并将学生分配成以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教师在分配好学习小组之后可以设计合作型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数学思维优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他人的数学学习优势,以此来完善自我,而且能够发现自己的亮点,以此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许多学生在经过合作学习之后,重新认知了数学学习,不再认为数学学习很困难,或者数学计算很烦琐,而是认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使学生自主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学习计算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快速掌握其中的难点,并且能够将其灵活地应用在解题中.教师给出一个知识点框架,然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补全框架.这一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还复习了之前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方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和学生互动,并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呈现其中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高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先展示乘法的式子,然后展示除法的式子,让学生先回忆之前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乘除法混合在一起该如何运算,会发生哪些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相同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时就会更加迅速.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引申,让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候继续寻找题目之间的相同点,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题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核心素养下构建数学计算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数学课堂的构建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计算能力展开培养,并且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以此为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计算能力数学知识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