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初探

2022-08-15葛猛李艳朋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株纹枯病防治效果

葛猛 李艳朋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纹枯病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和叶鞘,对水稻光合作用、水分以及养分运输等有较大抑制作用,常造成水稻穗型偏小、后期白穗或无法抽穗等,导致水稻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生时产量损失可达5%~10%,严重发生时可引起水稻大面积倒伏,产量损失高达20%~50%[1-2]。近年来,随着栽培制度改变、秸秆还田政策实施、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大量菌源在田间积累,加之极端气候频发等,水稻纹枯病呈发生早、扩展速度快、流行期长等特点,水稻生产上纹枯病呈现逐年加重发生趋势,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安全[3-4]。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筛选出既高效又经济的化学防治药剂,笔者于2020年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指导。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西洋生产区23大队四区6#地块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苏垦118”,于2020年5月12日落谷,6月11日移栽,每667 m2栽插密度为1.8万穴。水稻田肥料运筹表现为:基肥每667 m2施用磷二铵10 kg+尿素7.5 kg;返青分蘖肥每667 m2施用尿素27.5 kg;平衡肥每667 m2施用尿素5 kg;穗肥每667 m2施用尿素12.5 kg+45%三元复合肥7.5 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为667 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8月14日),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均匀喷雾施药,每667 m2兑水量为30 kg。

表1 试验设计及药剂生产厂家信息

1.3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8月14日),天气晴,微风,平均温度为29.1 ℃,相对湿度为79%;8月19日—21日,累计降雨量为38.6 mm,8月24日—27日,累计降雨量为89.3 mm,8月30日降雨量为24.2 mm。试验期间雨日共8 天,十分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施药后持续观察各药剂处理区水稻是否存在灼伤等药害症状。

施药前调查纹枯病的发病基数;施药后7 d、15 d调查纹枯病发生情况,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邻5穴水稻,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为: 0级,全株无病;1级,第4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片叶);3级,第3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第1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或病株率×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或病株率)÷(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或病株率×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或病株率)]×100%。

1.5 数据处理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 7.0软件中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据施药后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生长状况良好,均无任何药害症状出现,说明供试各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病株率防效

由表2可知,施药后7 d,每667 m2施用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处理的病株率防效最高,达91.27%;其次为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处理,病株率防效为90.94%;每667 m2施用9%吡唑醚菌酯CS 60 mL处理的病株率防效位列第三,为79.87%。上述三个处理病株率防效均高于每667 m2施用对照药剂12%井冈·烯唑醇WP 50 g处理,而每667 m2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 g和24%噻呋酰胺SC 20 mL两个处理的病株率防效均低于对照药剂。施药后15 d,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处理的病株率防效最高,达93.76%;其次为每667 m2施用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处理,病株率防效为86.14%;每667 m2施用24%噻呋酰胺SC 20 mL处理的病株率防效位列第三,为80.91%。上述三个处理的病株率防效均高于每667 m2施用对照药剂12%井冈·烯唑醇WP 50 g,而每667 m2施用9%吡唑醚菌酯CS 60 mL和75%肟菌酯·戊唑醇15 g两个处理的病株率防效均低于对照药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药后7 d和14 d,各药剂处理间病株率防效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表2 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株率防效

2.3 病指防效

由表3可知,施药后7 d,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处理的病指防效最高,达94.16%;其次为每667 m2施用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处理,病指防效为93.42%;每667 m2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 g的防效位列第三,病指防效为86.32%;且各试验药剂处理的病指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施药后15 d,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处理的病指防效最高,达96.24%;其次为每667 m2施用24%噻呋酰胺SC 20 mL处理,防效为89.40%;每667 m2施用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处理的防效位列第三,病指防效为89.27%;每667 m2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 g的病指防效为81.97%;以上四个处理的病指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而每667 m2使用9%吡唑醚菌酯CS 60 mL的病指防效最低,为75.0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药后7 d和14 d,各药剂处理间病指防效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对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

表3 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纹枯病是一类重要的水稻病害,发生严重时会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水稻生产上,主要采用井冈霉素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但由于常年使用,导致水稻纹枯病菌对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延缓纹枯病病菌产生抗药性,生产上建议多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5-6]。本试验结果表明,40%嘧菌酯WP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最好;23%醚菌·氟环唑SC、24%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相对较好;9%吡唑醚菌酯CS前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后期防效稍差;上述4种药剂均对水稻生产安全。综合考虑药剂防效和成本,推荐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或23%醚菌·氟环唑SC 40mL防治水稻纹枯病。

猜你喜欢

病株纹枯病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