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 励志成长

2022-08-15刘志刚王树权河北省黄骅市新世纪中学

教育家 2022年48期
关键词:励志导师育人

刘志刚 王树权 | 河北省黄骅市新世纪中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对学校来讲,“培养什么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学生来讲,就是“志”的发展方向。

河北省黄骅市新世纪中学秉承“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办学目标和“安全为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兴学、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三大步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抓手,不断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励志教育”育人体系。

建立“全员育人”工作制度

由于区域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学校的生源普遍基础较差,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同时,随着高中课程难度和广度逐步加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目标、心态不稳定等一系列成长问题。为帮助学生激发和唤醒成长内动力,学校不断完善励志教育育人体系建设,将德育内涵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层面,并以“读、思、行”为德育实施路径(“读”即集体朗读励志信,“思”即通过填写成长记录进行成长反思,“行”即每天进行自我评价,并用行动改掉缺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生活、德育等各个环节观照学生成长,搭建了“学生励志、导师育人、班级课程、管理评价”四大成长体系,以“励志教育”理念为引领,建立了“全员育人”工作制度。

全员育人导师制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与育人、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每个导师负责1—3个小组,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支持——

一是成长记录。导师每天要对所负责学生的成长记录进行批阅,及时了解学生成长情况,立足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成长记录可以使学生形成常态化的自我反思,导师的“批阅”更是增加了师生交流和成长关爱的途径。如今,成长记录已经成为导师开展多元评价和实施正向引导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

二是小组活动。导师每月要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小组活动,活动结合励志信主题,以趣味性和主题体验为原则,助力学生成长,拉近师生距离。每一封励志信都设计有三个活动方案,每个方案包括活动和交流两部分。一般来说,活动在前、交流在后,因为活动过后,学生更容易打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导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上的烦恼、成长中的困惑等,并在之后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小组活动让学生抒发自我、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让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和谐。

三是重点帮扶“典型生”。导师要寻找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有典型问题或很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育人。这几类学生往往更需要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和细致入微的关爱,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负担,学校要求导师每月对三个典型生进行重点帮扶,帮扶的形式不限,可以家访、座谈、学习指导、生活参与、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班级风气积极向上,校园氛围文明和谐,学校曾多次在“三大步”励志教育全国现场会上分享成功经验。

建立“全程育人”评价体系

学校的管理,根在学校对教师的育人评价上;学生的成长,源在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上。基于励志教育育人理念,学校构建了“全程育人”评价体系。

完善导师育人质量评价机制。导师育人质量评价是学校励志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科学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推进学校工作,反之则会产生内耗。因此,学校依托以粗放型评价为主的“导师育人三阶段”理论,探索出可行的教师评价校本模式——第一阶段为粗放型评价,只评价导师是否开展工作,不评价工作效果;第二阶段为准细化(准量化)评价,仅需对导师工作的质量进行概括性评价;第三阶段为细化(量化)评价,结合第二阶段的办法制定细则和标准,进行量化评价。

优化学生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筑基。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坚持实施多元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努力唤醒学生的成长内驱力。依托学生成长记录,学校构建了“全程关注、全面支持”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每日对自己所思所想和行为的记录,实现自我评价;导师每天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及时了解学生成长动态,并对学生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和指导。教师批阅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同时要善于发现、呵护和肯定学生的优点、特长和进步,并给予支持和激励,做到全面而有重点地评价。

丰富评价方式,在全校开展“月度励志之星”和“年度励志之星”评选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评价要从学习成绩评价的唯一化走向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为此,学校每月在每个年级评出10名“月度励志之星”,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评选10名“年度励志之星”,基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引导,颁发“学业成就奖”“最具演讲才华奖”“最具领袖气质奖”“道德风尚奖”“最具发展潜力奖”“文体艺术奖”“创新能力奖”“最佳学习小组奖”“十佳文明宿舍”和“班级杰出学生”等,助力学生实现立体式成长和全面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直以来,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多种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学校组织举办了多场大型励志教育活动,如“中国梦”“同心圆”“中国站起来”等,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收获经验、成就与成长。

建立“全方位育人”协作机制

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学校积极创设家校共育平台,助推励志教育。

把励志教育融入家校合作,力求共育工作全面覆盖。学校为学生、家长创造交流机会和平台,例如在“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中,学生向家长吐露心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想法,拉近亲子距离,增加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了解了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原理,树立了科学的育儿观,理解了励志教育的内涵,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

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加强家校间的互联互通。要想保证家校共育的育人效果,教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建立共享的学生成长档案。学校通过可实时分享沟通的现代化通讯软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家庭教育侧重点及时告知家长。同时,学校还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扎根立德树人文化沃土,共育时代新人。

如今,漫步在黄骅新世纪中学校园,可见干净明亮的教室、整洁卫生的宿舍、生机勃勃的操场,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将持续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现代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励志导师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V eraW an g
导师榜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差钱”也演“励志”剧
爱情导师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