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探析

2022-08-11

江苏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排卵期月经周期奇数

王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指导:夏桂成

夏桂成教授(以下敬称夏老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妇科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70 余年,其独创一系列具有个人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中医妇科学术界享有盛誉。其中,个人特色鲜明的夏氏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是其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夏老师基于阴阳学说,确立月经本质为阴阳,提出月经周期的中医内涵是人体内阴阳的周期性消长转化,遵循“临床-理论-临床”原则,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思考、总结与验证,最终形成了夏氏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中医古籍中对月经与阴阳的关系早有记载,《校注妇人良方》引王子亨所云“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期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衰盛所致”[1]。夏老师在1990 年就提出分时分期调周法[2],到如今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夏氏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可精确判断患者就诊时体内阴阳消长转化状态,实现精准诊治,从而获得更好疗效。此分期法形成,依次经历了四期、五期及七期分法时期,充分体现了夏老师在中医妇科学理论和实践中刻苦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在临床具体实践中灵活选用这些不同分期分时法尤为重要,故笔者结合多年跟师心得,现探析如下,以飨同道。

1 月经周期之四期分法

1982年夏老师在《经间期出血的证治》[3]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经间期”及“经间期学说”,并在2009年发表“夏桂成论经间期”系列文章,如《论经间排卵期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一)——总论》等[4]。1983年夏老师发表《运用阴阳学说调治月经周期中的疾患》[5]一文,提出运用中医阴阳学说之阴阳消长转化来阐述月经周期,即遵循“经后期滋阴养血,经间期调气活血,经前期补肾助阳,行经期活血调经”的法则调治月经病。这是运用太极阴阳理论,将月经周期分为四个时期,最为常用,亦最为重要。即行经期重阳转阴、排出经血,经间排卵期重阴转阳、排出卵子,为两个转化期;经后期阴长阳消,经前期阳长阴消,为两个消长期。具体内容如下:(1)经后期:滋阴养血以奠定物质基础。此期是阴分恢复和滋长的时期,调治应以补阴为主,采用补阴方药如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三甲复脉汤等,或以两地汤、定经汤加重熟地黄、白芍等剂量,并强调在补阴同时应注意与补血、补阳、宁心安神、调气活血相结合,以及在辨证前提下补阴。(2)经间期:调气活血以促进排卵。此期是阴阳交替、重阴转阳的关键时期,即现代医学的“排卵期”。调治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法,可服促排卵汤,或采用其他宁心疏肝法、补肾化瘀法及补肾温阳法等,并选用相应方药。(3)经前期:温补肾阳以暖宫待孕,以阳长为主。调治可分三法:水中补火,即阴中求阳法,方取金匮肾气丸;气中补阳,即脾肾双补法,方取人参鹿茸丸、健固汤等;血中补阳,此乃妇科特有补阳法,方取毓麟珠。(4)行经期:治以活血为主,以清源洁流。此期是重阳必阴,转入以阴的时期,经血来潮,如此周而复始。方取泽兰汤、调经丸等。

临床选用此分期法要点:患者月经周期多规律正常,平时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如不孕症;或仅一个月经时段(或分期)有症状,如痛经患者仅有行经期腹痛。我们认为遵循“治未病”“整体观”原则,应从经间排卵期及经前期开始治疗。

2 月经周期之五期分法

此分期法是夏老师在2003年编写的《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6]中提出的,可按五行运动规律及“7、5、3”奇数律将月经周期分为五期,即在四期分法上将经前期再分为经前前半期(经前黄体时期)和经前后半期(经前重阳维持期),即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及经前后半期。夏老师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经前期可分可不分,若经前期后半期常可见到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夜寐较差、头昏腰酸等反应和症状时,需要此分期法。将经前后半期作为一个特定时期提出,理由有三:(1)按五行分类法而设立。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圆运动生物钟中,其阴阳五行的结合更为重要。(2)按“7、5、3”奇数律分类而设立。女子属阴,阳奇数是女阴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其中5数律更为常见,如按5数即五期分类,也比较符合客观实际。(3)经前期属阳长期,阳长为阴偶数,2为偶数,故经前期分为2 期。经前期两分期具体论述见后文中七期分法相关内容。

临床选用此分期法要点:患者月经周期多规律正常,但有明显经前期诸症(多发生在月经前3~7天左右),如经前期情志异常,或出现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夜寐较差、头昏腰酸等反应和症状时,类似现代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则需要此分期法,重点辨治经前后半期。

3 月经周期之七期分法

夏老师1998 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月经周期与调周法(续3)》[7]一文,论述将经后期分为3 期,形成月经周期之七期分法:行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和经前后半期。此分法理由如下: (1)按“7、5、3”奇数律分类而设立。女子属阴,阳奇数是女阴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按7 数即七期分类,较符合客观实际。(2)经后期属阴长期,阴长为阳奇数,3为奇数,故将经后期分为3 个分期,整个月经周期分为7 期,更符合女阴从阳奇数分类的要求。此期治疗以养血滋阴为主,需顺应阴长运动形式及其水平由低—中—高发展的生理特点。七期内容细述如下:

3.1 行经期 是重阳转阴的转化期,阴阳气血上下波动较大。目的:开发子宫,排出经血,纠正阳偏盛之不平衡状态。特点:降、泻,即向下运动,排出经血。治以活血调经,自拟五味调经汤合越鞠丸加减。

3.2 经后期 是阴长时期。目的:精卵的发育成熟,血海(子宫内膜)的充盈,生殖道滋养润泽及全身阴精的滋养等。特点:静、降、藏,较阳长缓慢,运动呈现“7、5、3”奇数律的变化。根据带下的量与质,结合雌激素水平检测值及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变化,又将经后期分为初、中、末三期。临床观察发现,经后初、中期,阴长运动较缓慢平稳,呈现相对“静”的状态,而到经后中末期,阴长明显加快,起伏波动活跃。(1)经后初期:重在阴静奠基。指经净后尚无白带出现的一段时期,2~7天不等,在经后期属于较长的时期,是奠基的重要时期。阴长极为缓慢,几乎处于静的状态。调治以滋阴养血,以阴扶阴,方取加减归芍地黄汤。(2)经后中期:介于经后初期与经后末期之间,此期比经后初期短,但较经后末期长,阴长运动较初期明显,一般可见带下,或中等量带下,其运动方式呈起伏螺旋式,甚至进退形式。调治以滋阴养血,佐以助阳,方取归芍地黄汤合菟蓉散合剂。(3)经后末期:是经后期结束阶段,在整个经后期时间最短,一般仅1~2天,带下较多,甚至见锦丝样改变,其运动形式呈高低起伏,或退或进,进展快,可冲击进入经间排卵期。调治以滋阴助阳、阴阳并调,方取加减补天五子种玉汤。

3.3 经间排卵期 是重阴转阳期。目的:排出卵子受孕。特点:升、开,上升性冲击运动以排出卵子,开放子门迎接精子的到来,为精卵结合受孕做准备。治以补肾活血,重在促排,方取补肾促排卵汤。

3.4 经前期 是阳长时期。目的:助孕调经。特点:动、升、泻,阳长极快。运动呈现“2、4、6、8”偶数律的变化。根据BBT情况可分为前后两个半期。(1)经前前半期:一般是BBT上升呈高温相第6、7天,阳长至重,属于天癸之阳水,阳长运动几乎呈直线上升之状。治以补肾助阳,扶助阳长,方取加减右归饮。(2)经前后半期:也是前人所说的经前期,是重阳维持时期,可有轻微的高低起伏。因为阳长至重,心肝火气偏旺,故临床常见的经前期综合征如经前烦躁、经前乳胀、经前头疼等疾均发生在此期。治以助阳理气,补理兼施,方取毓麟珠合越鞠丸加减。

临床选用此分期法要点:此分期法判断阴阳消长转化更精准化,多数患者均可用,但对于月经周期延长或月经停闭患者更有其优势。此类患者临床多以月经后期、闭经(如现代医学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就诊,我们认为该类患者虽月经延后未潮,但多长期处于经后期,然而,虽同处经后期,不同患者的阴阳之水平及消长转化状态并不相同,为了精准辨治,需要选此分期法,重点辨治在经后期。这一观点在我们对夏老师诊治月经后期学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中得到验证[8]。

4 月经周期分期分时判定

夏氏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对于各月经分期的判定,包含如下具体内容:其一,处于哪个月经分期;其二:各月经分期持续时长,即分时。

4.1 月经分期的判定 除了经间排卵期患者有拉丝样带下及行经期患者有月经来潮外,经后期的3个分期主要根据患者白带的量及质地来判定,经前期的2个分期主要根据患者的BBT高相情况来判定。经后期:(1)经后初期:经净后尚无白带出现的一段时期;(2)经后中期:一般可见带下,或中等量带下;(3)经后末期:带下较多,甚至见锦丝样改变。经前期:(1)经前前半期:一般是BBT上升呈高温相第6、7天;(2)经前后半期:BBT上升呈高温相第8天至开始下降,月经来潮。

4.2 月经分期分时与奇偶数律 这与夏老师提出的“7、5、3”奇数律及“2、4、6、8”偶数律关系密切。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整个月经周期除经前期属阳外,其他如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等均属阴,这与女子以阴为主相吻合。阴长依赖于阳,奇数属阳,偶数属阴,阴长赖于奇数,奇数推动阴长,反之,阳长赖于偶数,偶数推动阳长,阴阳互依,推动阴阳消长更替,阴阳消长转化形成月经周期及生殖发育过程[9]。从整体而论,女子属阴,月经周期多属阴(仅经前期属阳),故月经周期及生命节律更多地赖阳推动,此即阴赖阳生,女性所属数律为奇数,依据其正常月经周期中各自的行经期天数来确定,如行经期为3天即3数律,行经期为5天即5数律,行经期为7天即7数律[9]。在女性月经周期节律及生殖节律演变中,有两个转化时期,即经间排卵期与行经期,是阴阳交替时期,同样体现以阴为主,以“7、5、3”奇数律为主。但在经前期以阳长为主,阳赖阴长,故体现偶数律,以“2、4、6、8”偶数律为主。因为阳长者,可用测量BBT观察高温相的变化来了解阳长的健康与否,一般BBT高相均需维持12天才算达标。但有的人需达到14天,或者16天,亦有少数人需达18天,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才能算作阳长健康。因此,夏老师认为“7、5、3”奇数律及“2、4、6、8”偶数律揭示了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形式的时数规律,为推导演算阴长及阳长的各式数律提供依据,可因势利导,掌握关键时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4.2.1 月经分期分时与奇数律 3数律,经后期亦为3的倍数,经间排卵期与行经期一样,属于转化期,一般也为3天,真正峰值排卵仅1天;5数律,经后期亦为5的倍数,经间排卵期多为5天,真正排卵仅1天;7数律,经后期亦为7的倍数,经间排卵期也多为7天,但亦有3、5天者,同样,真正排卵仅1天。各数律经后期阴长形式及天数见表1、表2、表3。

从表1可以看出,Ⅰ式是阴长的主要形式,其初期、中期较长,近末期突然上升,在初期和中期,阴为低、中水平,有所起落。Ⅱ式临床上较少见,但在一些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常见,主要是阴长不及或病因干扰,导致阴长延缓,经后期延长7天,但仍从低、中水平阴向高水平重阴冲击进入排卵期,这一现象可从雌激素检测、带下情况及BBT低温相波动中反映与证实。

表1 7数律经后期阴长形式及天数 单位:天

从表2可以看出,Ⅰ式是阴长的主要形式,其初期、中期较长,末期较短,仅1天。在初期和中期,阴长有所起落,但近末期高水平阴时,阴长呈现突然上升状,抑或持续上升,近高水平重阴,与经间排卵期相连。Ⅱ式在一些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常见,主要是阴长不及或病因干扰,导致阴长延缓,经后期延长1个或2个5天,但仍从低、中水平阴向高水平重阴冲击进入排卵期。Ⅲ式主要是阴长基础好,其初期、中期时间短,初、中期各2天,末期1天,阴长突然上升至高水平进入经间排卵期。

表2 5数律经后期阴长形式及天数 单位:天

从表3可以看出,Ⅰ式是阴长的主要形式,符合月经周期阴半月的要求。其初期、中期较长,末期较短,仅1天,或者2 天,而在初、中期低、中水平阴时亦有一定起落,可有4 次小波浪,再进入经间排卵期。Ⅱ式基本与Ⅰ式相同,但在初期、中期阴长至低、中水平过程中少一次波浪状,即达到高水平重阴。Ⅲ式属于阴长不及,或恢复过程中反复性大,使阴长波动大,阴长缓慢,较正常延后1~3 个3天,才达到高水平重阴进入经间排卵期。此式介于生理与病理之间。Ⅳ式少见,主要是阴长基础好,其初期、中期短,初、中、末期各1天,即阴长至高水平重阴进入经间排卵期,使月经周期亦大为缩短,但仍属于生理范畴。

表3 3数律经后期阴长形式及天数 单位:天

4.2.2 月经分期分时与偶数律 运用BBT观察高温相,评定所属“2、4、6、8”偶数律。2数律,常见,BBT高温相为规律的12天或14天。4数律,BBT高温相12天或16天为主,兼见13天、15天、17天。6数律,少见,BBT高温相为规律的12天或18天。8数律,更少见,BBT高温相以16天为主,且有一定规律性。这4个偶数律均在经前前半期的前6~7天即阳长达重,转入经前期后半期,重阳维持时间7~10天及以上。详见表4。

5 结语

夏氏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是夏老师在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继承中医传统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和时代特征,遵循“临床-理论-临床”原则,守正创新,以新理论、新学说来指导和解决临床问题,发展、完善和创新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的具体体现。临证具体运用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非七期分法就是最好的。如患者月经周期规律或较短,无不适,可选择四期分法;如患者月经周期规律,但经前期后半期(经前1周左右)常可见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夜寐较差、头昏腰酸等反应和症状时,可选择五期分法;如患者月经周期长或闭经,可选择七期分法。此外,经后期有3个分期,重在经后初期及经后中期。因为经后末期最短,多为1~2天,且带下较多,甚至见锦丝样改变,与经间排卵期相接,治法及方药亦相近。因此在诊治以经后期延长为特征的月经后期、闭经等一类疾病时,治疗重点在经后期之经后初期及经后中期,主要根据带下情况判断患者处于经后初期还是经后中期,再根据患者所属数律,判定阴长形式及天数时长,遣方用药,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排卵期月经周期奇数
排卵期出血也要重视起来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回事
排卵期女性身体的四个改变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排卵期女性警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