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鱼小姐”去看心理医生

2022-08-15曹霁

教育家 2022年48期
关键词:蛤蟆心理医生重度

文 | 曹霁

“2021年10月,我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身边的家人朋友无法理解我的痛苦,对于我的种种病症和表现,他们觉得我是‘装病’、是‘矫情’。糟糕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让我陷入了自我否定。”这是高三学生任瑜(化名)罹患抑郁症之后的切身感受。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有一根属于自己的导火索,任瑜的导火索是“不良关系”。

任瑜的家庭是比较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父母有着明确的分工——父亲做些小生意维持全家生计,习惯对家庭成员发号施令;母亲对丈夫唯命是从,严格遵循“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育儿理念。“父亲严厉且固执,从小到大,我没有一次能达到他的要求,而且永远也不会达到;母亲很少对我表露爱意,只会板着脸告诉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在任瑜的回忆中,父亲就像高高在上的审判官,而母亲则是斩杀她快乐的行刑手。

任瑜清楚地记得,初二那年临近生物会考的一天晚上,自己发起了高烧,她向母亲申请休息一个小时再复习,结果父亲回家看到她早早躺在床上,没问缘由就把她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还不顾她的哭喊和反抗,把她生拉硬拽到书桌前做题。母亲向父亲解释后,父亲不仅没有道歉,甚至还埋怨母亲“惯孩子”。回忆中最后的画面,是她浑身无力地坐在书桌旁,一边抹眼泪一边听母亲唠叨:“你爸不是故意这样对你的,毕竟马上就要会考了,他也是为了你好,你吃点药坚持坚持吧。”

父亲对任瑜有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不许和学习不好的同学玩、不许和男同学一起玩、零用钱不许买和学习无关的东西……一旦自己违背了“家规”,父亲就会言辞激烈地批评她,母亲甚至会找老师、同学“讨要说法”,这让她感到无比羞耻和愧疚。久而久之,任瑜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很难化解的矛盾,一方面她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与她是有着最亲密血缘关系的亲人;另一方面她对父母充满了愤怒,成长路上的无尽委屈隐埋在桩桩件件往事中,强烈却无力。

沿着“不良家庭关系”顺藤摸瓜,可以想见任瑜在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中形成了敏感、自卑、自我苛求、易悲观、自尊心极强的性格。升入高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她迫切地寻求“伙伴关系”的庇护,为了和同伴们“捆绑”生活,任瑜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卑微,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别人,甚至为了给朋友“出头”打过架。后来,这些所谓的“朋友”觉得她“太黏人”“太无趣”“没有主见”“情绪不稳定”,纷纷弃她而去,她彻底沦为孤零零的一个人。

最令任瑜感到尴尬和无助的事情就是上体育课,每逢双人或多人项目时,她都找不到一起练习的伙伴,只能静静地躲到角落里看别人活动。任瑜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她开始逃离同学和老师的视线,变得更加怯懦、孤僻,还总是敏感多疑,无论是女同学们三两成群地讨论校园“八卦”,还是青春期男同学们稍显幼稚的玩笑,都让她极度厌恶,她总是隐隐猜测同伴背后讨论的对象是自己。

起初,任瑜并没有觉得自己生病了,只是认为自己不适应高中生活,加上对身材和外貌有些自卑,还有敏感内向的性格,导致自己不善交往。可是慢慢地,这种自我否定越来越强烈,她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偏激,和家里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厌学甚至厌世情绪出现得也越来越频繁,用她的话说,“整个人被一种巨大的‘无意义感’包围着”。终于,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抑郁指数自测后,母亲在学校心理老师的建议和督促下带她去看了专业的心理医生。最终,任瑜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

即便在医学如此普及和发达的今天,任瑜的抑郁症还是被家人和同学“妖魔化”,父母认为她那些抑郁症状是“无病呻吟”,是对家长权威的故意对抗;而那些不了解抑郁症的同学觉得任瑜得了“精神病”,不敢与之接触。正因如此,她怀有深深的“病耻感”,不愿和旁人透露自己的病情。好在,如今在医生和老师的帮助下,任瑜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学习自我疗愈。不久前,她读了一本名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书,与书中罹患抑郁症的蛤蟆先生产生了强烈的共情,看到蛤蟆先生最终在医生和朋友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她也涌起了强烈的信念。那天,任瑜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人鱼小姐也要去看心理医生。总有一天,我也能在日光下放声高歌。”

猜你喜欢

蛤蟆心理医生重度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蛤蟆的油
蛤蟆蛤蟆跳嗒嗒
更大的负担
躲猫猫
更大的负担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