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nyder希望理论指导下行为干预对NTM肺病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2-08-12林晶李岚刘颖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肺病负性依从性

林晶 李岚 刘颖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NTM)肺病是最常见的NTM病,具有与结核病相似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NTM肺病也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结核相似症状,且治疗难度较大[1],临床上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极易出现负性心理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临床疗效[2]。因此,临床需重视NTM肺病护理干预的实施,并应在以往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下,关注患者负性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有效改善。Snyder希望理论由Snyder提出,强调“希望”这一积极心理认知在疾病康复中的意义,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指导的行为护理干预是以提升患者希望水平为目标,通过予以患者目标、路径、动力方面的行为干预,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升疾病干预效果[3]。武汉市肺科医院近年来将Snyder希望理论指导下的行为干预应用于NTM肺病患者中,现笔者就该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提供临床参考。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照入组标准,选取武汉市肺科医院2021年1—6月收治的75例NTM肺病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的75例NTM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期间无脱落病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为24~65岁,平均(44.50±8.78)岁;初治53例,复治22例;病程范围为2~8年,平均(6.27±1.54)年;住院时间为5~9 d,平均(7.00±1.32) d。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为24~65岁,平均(44.12±8.76)岁;初治52例,复治23例;病程范围为1~8年,平均(6.25±1.56)年;术前住院时间为5~8 d,平均(6.80±1.34)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纳入标准:(1)符合《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4]中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小学以上文化水平;(4)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2)合并其他肺部疾病;(3)有精神、认知障碍;(4)语言交流障碍;(5)妊娠、哺乳期女性。

二、 研究方法

1.对照组的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规范用药,期间予以密切病情观察;向患者传授NTM肺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予以患者安慰,鼓励其接受并坚持治疗;实施饮食、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导。

2.观察组的行为干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展开Snyder希望理论指导下的行为干预。(1)第一阶段行为干预(入院第1~2 d)。①设立行为目标。患者能全面了解NTM肺病的知识及负性情绪与病情康复的关系等,使其希望水平提升,正确配合临床干预。②路径策略干预。患者入院时,亲切介绍住院环境及相关制度,对其身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与希望水平,并依此对患者实施健康宣传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用药,以及积极心理情绪与应对方式在促进疾病康复中的意义,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遵医嘱指导与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并规范进行用药。③动力意识干预。引入希望相关概念、对疾病的影响,与患者分享相似患者顺利康复的希望小故事,使患者希望水平提升。(2)第二阶段行为干预(入院第3天至出院日)。①设立行为目标。主动调节心理情绪,积极应对治疗。②路径策略干预。展开心理干预,内容主要为询问患者治疗后的不适症状、心理担忧情况,强调负性情绪在疾病发展中的不良影响,与患者共同探讨不良情绪纾解方法,予以安慰、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放松。同时,坚持遵医嘱规范用药,指导患者展开排痰训练,尝试使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包括3个部分: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和用力呼气技术。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安排这3个部分的顺序及增减呼吸控制的时间。③动力意识干预。每天查房时均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是否遇到困难,并嘱咐家属多予以患者陪伴,邀请已经康复患者分享治疗经验,提升患者希望水平,主动进行病情管理,同时指导患者坚持进行腹式呼吸训练。(3)第三阶段行为干预(出院日至出院后3个月)。①设立行为目标。使患者能够进行正确的院外自主病情管理。②路径策略干预。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指导患者关注与加入,定期上传、发送NTM肺病自主管理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及查询推送内容后回复“不理解”“已理解”,每周统计反馈信息。对于20.0%以上患者不理解的内容,需再次推送并进行详细讲解。期间需每天在线60 min,以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疑问。

3.观察指标:(1)负性情绪。通过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CD-RISC10量表共10个条目,各条目正向计分为0~4分,总分介于0~40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5];HHI量表包含3个维度、12个条目,各条目予以Likert 1~4级计分,得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6]。(2)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分别有8、7、5个条目,各条目行Likert 0~4级计分,得分越高此应对方式越明显[7]。(3)治疗依从性[8]。通过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共包含8个条目,总分8分,8分表示完全依从,>6分且<8分表示部分依从,≤6分表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例数+部分依从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4)肺功能。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总量(TCL)、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几项肺功能指标。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负性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CD-RISC10、HH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CD-RISC10、HH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值均<0.001),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情况

二、应对方式提升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MCMQ中各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MCMQ中面对维度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而回避、屈服维度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值均<0.001),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CMQ中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情况

三、治疗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

四、肺功能检测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TCL、FVC、DLCO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的TCL、FVC、DLC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值均<0.001),具体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肺功能护理前后评分情况

讨 论

NTM肺病是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多见于有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基础肺病的人群[9]。现阶段,临床上尚无NTM肺病的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多通过抗生素长期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常反复出现咳嗽、发热、咯血等症状,且治愈后复发的风险也较高[10]。这使得NTM肺病患者多有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产生,治疗希望水平下降,对治疗依从性较消极,不利于病情控制[11]。因此,临床上对NTM肺病实施干预时,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并通过对其展开相应的行为干预,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进一步提升临床干预获益程度。

“希望”是人类常见心理活动的一种,Snyder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基于目标导向的一种积极性心理认知,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强调通过提升患者希望水平达到改变其行为方式的效果,以促进目标达成[12]。该行为干预将NTM肺病患者的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行为目标设立为了解疾病知识、提升希望水平、正确配合临床干预,为达成这一目标展开路径干预、动力意识干预,通过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介绍希望理论与希望小故事方面的干预,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主动对心理行为进行调整。第二阶段的目标设立为主动对心理情绪进行调节、积极应对治疗,为达成这一目标实施路径策略干预及展开全面的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积极心理转变;通过询问患者感受、指导家属陪伴、邀请康复者分享经验等动力意识干预,可使患者希望水平、治疗信心有效提升。第三阶段的目标设立为提升患者的自主管理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通过网络实施延续性干预,予以患者院外的持续性护理指导,可为患者提供自主管理方面的有效支持。通过展开以上3个阶段的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有效缓解,积极应对病情及临床干预[13]。本研究对NTM肺病患者展开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CD-RISC10、HH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MCMQ中各维度的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对NTM肺病患者开展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较传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NTM肺病治疗难度较大,且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提升治疗效果已成为当前临床上的难点之一,而大量的临床研究均显示,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获益程度[1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应用于NTM肺病患者中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肺功能有效改善。另外,对患者展开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均得到有效改善,可积极、正确地对临床干预进行配合,进一步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病情,减轻其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体验。不仅如此,通过Snyder希望理论第一、二阶段的行为干预,不仅提升了患者希望水平,还可以通过指导患者排痰训练和呼吸训练,有效促进深部痰液的排出,减少细菌潴留,减轻呼吸道相关症状及患者痛苦,进一步提升其肺功能[15]。第三阶段的干预主要通过网络对自我照护知识进行推送,并提供在线指导,可使患者自主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正确实施病情自我管理,促进病情进一步缓解。

综上所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应用于NTM肺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并进一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与肺功能。但本研究仅纳入了150例患者,研究结论的扩展性可能受到影响,后续需展开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以更为客观地分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行为干预在NTM肺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林晶:论文撰写、设计并实施研究;李岚:协助论文的研究及总结,收集并整理资料;刘颖: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

猜你喜欢

肺病负性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巴金人物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