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2022-08-13百色学院温新荣
◇百色学院 温新荣
双循环背景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学术界围绕“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功能、意义、传承原则性问题、市场化操作中面临的困境、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下一步研究内容深化和研究层次提升提供思路和方法。但是,目前研究偏重国内视角、文化传承、线下文化,轻视国际视角、文化产业、线上文化。为此,未来该方面的研究趋势将由国内视角转向国内视角为主,国内视角与国际视角相促进的新视角、文化传承转向文化传承为主,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相协同的新局面、线下文化转向线下文化为主,线下文化与线上文化相交互的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理区域,资源禀赋不同,传统习俗不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也不同。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民族文化多样性、经济欠发达性、文化脆弱性、区域特殊性于一体,具有独特的经济条件、民族文化、文化环境、地理区位。为此,研究双循环背景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描述
1.1 研究态势分析
从CNKI学术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双循环背景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呈现逐渐曲折上升趋势,2007年有1篇,2008年有2篇,2009年有1篇,2010年有1篇,2011年有2篇,2014年有1篇,2015年有1篇,2017年有3篇,2018年有1篇,2019年有5篇,2020年有5篇,预计2021年有6篇,如图1所示。
图1 双循环背景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态势
1.2 研究深度分析
从CNKI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情况看,仅有3位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其中1位发表相关论文3篇,2位发表相关论文各2篇,大多学者都是初步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篇。一般来说,一位学者发表3篇相关论文是一个系列。而从检索的结果看,仅有1位学者在此方面发表3篇论文。另外,从研究队伍看,仅有1位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和其他作者共同发表了1篇此方面的研究型文章,所以该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化。
1.3 研究层次分析
从CNKI项目来源看,该方面的研究很少有国家级或教育部级项目,仅有1篇属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虽然有省部级的项目,但是也很少。甚至有些论文还没有项目支撑。从基金项目来源看,该方面的研究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2 研究进展述评
根据CNKI检索结果,从2007年至今,学者围绕双循环背景下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功能、面临问题与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2.1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功能分析
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具有健身与娱乐功能、情绪宣泄与调适功能、民族团结与交流功能、繁荣地方产业经济功能等功能[1]。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具有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民族文化传承功能、民族文化交流功能、民族团结功能等功能[2]。
2.2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创新性发展研究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具有文史价值、创作研究价值、学术价值研究等价值[2]。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有利于带来多重民族文化体验[3]。
2.3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创新性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资源开发需要关注的问题有:重点开发和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生态发展、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重拾和审视民族特色文化传承发展道路、开放吸收不同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文化传承保护为基础,不断推动壮族会鼓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规划发展[3]。
2.4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创新性发展面临的困境
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市场化运作中面临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层次较低,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备、专业人才缺乏等困境[3]。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教材内容简单、缺乏专业教师、缺乏重视、经费不足等问题[2]。
2.5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创新性发展的对策
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为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4]。有学者认为,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保护的路径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职责、大力挖掘和弘扬会鼓文化、树立典范,扩大队伍、扩大宣传力度,让会鼓家喻户晓、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以表演促进传承、通过市场经济运作,增强会鼓的生命力、发展会鼓体育文化产业、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等[2]。
3 研究趋势预测
(1)国内视角转向国内视角为主,国内视角与国际视角相促进的新视角。从现有文献研究可知,学者们对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功能、意义、开发原则性问题、市场化运作中面临的困境与思路等进行研究,很少从双循环视角进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视角,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理论研究需要立足新发展理念,转向以国内视角为主体,国内国际双视角相互促进的新视角。而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还很匮乏,特别是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走出国门、走进东盟、走向世界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2)文化传承转向文化传承为主,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相协同的新局面。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最早出现在宋代,盛行于清代,相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体现了广西马山壮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开拓创新、勤劳勇敢、刚阿不屈的优秀品质,是当今广西马山壮族群众不断创新、勇于进步、奋发有为的精神瑰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不足转向全面小康,国内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立足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转向以文化传承为主,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相协同的新局面。而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特别是打响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文化品牌,打通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文化产业化发展、打造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文化旅游强区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线下文化转向线下文化为主,线下文化与线上文化相交互的新业态。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最初的驱鬼镇邪、驱赶猛兽、警报(火警)等演变成现在的节日娱乐和文化健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截至2021年6月,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娱乐方式;3.25亿人使用在线教育,在线公共服务进一步便利民众。[5]随着依托技术升级、用户代际更替、消费模式转换,网络音视频市场规模更加持续拓展。基于此,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数字化发展需要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经济,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