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2022-08-13马丹丹周玉飞洛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河南洛阳471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潮血症内膜

马丹丹,周玉飞(洛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群体中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据统计,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约占全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病死率位居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七位,目前已成为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群体中高发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遗传、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有相关研究指出,PCOS患者因长时间无法排卵或卵泡发育障碍而无法黄素化,进而促使子宫内膜难以进行正常的周围性变化,导致子宫内膜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不典型增生,最终引起癌变[3]。另有研究指出,PCOS患者中内膜增生的发生率约为41%,其中约有1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不典型增生,约有6%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表明PCOS患者持续不排卵,导致雌激素持续作用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的主要原因[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育龄期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242例育龄期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41(32.44±2.60)岁;体重指数17~28(21.38±1.20)kg/m2;病程2~8(4.11±0.59)年。

1.2 诊断标准 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6]中关于育龄期PCOS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者;(2)精神正常者;(3)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认知障碍;(2)伴有感染性疾病;(3)脏器功能不全;(4)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5)伴有激素相关肿瘤;(6)近3个月内使用激素药物治疗;(7)失访者。

1.4 方法 将患者按照子宫内膜癌发生情况分为子宫内膜癌组与非子宫内膜癌组,观察、记录两组基线资料[肥胖(体重指数<18.5kg/m2为体重过轻、18.5≤体重指数≤23.9为正常、24≤体重指数≤27.9为超重、体重指数≥28为肥胖)、有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有无高血压史(非同日3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有无吸烟史(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有无饮酒史(平均每日饮酒精含量50%以上的白酒100ml,持续1年以上)、有无生育史、有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无肿瘤病史、有无流产史、有无口服避孕药、月经初潮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胰岛素≥25μU/m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癌发生情况分析 本研究内242例PCOS患者中有46例发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19.01%(46/242)。

2.2 单因素分析 两组吸烟史、饮酒史、生育史、肿瘤病史、流产史及口服避孕药史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12岁)、肥胖及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占比较非子宫内膜癌组患者高。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12岁)、肥胖及合并高胰岛素血症为导致育龄期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影响因素。见表2。3 讨论

表2 多因素分析

PCOS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内膜组织中大量表达,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内膜增生,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5]。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疼痛、腹部包块及月经紊乱等症状,临床对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活方式与该疾病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6-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15岁)、肥胖及合并高胰岛素血症为导致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高血糖可为子宫内膜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能量来源,促进肿瘤的生长发育,且无氧酵解提高可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改变基底膜的结构,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存在肥胖,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促使大量雌酮的合成分泌,提高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8]。同时还有研究表明,与初潮年龄>12岁的初潮者相较而言,初潮年龄<1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几率高60%,且遗传因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9]。

为控制育龄期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讲解,重点强调PCOS可出现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危害,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PCOS的全面认知、了解以及重视程度。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应对血糖水平进行严格掌控,定期检测;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提醒患者可以适当饮用绿茶,能够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加强免疫功能,并且适当体力活动能够有效控制体重,调节身体质量指数,改变肥胖现象,最终控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10]。

综上所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12岁)、肥胖及合并高胰岛素血症为育龄期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育龄期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等,未来临床可依据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更好的防治子宫内膜癌。

猜你喜欢

初潮血症内膜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月经初潮越早,晚年高血压风险越高
十五岁少女还没来月经怎么回事
月经初潮不等于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