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维技术的输变电工程智能化质检方法

2022-08-15唐继朋

分析仪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像素点绝缘子导线

刘 洋 唐继朋

(1.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天津 300304;2.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 300010)

0 引言

输变电工程项目技术复杂、启动资金规模较大,使得工程质量检测,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调试等阶段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较多,直接关系到输变电工程投运后的安全经济性[1,2]。若输变电工程线路设备出现事故,则会为供电用户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对输变电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及时解决输变电工程相关事故,保护导线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4]。

现阶段,输变电工程质检方法相关研究取得较大发展,文献[5]采用基于集中监控大数据的工程质检方法,搭建监控信息分析中心,但该方法未充分整合分类监控信息,影响了异物覆盖检测效果。文献[6]采用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工程质检方法,挖掘输变电线路设备告警信息,但该方法挖掘历史数据存在缺失,异物覆盖检测效果不佳。文献[7]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质检方法,物联网采集输变电工程线路设备的形态信息,监测管理输变电设备,但该方法的物联网架构覆盖面积重叠区域较大,异物覆盖检测厚度和体积同样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三维技术的输变电工程智能化质检方法,通过激光扫描采集点云数据,建立输变电工程区域范围内的三维模型,及时清除输变电线路设备故障隐患。

1 基于三维技术的输变电工程智能化质检方法设计

1.1 定位输变电工程线路设备空间坐标

采集输变电工程地域范围内的图像数据,定位导线、电力设备空间坐标。在无人机上安装激光扫描仪,配置光源和图像采集卡,设置激光扫描仪扫描参数,包括扫描频率、摆动角度等,在输变电工程的地域范围内,布设无人机飞行航线,令无人机进入航线,并向扫描镜发射激光,通过扫瞄镜的运动反射,确保激光覆盖输变电工程的整个地域范围[8]。利用光电接收装置,接收输变电线路、电力设备、地面反射的激光束,根据激光束传输间隔,以及无人机采集输变电工程数据时的位置姿态,得到激光设备至地面的距离。在无人机上安装CCD 工业相机,获得输变电线路和设备的数码影像数据,判断激光扫描仪采集的点云数据类型,辅助输变电工程的图像采集[9]。设任意一点的物理坐标为(u,v )、像素坐标为(x,y ),平面坐标的转换公式为:

其中ax、ay分别为像素在x方向、y方向上的物理长度,(u0,v0) 为物理坐标原点,在像素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转换像素坐标和激光扫描仪坐标,关系式为:

其中k1、k2分别为激光扫描仪的内参数矩阵、外参数矩阵,取决于世界坐标系和激光扫描仪坐标系的相对位置,f为激光发射频率,(X1,Y1),Z1为激光扫描仪坐标系中的坐标值[10]。利用激光扫描时,地面、无人机、飞行距离之间的三角形几何关系,转换两个三维直角坐标系,使其通过旋转和平移等操作,能够重合在一起,设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X2,Y2,Z2),转换关系式为:

其中R、T分别为旋转矩阵、平移矩阵。通过以上坐标转换,得到像素点的实际三维坐标。至此完成输变电工程线路设备空间坐标的定位。

1.2 基于三维技术建立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

导入空间坐标数据,利用三维技术,建立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预处理激光点云图像,提取输变电线路设备特征点,采用LOG 去噪算子,在图像全局上设置相同的高斯分布参数,过滤点云数据的高斯噪声,使灰度值差值较大的像素点,取周围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高斯滤波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b为高斯滤波参数,由LOG 去噪算子的宽度决定,g(x,y)为去噪后的点云图像。设置原始点云图像的判别式,去除小于LOG 函数值的像素点,得到过滤图像,卷积过滤图像和滤波图像,利用拉普拉斯算子,增强低强度的像素边缘,对滤波图像进行二阶导数增强处理,增强后的图像h(x,y) 为:

其中⊗表示卷积操作,u(x,y)为过滤图像[11]。考虑背景光线影响,图像部分边缘强度较低,为此计 算 像 素 点(x,y )的 梯 度 幅 值M(x,y)和 矢 量c(x,y),避免低强度边缘与噪声点混淆,表达式为:

通过梯度幅值M(x,y),去除边缘像素点的干扰线,通过梯度方向c(x,y),确定边缘像素点的法线方向,从而定位图像中输变电线路设备的边缘,尽量多的保留目标边缘[12]。设置一个2×2 的窗口,沿着目标边缘的像素点移动,采用边缘轮廓局部重构的方法,跟踪目标边缘的高频像素,描述激光图像的动态约束边界点,识别特征像素点,并对其进行几何定位。动态约束分布集Q表达式为

其中P、N分别为导线设备x方向的边缘长度、y方向的边缘长度,d(x,y)为(x,y)位置的像素点空间分布距离。将约束集Q作为量化中心,引入一个核函数和学习参量,对边缘像素点进行融合处理,提取LOG 量化特征点。匹配图像特征点,计算点云图像中各个位置的像素点相关系数,找到相关系数最大的点作为最佳匹配点,相关系数f表达式为:

其中U(x,y)为(x,y)位置的像素点灰度值,R为匹配像素点的相似性尺度范围为图像全局像素点的灰度均值[13]。设定相关系数f的阈值,缩小特征点匹配范围,多次收敛迭代下,得到f值最大的像素点,将其作为最佳匹配点,匹配激光扫描仪不同扫描角度下的点云图像,得到用于三维建模的几何顶点数据。利用三维技术,把几何顶点的光栅数据,写入CAD 软件的帧缓冲器,将几何顶点转换为图形片元,统计几何顶点的空间三维坐标(X2,Y2,Z2),导入CAD 中的三维图形库,生成输变电工程区域内的曲面造型,再把导线设备纹理颜色,映射粘贴至三维模型。至此完成基于三维技术的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建立。

1.3 智能化质检输变电工程线路设备

视觉监测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智能化检测导线设备故障。通过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显示输变电工程地域范围内的地形数据,对三维模型进行旋转和缩放,使其与基础地理数据无缝结合。考虑匹配数据为特征点匹配得到的数据,由此判定场景中灰度变化较大的点,为实际中导线设备异物覆盖的点云数据,根据模型显示的异物形态,判定相应的异物类别,包括鸟害、覆冰等。当电力设备表面存在异物时,其覆盖体积V为:

其中v1为三维模型上的异物包络体积,v2为未覆盖时的电力设备体积[14]。拟合异物覆盖的三维网格,当导线表面存在异物时,整根导线的覆盖厚度H为:

其中m表示导线上含有的异物覆盖截面数量,n为异物覆盖截面的平均厚度,F为输变电线路半径,Ei为第i个网格点对应的覆盖截面厚度,I为每个截面边界具有的网点数量。圈定输变电线路的连通域,将三维模型中的导线拟合为直线,通过导线网格点到拟合直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网格点对应的输变电线路偏离度Bi,公式为:

其中Di为第i个网格点到拟合直线的距离[15]。设定偏离度的限值范围,留下范围内的网格点,去除超过限值的网格点,模拟出实际输电线路的连接情况,判定导线是否存在断股故障。遍历三维场景中的输变电线路设备,得到导线设备外貌形态和表面特征,检测套管、绝缘子有无损坏和爆裂、破裂,绝缘套、导线是否脱落,防雨罩、端子箱、接地箱等是否安装牢固,断路器和变压器等支架有无变形,电缆、衬垫、金属支架有无磨损破坏、是否安装完整或发生移位。至此完成输变电工程线路设备的智能化检测,实现基于三维技术的输变电工程智能化质检方法设计。

2 实验论证分析

将此次设计方法,与基于集中监控大数据的工程质检方法、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工程质检方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质检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比较四种方法对导线设备异物覆盖的检测情况。

2.1 实验准备

选取某地区输变电工程作为实验对象,该工程项目为500 kV 主供电网,铺设36.8 千米输变电线路,占地面积为29183 平方米,是省内500 kV 主网架重要组成部分,共建立87基铁塔,采用全线双回路架设,安装了多台100万千伏安变压器,导线为钢芯铅绞线,多次跨越铁路和高速公路,4种方法分别对该工程导线设备进行质量检测。设计方法在输变电工程区域范围内布设无人机航线,选择直升机型号为Bell⁃206L⁃4,体积为35 cm×35 cm×60 cm,重量为12.8 kg,设置激光扫描参数和摄像参数,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激光扫描参数和摄影参数

激光扫描仪的波长安全等级为4 级,激光雷达分辨率为±4 cm,工业相机另配备80 mm 镜头,最低像元分辨率为10 cm,保持快门速度不变,优先自动曝光快门,使其与飞行速度相匹配。该输变电工程受地域天气影响,覆冰灾害严重,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以及摄像机拍摄的覆冰图像如图1 所示。

图1 输变电线路设备采集图像显示

将1∶10 万比例尺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作为三维模型基础数据,建立图2 所示的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再通过拍摄的导线覆冰图像、绝缘子覆冰图像,精确说明模型中的物体类别。

图2 输变电工程三维建模输出

对三维模型进行缩放等操作,找到灰度异常的覆冰点,并与图1 所示的拍摄图像进行对比,掌握导线绝缘子覆冰情况。

2.2 实验结果

4种分别检测实验区域内的导线覆冰点、绝缘子覆冰点,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覆冰点检测统计结果

在所有覆冰点中,找到四种方法都检测到的覆冰点,由图3 可知,这样的导线覆冰点有500个左右,绝缘子覆冰点有400个左右,在以上覆冰点处布置监控点,进一步检查导线覆冰厚度、绝缘子覆冰体积。4 种方法对导线覆冰厚度的质检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导线覆冰厚度检测实验对比结果

由图4 可知,设计方法检测的导线覆冰平均厚度为43.7 mm,基于集中监控大数据的工程质检方法检测的平均厚度为33.1 mm,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工程质检方法检测的平均厚度为28.4 mm,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质检方法检测的平均厚度为21.8 mm,设计方法检测的导线覆冰厚度分别高出10.6 mm、15.3 mm、21.9 mm。由手工测量可知,四种方法的检测厚度都小于实际厚度,但设计方法检测厚度与实际值最为贴近。

在400 片绝缘子中,选出100 片安装位置接近的绝缘子,对其进行编号,四种方法对绝缘子覆冰体积的质检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绝缘子覆冰体积检测实验对比结果

由图5 可知,设计方法检测的绝缘子覆冰平均体积为1.23m3,基于集中监控大数据的工程质检方法检测的平均体积为1.01m3,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工程质检方法检测的平均体积为0.88m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质检方法检测的平均体积为0.81m3,设计方法检测的绝缘子覆冰体积分别多出0.22m3、0.35m3、0.42m3。由手工测量可知,四种方法的检测体积同样都小于实际体积,但设计方法检测体积与实际值最为贴近。综上所述,此次设计方法质检输变电线路设备时,增加了导线覆冰厚度和绝缘子覆冰体积,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与实际覆冰情况更加接近,能够帮助质检人员准确判断覆冰程度,为覆冰灾害的事故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3 结束语

此次研究结合三维技术,设计了一种输变电工程智能化质检方法,增加了异物覆盖的检查厚度和检测体积,更加接近实际覆盖厚度和覆盖体积。但此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对覆盖厚度和覆盖体积进行编程,当检测值超过一定数值时,对其进行自动报警,帮助质检人员迅速预防。

猜你喜欢

像素点绝缘子导线
接触网覆冰绝缘子的多物理场分析及伞裙结构优化
架空输电线路弧垂观测装置内置算法研究
基于Mask RCNN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
铝棒导线在汽车线束领域的应用
基于局部相似性的特征匹配筛选算法
汽车导线性能和应用分析
一种X射线图像白点噪声去除算法
基于canvas的前端数据加密
图像采集过程中基于肤色理论的采集框自动定位
500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劣化对V串绝缘子电场分布影响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