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22-08-13容健成朱冰珍邓明其肖新婷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一区广东江门59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7期
关键词:肌力颈椎颈部

容健成,朱冰珍,邓明其,肖新婷(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一区,广东 江门 59000)

颈椎病又被称之为颈椎综合症,属于退行性病变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劳作或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引发椎动脉或神经根受压造成颈椎功能障碍[1]。根据不同病理情况,临床将颈椎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颈型颈椎病属于常见症状,也被称之为局部型颈椎病,俗称落枕,是由于患者颈部肌肉,韧带等受风寒损伤,感冒及睡眠姿势不正确使颈椎过度伸屈造成的神经压迫疼痛症状,常在清晨后发病,主要表现为临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2]。且该类症状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临床针对此类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病症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本治愈,发病时会影响日常生活[3]。多数研究表明,颈型颈椎病属于其他类型颈椎病发病早期症状,临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预防其他类型颈椎病发生。对于该类疾病治疗常采用针刺疗法,能够刺激颈部血液循环,但单独使用对于颈椎小关节组织疗效不佳,需要采取运动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4]。因此,本研究以康复医学科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象,探讨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的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照双盲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8~65(53.21±2.16)岁;病程5~16(10.62±1.95)天。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9~63(53.57±2.61)岁;病程8~15(10.24±2.31)天。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包括颈部酸痛,活动受限及经常性落枕[5],且患者颈部肌肉紧张;经过临床X线检测后患者颈椎曲度变直且椎间关节不稳定,存在椎体移位现象;(2)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诊断为颈型颈椎病;(3)患者曾出现过颈性眩晕症状;(4)参加研究前两周内未采用针刺治疗;(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肺肾等功能性障碍者;(2)恶性肿瘤疾病者;(3)神经疾病并且意识不清晰者;(4)存在其他类型颈椎病者;(5)颈椎或胸部具有手术病史者;(6)质疏松或颈椎畸形症状者;(7)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8)具有凝血功能障碍者;(9)未遵循医生嘱咐者;(10)中途退出治疗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0天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需各休息2天。

1.3.1 对照组 给予单一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患者采取坐位,利用上病下取的方法选取患者侧后溪、绝骨、外关等穴位进行针刺处理,治疗前需要在针刺部位及操作者手部利用浓度75%的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右手使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直刺所选穴位,针刺顺序按照上肢到下肢进行进针,采用快速捻转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6]。针刺刺激需要稍重,在运针过程中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运动患者颈部,首先缓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感受,若运动中临床疼痛减轻,需要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强度以及运动范围,以临床舒适度为主选择运动幅度,不少于十分钟。操作者需要在每次进行针刺运动疗法时,嘱托患者同时进行颈项部活动,每天一次。

1.3.2 观察组 给予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针刺运动疗法具体步骤同对照组;运动疗法包括(1)锻炼颈部活动度:患者进行左右弯曲颈部:双手叉腰,头颅依次向左右侧弯,要求耳部尽量接近肩部,每侧均停留5 s,再次回到中立,之后双侧交替进行[7]。(2)前后屈伸:患者双手插腰,颈部进行前后屈伸,向前时下颌尽量贴在胸部,停留五秒后回到中立,头颅向后伸时颈部尽量靠近背部,下颌向上抬起,停留五秒后回到中立。(3)颈部旋转运动:患者双手插腰,在颈部水平方位向左右进行旋转,使下颌向肩部接近,每侧需停留五秒后再次回到中立位置。左右两侧交替锻炼。(4)抬肩运动:患者依次抬起左右肩部,最后保持双肩同时抬起后缓慢放下。(5)颈部牵拉运动,①侧屈牵拉:患者双手叉腰,头部偏向一侧后进行弯曲,同时相反方向手从侧方绕过头颅,手放在耳廓上缘进行牵拉动作,五秒后回到中立位,左右两侧交替进行。②转头推拉手臂:患者一手叉腰,另一手向对面方向用力推拉,同时头部向推拉力的反方向旋转,下巴尽量往肩部进行转动,停留五秒后回到中立位,两侧进行交替运动。③抱头开肩:患者双手放于头部后方,抱头弯曲向下按压头部,肘关节相互接近,停留五秒后肩部打开,尽量向后伸展。以上动作十遍为一组,每天三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临床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评估患者颈椎部位疼痛强度,主要包括①疼痛分级指数:包含跳痛,刺痛等11个感觉类指标及疲惫,不适感等四个情感指标,各指标按照疼痛轻重记为0~3分,各分数之和为总分。②视觉模拟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③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不适,疼痛,难受,可怕,疼痛,极为痛苦等五个指标,分别对应0~5分,患者进行自我评价。(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采用拉力及握力电子测量仪进行测量双手最大握力,肩关节外展肌力(测量时上肢伸直,保证掌心向下,肩关节向外伸展90°,在肘横平面接拉力计,记录最大值),肘关节屈曲及背伸肌力(肩关节及肘关节均保持90°,在腕横平面接拉力计,记录患者肘关节屈曲及背伸最大值)等。(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猝倒,眩晕,颈部风寒发作等指标,按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计分,采用0~6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疼痛分级指数 视觉模拟评分 现有疼痛强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2 43 t P 26.32±1.02 26.52±2.31 0.201 0.789 7.51±1.23 12.11±1.05 5.231 0.026 7.51±1.02 7.32±2.05 0.296 0.745 2.11±0.32 5.21±1.62 5.954 0.024 3.51±1.02 3.22±1.00 0.214 0.710 1.02±0.03 1.95±0.05 6.954 0.02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握力,肘关节屈曲,背伸肌力及肩关节外展肌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比较(±s,k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比较(±s,kg)

最大握力 肘关节屈曲 背伸肌力 肩关节外展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42 43 tP 25.23±2.31 25.11±1.02 0.325 0.495 28.21±1.02 26.12±1.04 7.215 0.020 16.52±1.21 16.84±1.20 0.365 0.454 20.33±2.14 17.52±1.62 7.956 0.019 10.23±1.21 10.25±1.61 0.419 0.323 13.22±1.02 11.51±1.06 8.264 0.017 16.22±1.02 16.23±1.50 0.594 0.284 19.55±1.06 17.95±0.23 9.214 0.01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猝倒,颈部风寒发作及眩晕等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猝倒 颈部风寒发作 眩晕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2 43 tP 4.21±1.02 4.21±1.66 0.415 0.512 1.02±0.06*2.95±0.62*12.623 0.008 4.22±1.03 4.51±1.02 0.651 0.324 1.20±0.01*2.99±0.51*19.214 0.002 4.32±1.05 4.22±1.02 0.102 0.154 1.41±0.05*3.10±0.05*26.214 0.000

3 讨论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及椎体部位附属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及脊髓等组织压迫从而受到损伤所产生的临床反应[8]。不良的颈椎姿势会导致我国各年龄段颈椎疾病发生率提高,长期不良姿势会导致患者颈椎生理功能出现损伤。特别是多数患者长期保持颈椎弯曲状态,颈椎后部肌肉及软组织超出负荷导致损伤发生,而骨质疏松是中老年颈椎病常出现原因。根据临床不良表现分为不同形式[9]。颈型颈椎病属于常见症状,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疾病方法较多,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而颈型颈椎病原则上不需进行手术治疗,因此目前治疗该类疾病常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为主[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对于颈型颈椎病采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可缓解临床疼痛,并且提高依从性。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以针刺方式进行,中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范围,但都由于患者受到风寒侵袭或劳累等因素影响,导致体内气血失衡,局部淤血滞留,从而产生疼痛[11]。临床采用针刺疗法能够调和体内阴阳,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镇痛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捻转提插的方法刺激患者体内神经组织,在抑制传入系神经纤维活动同时增强传入粗神经活动,达到镇痛效果。而针刺运动疗法是指操作者在针刺得气后指导患者进行颈部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类方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临床疼痛程度[12]。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最大握力,肘关节屈曲,背伸肌力及肩关节外展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颈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能够促进上肢肌力恢复,加强握力,减少功能损伤。上肢肌力变化能够有效反映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状态,颈型颈椎病患者上肢肌力改变主要与神经组织受到压迫及刺激具有密切联系。在针刺运动疗法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能够减轻局部神经压迫情况,改善肌力状况,主要是由于通过患者各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对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由于颈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受力不均匀或姿势不当导致,影响颈椎动力及静力平衡,进而引发神经运动受阻,在运动疗法中对颈部进行肌肉锻炼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稳定性。对颈椎活动度进行训练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质代谢,提高骨骼受力能力,起到增加上肢肌力,促进患者恢复的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猝倒,颈部风寒发作及眩晕等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减少眩晕等不良现象。针刺运动与运动疗法联合使用能够改善颈部肌肉不平衡状态,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促使颈椎间关系恢复正常,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减少不良症状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颈型颈椎病临床采用针刺运动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疼痛,促进上肢肌力恢复,减少眩晕及风寒发作等症状出现,提高治疗效果,且依从性较高。

猜你喜欢

肌力颈椎颈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出一个天鹅颈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落枕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