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脉主义视角下徐州城市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2022-08-12赵赛文王梓懿谢帆
赵赛文 ,王梓懿,谢帆
(1.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2.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3.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 )
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不断推进,文脉传承与特色风貌保护愈发受到重视。深刻理解文脉在城市更新中的主体定位,明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文脉保护与治理的时代含义,也已经成为城市提质更新的重要抓手。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持城市记忆,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这其中就包含提升城市内核、弘扬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然而,如何在城市更新设计中保护历史文脉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而如何在保护中推动文脉的传承,使它们的价值得以重新体现,更是未来城市更新与设计需要答好的时代问卷。
文脉的基本属性是区域性发展过程中的特征积累,包含气候、地形、建筑实体、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结构等[1]281。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文地理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文脉构成要素的组成结构以及城市更新过程中对文脉的需求程度也截然不同,针对性的文脉连接与延续更新也就显得尤为关键。纵观各城市文脉传承的历程,文脉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以尊重城市的现有肌理为抓手,用城市设计的策略手段加以引导,使文脉得到传承、复兴。徐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同时又处于高速发展与建设中的人文城市,文脉成为当前徐州城市更新与设计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对文脉视角下的徐州城市更新与实践模式的总结与剖析还不够全面,对新文脉主义的规划设计、网络串联、交融构想与活化利用的梳理还不够充分。因此,探索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城市空间,既是当前徐州城市更新面临的机遇,又是未来各地城市更新设计实践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一、新文脉主义的内涵
文脉原指文章中的行文思路与基本联系,后被应用于城市问题研究,主要指新建建筑环境与既有建筑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城市发展历程与其文化传承背景之间的联系[2]112,[3]333-374。反映在城市设计上,文脉代表是城市所处的文化背景。随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呼声愈发高涨,人们关注的重点开始向环境历史方向转移。加拿大建筑历史学家彼得·柯林斯在其主持的杂志GeniusLoci上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环境文脉”的用语[4]78-82,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对应和互动关系。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关注形态和文脉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以建筑形态和文脉的相宜结合作为设计的共通语言模式[5]132-134。他认为建筑价值不仅在于单体的意义与内涵,而且在于建筑在环境所表达的空间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旧文脉主义缺乏系统认知的局限性渐渐显露,新文脉主义理论应运而生。新文脉主义者对文脉的文化内涵、风格特征、功能作用、发展规律都进行了深刻具体的研究,对解决新时代的城市问题具有指导作用[6]39。新文脉主义的内涵在于文脉的现实影响,更加关注以效果为导向的应用实践。
城市更新设计是对城市中时间、空间和人的组织与重构。新文脉主义强调特定环境中个别因素与整体环境保持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互动沟通,这与城市更新设计有天然的耦合关系。新文脉主义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设计具有更加集约复合的理论基础。城市设计者通过物质空间的复合化利用,紧密联系社会文化氛围与人居环境水平,综合考量社会层面的空间与文化设计,并在城市设计层面解决人居环境的相关问题,引导城市科学有序发展。因此,在城市更新设计中需要融入新文脉主义思想,并将其反馈到城市的时间、空间、居民等不同维度,设计出一套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城市营建方案。
新文脉主义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设计,涉及城市设计与更新、建筑设计以及社会科学等内容,并且隶属于城市、建筑、社科等多学科交叉范畴。传统意义上的文脉主义城市更新与设计往往局限于将物质空间环境设计作为主要的研究层面,而对协调新旧物质和功能要素重视不够。新文脉主义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与设计远远不是增加一些环境设施,也不是对局部建筑的修建或改造,更不是完全推倒重建。只有从多学科融贯的视角、从城市整体文脉出发,赋予城市文脉与物质空间内在的质的联系,在文化积淀保护基础上进行文脉延续的系统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审慎的更新”,才能真正使城市这样一个有机体充满活力、高效运作。
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国内各试点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下的城市更新与设计。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城市营建经验,也时常会把文脉的思想融入他们的城市更新与建设活动中。因此,总结国内外新文脉主义城市设计的先驱性经验,对于重新映射与理解新文脉主义下徐州具体城市更新与设计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文脉发展的连续性
新文脉主义导向下的城市更新与设计需要重视文脉的连续性。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各区域的文化背景与建成环境历史文脉的现状特征和存续状况;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城市发展视角下文脉对地域性人文地理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因此,实现文脉发展的连续性需要激发民众认同,发挥文化影响力,梳理文脉性质与发展方向,并逐层引导实施。不同的城市地段其性质各不相同,文脉特色也不尽一致,在特定环境中,某个文脉或几个文脉可能成为主导要素。要对这些文脉进行联通和再塑造,将其叠加到现状环境中,使地段环境呈现出连续性的文脉路径,地段特色也就随之形成。例如,《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的文化传承系统规划图所标识的“文化探访路”[7]14对现有文脉进行梳理,通过连续的路径串联起城市的文化精华区,保留建筑环境所隐含的空间秩序和意义,通过建筑语汇与文化符号的形式延续具有历史文脉的建筑环境和文化传统,将空间界面的连续性纳入城市问题的研究范畴,从而构建灵动的空间组织脉络,推进城市文化的特色发展。
(二)注重文脉传承的时代性
“文脉传承”包含可持续性理念,实现文脉的动态传承是关键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发展在这种环境中相互渗透,交织影响。因此,在文脉传承中,不能单一地保留历史的文化痕迹而放弃时代的脉搏印记。我们需要将城市文脉作为文化的载体,串联起历史沿袭的各种记忆,将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文化承载的厚重感紧密联系起来,将城市转化为与历史邂逅、对话的博物馆,成为历史与现代沟通的见证。如意大利罗马市政府不断挖掘历史建筑的历史性,同时彰显历史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的时代性,这种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形式成就了今天罗马丰富的城市环境。由此可见,罗马的文脉传承经历了一个由文化发展的历史艺术品向城市更新的建设参与者演变的过程,进而成为与居民友善共存的生活伙伴。城市更新的策略实施实现了文化的复兴与传承,也推动了城市的时代性发展。
(三)注重文脉表征的整体性
注重整体性的表征并不是强调保持一定规模的文脉表达形式,而是为了使城市地段、城市区域具备风格上的统一,因此除了建筑单体的形式能够体现整体性,建筑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群体空间、建筑与环境的组织关系同样能够体现整体性,因而建筑地域性的表达是宽泛的。进一步探究可知,文脉表征各要素之间的秩序关系会随着文脉的整体变化而变化。因此,要达成文脉表征的整体性,需要实现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需要统一的秩序表达。参考捷克首都布拉格(图1),该市以中世纪的老城广场布拉格堡为中心,加强旧城中心区的引力作用,各历史阶段建筑以环状分布于周圈,以严谨的秩序关系表达着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脉关系,反映了和谐的整体性特征。
图1 捷克首都布拉格局部平面图
(四)注重文脉内涵的包容性
城市地段文脉是多元化的,每一座新建筑都以其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介入城市环境,不同时期的建筑存在于不同城市环境,见证了城市及其区域、地段环境演化的进程。城市整体形象依然能够保持协调统一,这不仅是尊重历史发展所积淀、延续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是充分尊重并适应被保护的要素。处于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其发展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导致环境中人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域环境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因此,对不同地域环境中生活方式的包容满足反映了文脉内涵的多元性。以西班牙建筑为例,8世纪左右,由于伊斯兰教的盛行,该国的建筑主要以伊斯兰建筑为主,受伊斯兰建筑风格影响,采用伊斯兰建筑技法,因此形成了特殊的“穆达迦风格”(图2)。而10世纪以后,天主教成为主流,西班牙开展了新一轮的建设,哥特式天主教堂不断建成,成为城市的重点建筑。多样的建筑风格成就了城市文脉的多元性。
路径的经济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因素并非一成不变,如运价会随着燃料价格、政策等的变化而变化;受内部或外界的影响,货主集装箱运输需求也会波动.本文选取集装箱运输需求量和运价对路径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图2 西班牙塞维利亚街景图
(五)注重文脉载体的生长性
城市是一个多种文化内涵共存的集合体,是传播文脉内涵、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是文化内涵传播的重要基础。在城市设计中,提倡城市空间的多种功能混合是创造有吸引力的城市的重要方面,而丰富的空间行为和活动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产业的集聚恰恰可以为文化交流这种空间行为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通过不同产业与现有建筑之间的融合发展,创新多样化的文脉传承方式,为既有文脉寻求全新的发展机遇。很多现有基于文脉传承的城市设计尚处于消极适应阶段,大多停留在原有空间环境的二次使用层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探索性设计方案凤毛麟角,而实现文脉的活化与利用,基于产业结合的文脉传承尤为关键。由于不同空间的文脉传承不同,城市中不同地段的文脉也有所差异。通过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调和这些差异,使城市整体文脉内涵相互融合,通过城市系统的物质载体传播、延续和升华城市文脉,是新文脉主义视角下城市设计的生长性特征。
文脉延续的城市设计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设计者对城市设计中文脉的物质载体的明确提炼,以及对空间与产业的有效设计组织,即对文脉内涵的活化与利用。德国佛莱堡商业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旅游业和商业的业态植入创造机会,引导调和现有建筑和景观,让旧建筑重放异彩。佛莱堡商业街中,广场四周布置了适当的休憩设施,以供行人在此休息。这样做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同时布置商业空间,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市井气氛。在空间序列的各个节点,佛莱堡采用了中等尺度的绿化小品与具有历史意义的小品相结合的方法。(图3)如此设计,不仅使整个步行空间的序列更加完整,节奏明快,而且强调步行街的传统历史街区特性,在小尺度街区与大尺度城市道路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使城市文脉的特征充分展现。这样一来,文脉的传承和保护与当地产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结合在一起,保留了珍贵的文化内涵,用文脉生长带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图3 德国佛莱堡商业街街景图
三、基于新文脉主义的徐州城市更新设计
城市文脉是多元化的,每一座建筑都以其时代特征介入城市环境,不同时期的建筑存在于城市环境,见证了城市及其区域、地段环境演化的进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历史建筑的功能已不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8]64,因此在城市更新与设计中就需要推动城市内部空间的再组织。基于新文脉主义的徐州城市更新与设计需要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引导功能的改变与新要素的介入,拓展不同领域,调整文脉视角下的城市功能结构,完善特色化的空间形式再组织,从既有环境出发展示城市的特色内涵。
首先,新文脉主义是树立城市空间特色的关键。新文脉主义可以在保护原有城市定位和空间形式的前提下树立有特色的建筑风貌,避免“千城一面”的情况发生。当前较多城市对历史建筑仅进行单一割裂式的保护,以原封不动的方式严防新要素的介入,阻断周边建筑环境对历史建筑的影响。但是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可以基于城市的特色进行挖掘,引导城市空间的特色发展,进而为城市的差异化演变奠定基础。
其次,新文脉主义是体现人性关怀的重要手段。新文脉主义是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尊重人的活动需要并依此对空间形态进行优化改进,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的基本内涵。以使用者的视角审视城市功能的转变和内涵的创新,从根本上避免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初衷与功能使用产生差异的问题。
再次,新文脉主义是建立城市秩序的有效途径。新文脉主义会将建筑个体纳入城市空间环境整体以定义其功能、考虑其形式、评价其价值,从城市的角度赋予建筑更加准确的意义,使建筑在环境中获得定位,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共同提升各自的价值,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秩序。
(一)一网联通——遵循秩序联络的城市设计思想
连续的建筑形式与街道特征是构成更大秩序联络的基本条件。为了保持建筑的连续性,应该依照城市现有肌理,在既有建筑环境中适当穿插文脉构架,保持统一特色的同时进行提质更新;还应该同步建立标志性场所之间的有机联系(图4),使之成为城市文脉系统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从而协调城市不同地段的节奏美感和环境特质:从构图、形式以及整体风格上打破单一的形体布局,建立共通的联络形式,使之共同组成城市的活力脉搏。
图4 徐州禅修北延段项目文脉节点串联图
我们可以通过一网联通的形式,利用文脉路径网络发挥辐射媒介作用,平衡各区域环境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实现区域性的文脉延续。这种辐射联通效应可以整合区域内的混乱元素,使之成为系统化的秩序网络,将周边的片段环境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连续性的整体环境形象。基于这样的网格化处理,可以使文化空间与城市空间形成良好的过渡,进而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语言环境,营造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交融的意境,从而消除城市空间的割裂[9]82,获得人们的情感认同,构建文脉路径网络,达到重塑城市记忆、继承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地域特色的目的。
(二)一脉相承——横向串联不同时期的历史节点
城市文脉形态往往较为复杂,城市更新设计不能简单片面追求平面形式的几何化和轴线化,而应该在视觉、心理、环境上体现连续性[10]11,串联空间与场所记忆[11]2。基于历史记忆的发展确定场所、空间的内在价值与基本特征,并从营造场所感(图5)的角度出发确立保护性发展的基本原则[12]39,构建历史变迁的时代记忆。
图5 户部山古建筑群项目中的场所与空间
在逻辑关系表达上,一条时间轴即可调配组合徐州市的历史脉络,延续不同朝代节点的古城文化——楚汉时期的戏马台,北魏时期的寺庙,明清时期的户部山,明清时期的孔庙,近现代的传统民居“回龙窝”。串联不同朝代节点的历史记忆,可以以历史街区原有的肌理为依据[13]126,通过对不同朝代节点的协调控制,关注不同朝代节点建筑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地位,将文脉传承中形制和空间等因素纳入城市更新设计。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历史性文脉的空间关系,将城市的空间演变和集体记忆有机联系起来,展现城市的历史记忆发展,表达市民对文化的尊重。
(三)一眼千年——纵向追溯不同朝代的城市遗迹
岁月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保留了时间的痕迹。城市更新不代表从零开始,而要在城市空间形态和地段肌理等方面进行挖掘[15]187-188,新颖的手段和城市设计理念能够建立文脉在城市结构和文化引导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征与城市的人文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并适应文脉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14]28-31,考虑历史遗迹与城市空间的相对关系,思考历史遗迹与当代生活的对话交流,定位历史遗迹与时间变迁的思辨协调,以时代的演绎反衬历史文物的原真。
徐州城历史资源丰富,地下古城遗迹按朝代层层重叠,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留存完整(图6),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其价值不可估量。针对不同朝代的历史遗迹,可以进行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复合开发利用,如建设地下城博物馆和地下城墙博物馆,纵向立体展现徐州的文脉传承。
图6 彭城广场不同历史文化层剖切面关系示意图
徐州古城范围内的彭城广场地块历来均处于城市中的重要位置(位于府署衙役、钟鼓楼附近)。历经改造扩建,彭城广场逐渐成为徐州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是徐州城市更迭的缩影,也是市民对老徐州记忆的寄托。营造彭城广场地块地下空间是一个提升完善彭城广场城市价值的良好契机,也是展示徐州悠久历史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最佳决策。
(四)多元交融——保留与传承丰富多样的文化信仰
徐州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塑造了迥异于其他城市的的城市特色和文化性格,它以一种多元融合的姿态,将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群与场所交叠在了同一座城市。突出不同文化的对比、强化环境空间的主题都有助于维持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在徐州的城市更新中,若只有历史的记忆而没有文化的痕迹是令人遗憾的。包容多元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城市文化多元并存发展。徐州可以对多元化的空间场所进行梳理与保护,基于各种文脉的特点展开差异化建设,在城市系统中构建秩序,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精神需求。
针对当前徐州保留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天主教文化,人们可秉持兼容并包态度。一方面,文化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呈现出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深厚的文脉传统可以参与塑造城市的文化性格,形成文化底蕴,从而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15]29。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主题的交融与共享(图7),对地域建筑的空间格局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要在文脉的动态发展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以适应时代的文化发展,客观营造文化交流与互通的氛围;要基于文脉传承,以文化包容的主动姿态介入城市环境,塑造区域韵律感,彰显浓郁的地域文化。
图7 徐州禅修北延段项目不同文化主题组合图
(五)活化利用——通过融入多元产业永续文脉活力
城市中文脉构建的核心是搭配与之融合的产业。根据徐州的区位、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徐州文脉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综合利用现有产业资源,大胆引导创新产业,探索新文脉主义视角下具有徐州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保护、有机改造,寻求文脉传承与不同产业开发之间的完美契合点,在发扬城市文脉传承功能的同时,突出产业发展职能,使城市文脉保持活力,持续发展,使产业保持生命力,长久驱动城市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产业的活化利用并非只是流于形式的简单增加,而是基于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协调的综合性整合。通过产业的多向发展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的互动,以不同的产业印记折射文化内涵的发展升华,以文化氛围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各类产业的蓬勃发展聚集人气,集中展示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气息,以产业关联文脉传承,从而构建全新的城市文脉传播途径,在增强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要以产业促发展,以文化引人流,增强城市整体活力。要同步利用城市肌理中扩大的节点空间,布置具有互动性的公共艺术以形成吸引力。利用这些精心设计的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街道小品吸引行人和游客驻足观赏、摄影留念,体味文化内涵。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文脉传承发展,增强城市辩识度,聚集更高人气,反哺产业发展。
四、结语
新文脉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是开放性的设计,是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与文化特色有机结合的设计。这样一种积极开放的城市设计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另一方面也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和文脉传承发展。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文脉传承可以引发文化的深层共振,使物化层面的城市空间得到更为广泛的文化认同,有助于城市文脉和地域特征的表达。本文以社会时代背景和新文脉主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徐州城市建设创新与新文脉主义相联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徐州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基于新文脉主义,探讨文脉与城市更新的辩证关系,并从一网联通、一脉相承、一眼千年、多元交融、活化利用五个方面探讨徐州城市更新设计的策略,希望为徐州的城市更新设计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