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优化育人路径
2022-08-15徐文栋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中心小学
徐文栋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中心小学
2016年开始,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开启了“五有好学堂”的建设实践,历城区王舍人中心小学积极探索“五有好学堂”的实践进路,在教学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转变。
优质课引领,改进教学方式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每日优质课”活动。“每日优质课”聚焦真实教学过程,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进,同年级的同学科教师根据同一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教研组全体教师相聚录播室观课,在观课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习惯、学有所得,学习不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亮点,教研组内相互取长补短。“每日优质课”活动不只聚焦于提高一节课的质量,而是为了整体推进“五有好学堂”的常态化。学校教师总结在优质课中学到的教学亮点,实现效果叠加,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有效保证,学校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心理认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分学段设置不同的行为标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关注每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利用大课间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示范展示,学校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展示结束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建议。为引起教师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要求班主任老师重视班级内的行为习惯养成,任课老师也需积极参与进来,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贯彻“学有习惯”的理念,构建浸润式教育环境。此外学校设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表现优秀的班级进行表扬,使其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发现教师亮点,促进以点带面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兴趣”,学校依据实用且高效的原则挖掘教师的教学亮点,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取长补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学校分学科选拔亮点教师,鼓励教师自荐或推荐他人,利用学校的“周三教研日”进行展示,分享优秀的教学理念或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梳理总结,提炼亮点,与学科实际教学融合,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形成学科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重视课堂评价,实现师生双提升
学生是课堂改革的主体,学校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主张聚焦学生在兴趣、动力、思维、习惯、获得五个方面的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及时用动作或语言回应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校教研组及时进行教师课堂评价,助力教师提升。依托“每日优质课”活动,同教研组教师互相评价,依据“五有好学堂”课堂评价表,着重从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习惯、学有所得五个方面进行点评,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并改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创新线上教学,激发学生动力
在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坚持课堂为本,要求教师精讲精练,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保证学习效果。学校教师综合考虑线上教学的特殊性与学科内容,创新课堂教学,通过课前律动操、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保证学有动力,激发学生动力。
学校立足实际,不断探索“五有好学堂”的校本实施路径,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等多种方式,保证教学成效。学校将继续坚持“五有好学堂”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方式,构建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