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策略探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策略探析
2022-08-15高丽云
◎高丽云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甘肃 酒泉 735000)
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需要拥有的,它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及行为养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初中数学与其他阶段的数学内容不同,学生在这一时期处于过渡阶段,所以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在改变课堂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起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素养开展教学,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不仅有内容繁杂和知识枯燥的特点,而且很多初中学生对这一学科还有厌烦的心理.对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还可以拓宽他们对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对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大脑逻辑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很多教师会忽视学生的想法,从提高成绩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在该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会越来越单调,会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看法,不利于数学教育的发展.为此,需要教师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改变自己的想法,认识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并在教学期间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形式化
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在教学时的态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及课件等内容,这些主要是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因为很多学校将这些内容当作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导致很多教师教学期间过于重视教学设计及课件设计.久而久之,课堂教学会逐渐趋于形式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此种形式化的教学无法将教育的价值发挥出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还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评价不完善
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时存在的问题等.为此,教师非常注重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但是,经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评价方式并不完善,不仅缺乏针对性,还缺乏多样性.这就导致很多数学教师过分看重成绩,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逐渐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一)增加师生互动,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15-18岁的少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很多学生会对学习之外的事情感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身为教师,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期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前学生的一些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他们的想法,并了解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只有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了解学生,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例如,在对“轴对称”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多数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制订相关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对此,教师要做出改变,要在教学开始之前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引导学生,并与他们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以此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另外搜集一些由平移形成的图片,并在展示这些图片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逐渐了解什么是轴对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学生可以理解这一概念,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单纯依靠图片了解这一概念.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所有学生掌握对称轴的相关概念”.在该种背景下开展教学,教学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
又如,在教学“简单的图案设计”一课时,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可以从中领略到图案设计的奇妙,掌握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等简单图案设计的技能.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备课时准备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内容进行思考.当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的内容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补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下面的图形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图案?”“你能用平移、旋转或者轴对称分析多媒体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图案形成的过程吗?”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借此将教学内容清晰化.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不能仅单纯地分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重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现教学优化.在优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比如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选择一些教学效率较高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从数学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其在此期间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彻底改变课堂中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比如教师在对“整式的乘法”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首先可以从教材出发,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了解应该如何计算整式的乘法.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游戏,起初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计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如“a4·a5=”,“b·b3=”,“n·n4·n5=”.但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计算很难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从众多学生中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并分别在学生身上粘贴上不同的数字,之后随机让学生进行组合.当学生的随机组合中出现能够计算的整式时,便让他们抢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概念,还能充分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计算,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提高.
又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完这节课知识后,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定理,并熟练地运用这个定理,以及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布置一些习题,之后让各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先把习题解答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
(三)立足核心素养,促进个性化发展
初中这一时期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所以他们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想法.但他们还处于较为叛逆的时期,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多与初中生进行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优化.在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从数学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策略进行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向法开展教学,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此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例如,以“几何图形初步认识”这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都会结合知识点进行提问.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意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衣架,让学生说一说由它们可以联想到什么.再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转移到教材中的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还能够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
又如,“图形的旋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实践到理论的方式了解图形变换概念,借此发展自身的直观想象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段动画,动画的内容是荡秋千.在学生观看完动画内容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动画中的秋千有什么特点?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表盘指针的转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怎样定义这种图形的变换.此时,会有学生说:“如果将时针当成一个图形,那么它可以绕着中心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转变教师想法,培养创新意识
在初中阶段如果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需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用逻辑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或者分析问题.这不仅对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有帮助,还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尤其在参加工作之后,此种能力可以让他们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想法,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可以在学习期间真正得到发展.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发现一直以来影响教学效率的原因.比方说,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需要反复讲解的问题时,他们会缺少耐心,将不耐烦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这就会改变一些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导致其无法融入课堂.还有些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缺少新鲜元素,而对这门课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方法,针对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策略的优化,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对数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是贯串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独立的知识点,还会延伸到之后的数学教学中.为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基础,保证后续学习的顺利开展.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引导他们做好笔记.此种方式充分改变了课堂的氛围,且教师在收集问题时还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地影响.
又如,在教学“不等关系”一课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便已经对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有所接触和学习,且对“>”“<”“=”不等式符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可以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不等式关系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正式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不等式有哪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有直接的联系,要让班级中多数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在举完例子后,教师可以借助投影的方式,为学生出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借此引出新课,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五)完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需要得到肯定的时期,对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以往在学校教师都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保证最终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很难追赶上其他人的步伐.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通过评价给予学生鼓励.比如,在教学时遇到较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点名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当他们答对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另外,教师要改变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式,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完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评价体系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总结,另一部分为成绩评价.通过两者的综合来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更有价值,学生也可以从评价结果出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想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优化数学课堂,就需要了解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实现数学课堂的优化.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核心魅力的同时,增强其综合素质,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