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教研赋能特色课堂建设
2022-08-15彭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
彭滨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积极践行“五有好学堂”的建设理念,探索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点拨提升—当堂检测”的高效课堂模式,深挖“互联网+合作学习”项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辐射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半日教研”,打造学校特色教学路径,保证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赋能,打造高效课堂
作为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试点校,学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课堂新样态。语文学科聚焦信息技术下的课堂讲授,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目标达成度观测量表,检测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数学学科借助“导、测、延”学习单,在培养学生思维深度上做加法,在核心问题上做减法;英语学科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研究;综合实践、科学、劳动等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对过程性资料进行采集、梳理,对零碎的纸质图片、文字进行归类总结。
小组合作分工,创造温馨课堂
学校的课堂合作学习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特质划分合作小组,分别设立综合管理点位、计时点位、声控点位、记录点位,小组内点位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教师制定各小组角色职责量化表,训练学生“倾听”“提问”“回应”等合作技能,以便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用适当的小组合作策略。语文学科组开发了小组合作式习作课堂,依照“老师讲评—学生思考—明确分工—组内互评—组际交流—班内分享”的教学流程,有效利用“内外圈法”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合作小组内开展互讲互评,“组长”“记分员”“声控员”各司其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班级兴趣小组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管理、互相激发、勇于展示,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两两组合,形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取长补短,改善学习习惯及方法等。
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坚持“半日教研”,改进课堂教学
学校坚持“半日教研”,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注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四次研课+四单驱动”的双线并行教研模式。具体来说,一研是指依托学校公开课、交流课等,任课教师确定课题,研课标、研教材、研学情、研评价,完成教学设计,研究出指向学生预习、课上导学的任务单以及当堂检测;二研是指利用小教研时间,在年级组内展开教师研讨,对任务单的设计、重难点突破等环节提出修改建议,任课教师形成问题清单;三研是指半日大教研,全体教师以问题清单为抓手,以研究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为重点,以发挥团体智慧、合作创新的方式,进行第三次研课;四研则回归实际教学,教师依据“四单”,总结课堂亮点,发现不足,指导后期教学。“四单”是指在四次研课过程中,教师设计出指向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驱动的任务单、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五有评价量化单、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当堂检测单、聚焦课堂问题的课堂教学问题清单。“四单”的使用贯穿四次研课过程,教学思路能够更清晰、更有效。
坚持走学科半日教研道路,是洪家楼第三小学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积极践行“五有好学堂”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助力学校特色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