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与评价(漳平市试验点)
2022-08-12林秀美
林秀美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 福建 龙岩 364400)
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可烹饪加工成很多菜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1]。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气候条件优越,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山区、沿海、水田、农地等均可种植大豆[2-3]。由于受特殊地理气候的影响,福建省春大豆收获期多为温暖湿润的梅雨季节,大豆籽粒很容易发生胚萌、紫斑甚至霉烂,导致收获的籽粒质量差,种植效益差[4]。因此,近年来福建省春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夏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福建省目前用于生产的夏大豆品种大多数为地方品种,高优夏大豆品种紧缺[3-5]。为推动福建省夏大豆新品种研究,促进福建省夏大豆生产发展,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19年起组织开展福建省夏大豆新品种区试试验[2]。大豆在漳平市栽培历史悠久[6],但目前适合漳平市种植的夏大豆品种为数不多,为加大漳平市夏大豆的引种、筛选及推广工作,以发展夏大豆生产,漳平市良种繁育场自2020年以来,承担福建省夏大豆新品种区试试验。本研究对2021年漳平试验点参试12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等进行综合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漳平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成熟期适当、适应性广的夏大豆新品种,满足漳平市对优质高产夏大豆品种的种植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个参试品种分别来自福州、广州、泉州、南京等地(表1),其中南农99-6、华夏18号、福夏豆1号为第2年续试品种,华夏26号、福夏豆4号、福夏豆5号、泉豆23、泉豆24、福农5号、福农6号、南农201为第1年参试品种,以绿斜为对照。
表1 参试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漳平市良种繁育场,海拔160 m,土质为砂质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辣椒。
1.3 试验设计
试验按照福建省种子总站下发的试验方案执行,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方形,畦带沟宽1.2 m,畦长5.5 m,面积 13.33 m2;采用“窄畦双行穴播”,行距0.5 m,株距0.1 m,每小区6行,种植密度18万株·hm-2,四周设保护行。试验严格按记载内容逐项观察记载考种,全区收获测产。抗炭疽病接菌鉴定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承担,鉴定结果由福建省种子总站提供。
1.4 田间管理
7月19日撒施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作基肥,犁田筑畦;7月20日开穴播种,每穴播3~4粒种子,覆盖细土1~2 cm;8月5日定苗,每穴定苗2株;8月8日喷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烯啶·吡蚜酮防治斜纹夜蛾、红蜘蛛;8月10日追施尿素75 kg·hm-2,并中耕除草培土;8月20日喷施烯啶·呋虫胺、乙基化和甲基化植物油(益泽)防治蚜虫;8月25日摘除过度茂盛的顶蓬叶;9月28日喷施吡虫啉防治蚜虫;整个生育期间灌溉4次。
1.4 观察记载项目
大豆出苗后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株型、长势及抗逆性。大豆成熟收获前,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连根拔起)考种,分别测定株高、荚底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各小区收割后分别晒干测产[7-15]。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生育期差异较大,最短的是福农5号,比对照绿斜早熟15 d,其次是泉豆23,比对照绿斜早熟12 d,南农201比对照绿斜早熟10 d,泉豆24比对照绿斜早熟9 d;福夏豆5号、南农99-6、福农6号、福夏豆1号,分别比对照绿斜早熟3、3、2、1 d;生育期最长的是华夏26号,比对照绿斜晚熟16 d,其次是华夏18号,比对照晚熟11 d,福夏豆4号,比对照绿斜晚熟10 d。
表2 各参试大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2.2 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植株株高47.10~94.25 cm,比对照绿斜高的有6个,比对照绿斜矮的有5个;其中华夏26号最高,为94.25 cm,南农99-6次之,为93.20 cm,福夏豆4号第3,为90.60 cm,福农5号最矮,仅47.1 cm。底荚高度8.2~19.9 cm,底荚高度较高的是南农99-6、福夏豆5号、华夏26号、华夏18号、泉豆24、福夏豆4号、福农6号、福夏豆1号等8个品种,底荚高度较低的是福农5号、南农201、绿斜、泉豆23。主茎节数9.8~15.6节,福夏豆1号、南农99-6、福夏豆5号较多,均超过13节,福农5号最少,低于10节。单株有效分枝数1.3~6.5个,华夏26号最多,为6.5个,南农99-6最少,为1.3个。单株有效荚数40.4~104.8个,华夏26号最多,为104.8个,福夏豆4号最少,为40.4个。单株粒重18.51~26.11 g,比对照绿斜重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华夏26号、福夏豆5号、南农99-6、福夏豆1号、泉豆23,比对照绿斜轻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泉豆24、福夏豆4号、福农6号、华夏18号、福农5号、南农201;其中华夏26号最重,为26.11 g,福夏豆5号次之,为25.65 g,南农99-6第3,为22.42 g,泉豆24最轻,仅18.51 g。百粒重17.04~35.59 g,绿斜(CK)、华夏18号、南农201、福夏豆4号籽粒较大,百粒重在30 g以上,华夏26号和泉豆24籽粒较小,百粒重分别仅为17.04、17.65 g,福夏豆5号、泉豆23、南农99-6、福农6号、福夏豆1号、福农5号籽粒适中,百粒重分别为23.74、21.05、19.66、19.80、25.2、22.21 g。
表3 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3 产量
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产量3 880.4~2 634.5 kg·hm-2,比对照绿斜高的有3个,比对照绿斜低的有8个;其中华夏26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880.4 kg·hm-2,比对照绿斜增产17.77%,增产极显著;其次是福夏豆5号,平均产量为3 767.9 kg·hm-2,比对照绿斜增产14.35%,增产极显著;南农99-6产量居第3位,平均产量为3 475.1 kg·hm-2,比对照绿斜增产5.47%,增产不显著;泉豆24平均产量2 634.5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20.04%,减产极显著;福夏豆4号平均产量2 904.8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11.84%,减产极显著;华夏18号平均产量3 084.8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6.38%,减产不显著;福农5号平均产量3 092.2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6.15%,减产不显著;福农6号平均产量3 107.4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5.69%,减产不显著;南农201平均产量3 122.4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5.24%,减产不显著;福夏豆1号平均产量3 219.9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2.28%,减产不显著;泉豆23平均产量为3 242.4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1.59%,减产不显著。
表4 参试品种产量结果差异比较
2.4 田间表现及抗性鉴定
各参试品种在田间均未发生病害、倒伏,抗逆性强,成熟期落叶性好。抗炭疽病接菌鉴定结果见表5,南农99-6、福夏豆1号表现抗病(R),华夏18号、福夏豆5号、泉豆23、福农6号表现中抗(MR),华夏26、福夏豆4号、福农5号、绿斜表现中感(MS),南农201表现感病(S),泉豆24表现高感(HS)。
表5 参试品种抗炭疽病接菌鉴定结果
3 品种综合评价
3.1 南农99-6和福夏豆1号
南农99-6和福夏豆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3 475.1、3 219.9 kg·hm-2,其中南农99-6比对照绿斜增产5.47%,增产不显著,福夏豆1号比对照绿斜减产2.28%,减产不显著。以上2个品种虽在产量上没有表现出特别高产,但其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底荚高度高,主茎节数较高,分枝少,表现为主茎结荚,适合密植和机械收购,具有增产潜力,且抗炭疽病接菌鉴定为抗病(R)品种。南农99-6和福夏豆1号均为第2年续试品种,建议下一年进入生产试验。
3.2 华夏26号和福夏豆5号
华夏26号平均产量、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在参试品种中均排第1位;底荚高度适中,为15.88 cm;主茎节数适中,为13.5节;单株粒重适中,为25.65 g;百粒重适中,为23.74 g;该品种虽生育期长、植株高,但其产量高,植株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商品性较好。福夏豆5号生育期适中,平均产量在参试品种中排第2位,比对照绿斜增产14.35%;株高适中,为77.1 cm;底荚高度适中,为17.2 cm;主茎节数适中,为13.4节;单株有效分枝较少,为2.4个;单株有效荚数适中,51.5个;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适中,分别为25.65、23.74 g;该品种植株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商品性较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华夏26号和福夏豆5号均为第1年参试品种,建议下一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
3.3 泉豆24和福夏豆4号
泉豆24和福夏豆4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 634.5、2 904.8 kg·hm-2,比对照绿斜减产分别为20.04%、11.84%,减产显著;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低于对照绿斜,且泉豆24抗炭疽病接菌鉴定为抗病(R)品种,福夏豆4号为中感(MS)品种。以上2个品种综合表现一般,建议终止试验。
3.4 其他品种
华夏18号比对照绿斜减产,且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抗倒伏性较弱,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且其主茎节数、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与对照绿斜相比差别不大,抗炭疽病接菌鉴定为中抗(MR)品种;泉豆23比对照绿斜减产,且植株较高,抗倒伏性较弱,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仅比对照绿斜减产1.59%,其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均比对照绿斜多,植株性状综合表现不错,且为早熟、抗炭疽病品种;福农6号比对照绿斜减产,单株粒数较多,达128.3粒,而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却不高,仅20.15、19.8 g,籽粒小,商品性一般,但其生育期适中,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高,适合机械收割,且具有一定的抗倒伏性;福农5号、南农201比对照绿斜减产,底荚高度较矮,植株性状综合表现一般,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植株株高比对照绿斜矮,具有一定的抗倒伏性,且生育期短,为早熟品种。建议华夏18号、泉豆23、福农6号、福农5号、南农201下一年可继续观察种植。
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均能适应本地区自然与气候条件,田间表现抗性较好,但生育期、产量及主要性状等存在较大差异。南农99-6和福夏豆1号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植株性状综合表现好,表现为主茎结荚,适合密植和机械收割,建议下一年进入生产试验。华夏26号和福夏豆5号产量高,平均产量在参试品种中分别排第1位和第2位,华夏26号植株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商品性较好,福夏豆5号植株性状综合表现较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建议上述两个品种下一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泉豆24和福夏豆4号产量低,比对照绿斜减产达极显著水平,植株性状综合表现一般,且抗炭疽病接菌鉴定为高感(HS)或中感(MS)品种,建议终止试验。华夏18号、泉豆23、福农6号、福农5号、南农201虽比对照绿斜减产,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其中华夏18号、泉豆23、福农6号植株性状综合表现总体不错,抗炭疽病接菌鉴定均为中抗(MR)品种,泉豆23早熟,福农6号适合机械收购,抗倒伏性,福农5号和南农201抗倒伏,且为早熟品种,建议华夏18号、泉豆23、福农6号、福农5号、南农201下一年可继续观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