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芹提纯复壮与周年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2022-08-12张俊卫
张俊卫
(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南 250000)
鲍家芹菜是章丘区当地特产,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鲍家村芹菜种植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出品质上乘的新一代鲍家芹菜。优质品种主要是本地自繁自育的实心芹菜“大青秸”(又叫“鲍芹”),鲍芹叶茎翠绿、实心无筋、鲜嫩甜脆,营养丰富,特别适宜生食。经检测,含有丰富的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
1 正文
1.1 实验目的与条件置备
通过试验结果加以分析,全面分析鲍芹作物,一、对鲍芹进行提纯复壮可以减少种子混杂、退化,保持鲍芹特有种性,提高鲍芹产量;二、原有鲍芹播种期表现最好,鲍芹的产量高,口感符合鲍芹特有品质,具有推广价值。其余播期产的鲍芹,产量较低,口感差,纤维多,不利于鲍芹产业发展;三、无土栽培代表着未来蔬菜培育的发展方向,需要调节对鲍芹无土培栽培试验力度,通过调节配方,改善栽培条件等方式,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四、采用冷库储藏可控制贮存温度,较土法窖藏具有优势。
环境条件:鲍芹主要分布在济南市章丘区刁镇鲍家村周边村庄,以秋后种植及越冬贮藏为主,供应元旦至春节前后。鲍芹产区处于章丘市辛寨乡,年日照时数2638.5h,无霜期197d左右,年降雨量600~700mm,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芹菜生长;水土条件:土壤以褐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质地松散,通透性良好。灌溉水质清纯,富含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这对保障芹菜品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生态环境:分布环境优良,产地周边均为农业种植区,无大型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退化,农户自留的比较多,通常在商品蔬菜生产地块中随意留些植株作为种株,不管种株是否出现变异,也无视附近地块其他芹菜品种的串粉、品种退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种植模式单一,上市期集中,不能满足周年供应;三是窖存工艺落后,窖存设施简单、粗放;
1.2 栽培技术与成果对比
通过对鲍家芹菜进行提纯复壮,做好当地品种资源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当地芹菜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地方资源一旦丢失,就丧失了其再生性。
在鲍家芹菜基地、相公庄小康村和绣惠女郎山麓分别建立鲍家鲍芹品种提纯复壮田,采用成株采种,优选符合鲍家芹菜典型性状的单株,逐年提纯复壮。
(1)选种:分两次选种,第一次于定植前选择长势良好,茎秆粗壮、叶色翠绿的鲍芹苗进行集中定植;第二次于10月底至11月初商品鲍芹采收前,选择植株健壮、叶柄长、叶梗嫩绿、实心、纤维少能代表鲍芹典型特征的优良单株作为留种株,去杂去劣。采种样本如图1、图2所示。
图1 复壮过程中异地繁种——小株(相公镇小康村)
图2 复壮过程中异地繁种——成株(相公镇小康村)
(2)定植及管理:切去种株上部叶片,只留17~20cm的叶柄,按行距60cm,株距50cm的距离。2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拱棚内,棚内薄膜双层膜盖,生长期内进行再次选择,即淘汰先期抽苔、不耐寒及感病的植株。开花后注意浇水、施肥。芹菜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为保证种子质量,进行分期分批采收。
(3)对比试验
把经过提纯复壮三年后的芹菜种子与菜农自留种子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地点:章丘区刁镇鲍家村鲍芹基地。
供试品种:菜农自留鲍芹种子,经过三年提纯复壮的种子。
栽培条件:在鲍芹基地内选取两个面积相同,水肥、土壤条件相同的同一户大棚进行试验,大棚面积1.7亩,播种期7月3日,定植期8月22日,收获期11月12日,提纯后对比数据详见表2。
表2 提纯复壮后产量对比
试验证明,经过提纯复壮的鲍芹产量比菜农自留种的提高12.2% ,采收后的鲍芹品质无明显差别。
鲍芹周年栽培试验
试验地点:章丘区刁镇鲍家村
供试品种:鲍家当地品种“鲍芹”。
播种、定植期:分四次播种,第一次:2月10日播种,3月26日定植;第二次:4月15日播种,5月25日定植;第三次,5月15日播种,7月10日定植;第四次为正常播种期(对照),6月20日播种,8月12日定植。
栽培条件:试验小区面积皆为200m,在冬暖棚内进行鲍芹越冬栽培试验,防虫网大棚内进行鲍芹越夏栽培试验,塑料大拱棚进行春秋两季生产试验,这样就保证了鲍芹周年生长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建立冷库一处,对气温较高时上市的芹菜放入冷库内进行窖藏1个月后对鲍芹品质进行鉴定。
肥料用量(折合每667m),商品有机肥400kg,氮肥15kg、磷肥6kg、钾肥9kg,氮、钾肥和基肥分三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商品有机肥混合施用。
测产结果:试验小区内鲍芹全部收获后进行测产并记录,详见表3。
表3 鲍芹不同播种期测产 单位:KG
试验证明,其他时间收获的鲍芹折合亩产量低于正常栽培,鲍芹纤维增多,品质较差,口感一般,失去了鲍芹应有的清香和脆嫩。说明鲍芹种植随温度的升高品质越来越差,即使经过冷藏,也难以改观。鲍芹种植只能在原有的生产季节才能保持其特性。
春,夏,秋三季播种皆可出苗。夏季播种,气温和地温较高,播后出苗快,幼苗生长也快,但生长期较短,生长势不如适时播种者,且鲍芹纤维增多,影响口感。
重点开发鲍芹水培栽培技术,降低病虫害危害,提高鲍芹品质。
鲍芹水培试验共三条定植槽,每条长20m,宽1m,水深15cm,共计60m,结构采用水泥砖外贴瓷砖。定植板采用3cm的泡沫板,定植孔间隔10cm,共栽植5300株芹菜,水培配比详见表4。
表4 鲍芹水培配方
试验地点在鲍家芹菜基地智能温室内进行,于8月16日定植,10月28日收获,产量239kg,折合产2656.8kg/667m。
结果分析:水鲍芹水培产量显著低于正常栽培的鲍芹,口感比较脆,但缺少芹菜原有的香味,商品价值低于常规栽培的鲍芹。
一是改善鲍芹冷藏环境,科学调控冷藏温度、湿度。二是通过记录在不同季节鲍芹贮藏的不同温度、湿度对鲍芹贮藏时间、品质改变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冷藏方案
土法窖藏,在鲍芹地边盖宽3m,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四周砖墙高度1m,顶部用竹竿支撑,上面加盖草苫保温,只能在11月初收获季节的进行贮存。其它栽培的季节因温度太高,贮存窖无法正常使用。
用冷库进行贮存,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我们进行了0~2℃和4~6℃两个试验,试验证明,芹菜收获后,入窖进行低温储藏,温度在4~6℃环境下贮存。一个月后,芹菜有少量腐烂,鲍芹纤维较多。温度在0~2℃范围内的,口感更加嫩脆清香,保证了鲍芹应有的品质。同时让芹菜叶中的营养大部分回流到茎和根部,使茎部的营养更丰富,并可拉长销售周期。
2 成果分析
每年对鲍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可防止繁殖和使用过程中的混杂退化现象,保持鲍芹应有的特点,提高鲍芹产量。
不同播期试验结论:原有鲍芹播种期表现最好,鲍芹的产量最高,口感符合鲍芹特有品质,纤维少,口感香脆,具有推广价值。其余播期产的鲍芹,产量较低,口感差,纤维多。
若为追求鲍芹周年生产上市,保证消费者长年能吃到鲍芹,会降低鲍芹品质,阻碍鲍芹产业的长远发展,损害菜农利益。
鲍芹水培试验结论:试验结果不理想,但其有显著的优点,纤维少,口感脆嫩,且无土栽培代表着蔬菜发展的方向,应加大鲍芹无土培栽培试验力度,通过调节配方,改善栽培条件等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鲍芹冷藏工艺,有条件地建议采用冷库储藏,温度控制在0~2℃,贮存时间为11月初~2月底。
3 结论
鲍芹作为济南属地特有菜品,应以保证产品质量、维持其原有特殊风味为主,鲍芹种子应每年进行精选后异地繁种,栽培模式应维持原来的大拱棚秋季栽培,控制收获期在11月上旬,供应期在12月~第二年2月底为宜,不宜采用周年栽培。鲍芹无土栽培试验应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