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8-11沈华中朱靖环华为b高耸赵燕昊怀海华张良成王其飞b
沈华中 ,朱靖环 ,华为b ,高耸 ,赵燕昊 ,怀海华 ,张良成,王其飞b∗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b 浙江省数字旱粮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2.嘉兴市勤丰种业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16;3.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4.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599;5.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嘉兴 314016)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平坦的地势和适宜的气候为发展小麦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并使其成为浙江省小麦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位居浙江省第一位[3]。小麦作为嘉兴市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较广,全市7 个县 (市、区) 均有种植小麦的传统,近年来嘉兴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维持在4 万hm2左右,约占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的48%。2020 年,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6 万hm2,占浙江省小麦面积的49.37%;总产量达到19.87 万t,占浙江省小麦产量的48.72%。在全市7 个县 (市、区) 中,小麦种植规模最大的为平湖市,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嘉兴市的25.43%和26.49%;小麦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为平湖市、南湖区和秀洲区,2020 年小麦单产在4 470.06~4 599.60 kg·hm-2,平均较浙江省单产高出4.21%;小麦人均产量较高的为平湖市,2020 年人均产量达到101.18 kg,较嘉兴市人均产量高出46.54%。
小麦的生产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嘉兴市小麦的生产发展经历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鉴于当前在嘉兴市小麦生产发展过程的现状分析和趋势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可供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因此,在新形势下,全面回顾2006—2020 年嘉兴市小麦生产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系统分析嘉兴市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深入探究未来嘉兴小麦生产发展的方向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提升嘉兴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嘉兴市小麦生产变化
1.1 种植面积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嘉兴市的小麦种植面积主要经历了3 个历史阶段,分别为逐步上升阶段(1990—1999 年)、急剧下 降阶段 (2000—2004年) 和恢复性增长阶段 (2005—2020 年)。20 世纪90 年代,随着稻麦轮作模式由原先的 “大麦+早稻+晚稻” 逐步转变为 “小麦+晚稻”,嘉兴市的小麦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1999 年小麦面积达到31 060 hm2[4],年均增长达10.69%;到了21 世纪初期,由于粮食种植效益较低,市场机制重组资源配置,小麦种植面积开始急剧下降,至2004 年下降至最低的7 380 hm2,较1999 年面积降低了23 680 hm2,年均降幅达24.98%;2004 年后,随着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并重提振兴 “三农” 的发展战略,以及各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实施,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态势得以扭转,全市小麦生产开始恢复性增加,至2013 年小麦种植面积已恢复至28 660 hm2,当年浙江省政府出台 《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 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至2017 年小麦种植面积首次突破了40 000 hm2。2020 年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近30 a 来最高的46 090 hm2,较2004 年种植面积增长了38 710 hm2,年均增长达到12.13%,小麦生产迎来了新的春天。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的现状和演变趋势,根据嘉兴市统计局资料,对2006—2020 年嘉兴市的小麦面积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从表1 可以看出,2006—2020 年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 年达到46 090 hm2,比2006 年增加了34 270 hm2,年均增幅为2 450 hm2,年均增长达到2.14%。2016—2020 年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平均在42 660 hm2。从面积占比上看,嘉兴市小麦面积占浙江省小麦面积的比例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6 年的26.01%上升到2020 年的49.37%,2016—2020 年平均占比为47.37%,为浙江省小麦生产的主产区。
表1 2006—2020 年浙江省、嘉兴市小麦的生产概况
为全面了解嘉兴市各县 (市、区) 的小麦种植情况,我们对2016—2020 年嘉兴市7 个县 (市、区) 的小麦种植面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由表2 和图1 可以看出,在各地区中,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为平湖市,其种植面积占嘉兴市小麦面积的25.43%,占浙江省小麦面积的12.0%,2016—2020 年平均种植面积为10 849 hm2,2020 年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1 130 hm2;小麦种植面积第二大的为海盐县,2016—2020 年的平均种植面积为7 873 hm2,占嘉兴市小麦面积的18.46%,占浙江省小麦面积的8.7%,2020 年小麦种植面积达到7 990 hm2;除此之外,秀洲区和嘉善县小麦种植面积也较大,常年稳定在6 000~7 000 hm2;南湖区、海宁市和桐乡市小麦种植面积则相对较小,常年稳定在3 000~5 000 hm2。
表2 2016—2020 年嘉兴市各县 (市、区)小麦的生产概况
1.2 产量
从表1 可以看出,2006—2020 年嘉兴市小麦总产量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年均增幅为1.07 万t,2020 年小麦总产量达到19.87 万t,约占浙江省小麦总产的48.70%。从产量占比上看,嘉兴市小麦总产量占浙江省小麦总产量的比例呈平稳上升的趋势,2016—2020 年小麦总产量占比稳定在48%左右。根据2016—2020 年的统计数据,在嘉兴市各地区中,平湖市小麦总产量最高,约占嘉兴市小麦总产量的26.36%,约占浙江省小麦总产的12.04%,年平均总产量为4.54 万t,2020 年小麦总产量达到5.14 万t;秀洲区、嘉善县和海盐县的小麦总产量常年稳定在2 万~4 万t,南湖区、海宁市和桐乡市小麦总产量则常年稳定在1 万~2 万t (表2,图1)。
图1 2016—2020 年嘉兴市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区域分布情况
从单位面积产量上看,嘉兴市小麦单产呈现波动状态,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丰产年份小麦单产水平可以达到4 500 kg·hm-2以上,如2008 年小麦单产达到峰值水平 (4 548.87 kg·hm-2);而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小麦单产则会受到较大影响,如2016 年小麦赤霉病大暴发,小麦单产跌到最低水平 (3 183.56 kg·hm-2),总产量较2015 年减产25.73%。总体而言,嘉兴市小麦单产能够维持在4 000 kg·hm-2左右,2006—2020 年平均为4 121.85 kg·hm-2,比浙江省小麦单产高出7.43%。在嘉兴市各地区中,南湖区、秀洲区、平湖市和桐乡市的小麦单产高于嘉兴市平均水平,其中平湖市单产水平最高为4 156.00 kg·hm-2,较嘉兴市高出3.95%,2020 年达到4 616.85 kg·hm-2;嘉善县、海宁市和海盐县的小麦单产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其中海盐县单产水平最低,为3 801.73 kg·hm-2,较嘉兴市平均水平低4.92%,2020 年单产为3 989.70 kg·hm-2(表2,图2)。
从人均产量上看,2006—2020 年嘉兴市小麦人均产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年均增幅为2.81 kg,2020 年人均产量达到54.09 kg,是浙江省小麦人均产量的6.72 倍 (表1)。在嘉兴市各地区中,平湖市、秀洲区、嘉善县和海盐县的小麦人均产量高于嘉兴市平均水平,其中平湖市小麦人均产量最高,为90.85 kg,较嘉兴市高出47.29%,2020 年达到101.18 kg;秀洲区、嘉善县和海盐县的小麦人均产量在60~80 kg。南湖区、海宁市和桐乡市小麦人均产量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其中桐乡市小麦人均产量最低,为19.88 kg,较嘉兴市平均水平低58.49%,2020 年人均产量为20.64 kg (表2,图2)。
图2 2020 年嘉兴市小麦种植情况区域分布
1.3 品种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嘉兴市小麦种植品种经历了由本省自主培育品种为主导到以扬麦系列品种为主导的演变过程。20 世纪80 年代,嘉兴市小麦种植品种主要以本省自主培育的小麦品种浙麦1号和浙麦2 号为主导,此外还有扬麦4 号、百泉3039、扬麦1 号、扬麦3 号、鲁麦1 号和浙麦3 号等。20 世纪90 年代,嘉兴市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主要包括浙麦1 号、浙麦2 号、扬麦5 号、扬麦158、钱江2 号、徐州21 号、钱江3 号和扬麦4号,这段时期浙麦1 号和浙麦2 号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扬麦系列品种已经开始慢慢挤占市场。2000—2010 年,浙江省自育小麦品种到了更新换代的时期,后继品种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于是不得不从同一麦区的邻近省份进行品种引进,由此以扬麦158 和扬麦12 号为代表的扬麦系列品种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导品种,此外,浙麦1 号、浙麦2 号、温麦10 号、浙丰2 号、浙麦6 号和钱江3 号等本省品种也有种植。2010—2020 年,浙江省自育小麦品种退出市场,以扬麦系列品种为代表的外省品种全面占据嘉兴市小麦生产的主导地位,包括扬麦12 号、扬麦11 号、扬麦20、扬麦158、扬麦18、扬麦19、扬麦13 号、扬麦14 号、扬麦23、扬麦24、扬麦25、扬麦28 等,其次还有以苏麦188 为代表的苏麦系列、以扬辐麦2 号为代表的扬辐麦系列、以宁麦24 为代表的宁麦系列、以镇麦12 为代表的镇麦系列等,由此导致嘉兴市小麦种植品种出现了 “多、乱、杂” 现象。
2 嘉兴市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特点分析
小麦的适应性较强,在嘉兴市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境内的7 个县 (市、区) 均有种植小麦的习惯,小麦产区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根据2016—2020 年嘉兴市统计资料分析,以7 个县(市、区) 为基本单元,分别以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为指标对嘉兴市小麦种植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其区域特点进行分析。图2 展示了2020 年嘉兴市各地区的小麦种植情况的区域热图,表2 显示了嘉兴市各地区2016—2020 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平均值。
以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为指标可将嘉兴市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3 个梯次 (表2,图2)。第一梯次为平湖市,其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 000 hm2,产量超过4 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嘉兴市的25.43%和26.33%,占浙江省的12.0%和12.7%;第二梯次的小麦种植面积在6 000~10 000 hm2,产量在2 万~4 万t,主要包括秀洲区、嘉善县和海盐县3 个地区;上述2 个梯次的4 个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嘉兴市的73.27%和73.20%,占浙江省的35.1%和34.7%,为嘉兴市乃至浙江省的小麦主产市区 (表2,图1)。第3 梯次主要包括南湖区、海宁市和桐乡市,其小麦种植面积在5 000 hm2以下,产量在2 万t 以下,小麦种植面积分别占嘉兴市的8.95%、9.61%和8.16%,小麦产量分别占嘉兴市的9.22%、9.40%和8.02%。总的来说,现阶段嘉兴市小麦生产形成了以平湖市规模最大,秀洲区、嘉善县和海盐县规模占优的基本格局。
以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可将嘉兴市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3 个梯次 (表2,图2),第一梯次包括平湖市、南湖区和秀洲区3 个地区,2016—2020 年的平均单产均超过4 050 kg·hm-2,2020 年小麦单产在4 470.06~4 599.06 kg·hm-2;第二梯次包括嘉善县和桐乡市,2016—2020 年的平均单产均在4 000 kg·hm-2左右,2020 年嘉善县和桐乡市的小麦单产分别为4 211.21 kg·hm-2和4 157.13 kg·hm-2,第三梯次包括海宁市和海盐县,2016—2020年的平均单产均低于4 000 kg·hm-2,2020 年海宁市和海盐县的小麦单产水平分别为3 880.86 kg·hm-2和3 989.74 kg·hm-2。
以人均产量为指标可将嘉兴市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3 个梯次 (表2,图2),第一梯次为平湖市,2016—2020 年的小麦人均产量超过90 kg,2020 年小麦人均产量达到101.18 kg;第二梯次为秀洲区、嘉善县和海盐县,2016—2020 年的小麦人均产量在60~90 kg,2020 年小麦人均产量分别为77.20 kg、71.13 kg 和83.24 kg;第三梯次2016—2020 年的小麦人均产量均低于40 kg,包括南湖区、海宁市和桐乡市3 个地区,2020 年小麦人均产量分别为38.88 kg、25.95 kg 和20.64 kg。
3 嘉兴市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繁多,本省自育品种匮乏
自21 世纪初开始,浙麦1 号、浙麦2 号、浙丰2 号和温麦10 号等浙江省主栽品种相继退出市场,加之小麦育种研究进展缓慢,一时间适合本省生态环境的自主选育品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以扬麦系列为代表的外省品种纷纷被引进了过来,由此导致目前生产上小麦品种出现了 “多、乱、杂” 现象,优势品种不突出,自主选育品种匮乏。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大部分引进的外省品种均无法发挥其生产潜力,病害较为严重,品种质量也参差不齐,与其对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亦是缺乏,严重影响了嘉兴地区小麦的安全生产。
3.2 播期偏晚,播种量偏大
现阶段,嘉兴市的耕作模式主要以 “小麦+晚稻” 为主,随着大面积晚稻品种的推广种植,水稻的收获期一再推迟,严重影响了小麦等后茬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使得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播种期普遍偏晚,播种量偏大,遇到雨水等不良天气,部分麦田的播期甚至延迟到1 月份。过迟播种不但浪费种子增加投入,而且还容易导致弱苗、群体过大、抗倒伏和抗寒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小麦的丰产稳产。
3.3 病害频发,防治不及时
嘉兴市地处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生育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小麦生产容易遭受赤霉病、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影响[5]。其中,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嘉兴市小麦生产的首要病害,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若防治不及时,不仅会造成减产,而且其产生的呕吐毒素 (DON) 还会导致面粉和饲料的严重污染[6-7]。近年来,嘉兴地区小麦赤霉病呈常有发生、偶有暴发的趋势,种植者对该病害的防治意识还有待加强。部分农户重治不重防,见病才用药,导致防治不及时,错失了最佳的防治时间;还有部分农户为节省成本,出现了防治不彻底、不全面,防治效果差等问题。
3.4 单产水平低,与外省差距大
嘉兴市小麦的单产水平在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丰产年份甚至能够达到4 500 kg·hm-2以上,如2008 年小麦单产达到4 548.9 kg·hm-2;而赤霉病流行年份单产水平则较低,如2016 年小麦单产仅有3 183.60 kg·hm-2。总体上来看,嘉兴市小麦单产能够维持在4 000 kg·hm-2左右,2016—2020 年平均单产为3 998.25 kg·hm-2。但是,与同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江苏、安徽等地区相比,单产水平差距显著。2016—2020 年,安徽省小麦单产平均达到5 767.95 kg·hm-2,江苏省小麦单产平均达到5 432.25 kg·hm-2,而与嘉兴毗邻的苏州市小麦单产平均也达到4 581.00 kg·hm-2,嘉兴市小麦的单产水平分别较安徽省和江苏省低30.68%和26.40%,较毗邻的苏州市低13.39%。
3.5 农田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近年来,嘉兴市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建设项目使得农田的基础设施得以明显改善,小麦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提升[8]。但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资金投入有限、建设内容不全、后期管护不到位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麦田出现排渠损坏,排水不畅,进而导致严重渍害或旱苗等现象,农田抵御干旱或渍害等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还有部分麦田土壤质量较差,包含较多的石块、石子和一些垃圾废弃物等,严重影响小麦的根系发育,进而导致减产。
4 嘉兴市小麦生产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嘉兴市作为浙江省小麦的主产区,应充分发挥气候和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小麦品种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现阶段,在浙江省自主小麦品种严重匮乏,外省引进品种 “多、乱、杂” 的背景下,应尽快确立适应嘉兴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势主栽品种,普及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适宜嘉兴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高产、抗倒伏、早熟和抗赤霉病等方面应具有突出优势,其中抗赤霉病和抗倒伏尤为重要。根据不同县 (市、区) 的地理位置、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等情况,应对现有区域布局进行进一步的划分,确立不同区域最适宜的小麦品种,扭转因盲目选种造成减产的局面。如针对不同轮作模式的地区,在茬口较早的田块宜选择高产抗倒伏的品种,茬口较晚的田块则侧重选择生育期短、抗病性好的品种;还有部分海涂地、盐碱地以及水资源丰富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品种选择上宜选择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的品种。
4.2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小麦生产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也是提高小麦生产能力的保证[9]。根据嘉兴市的生态特点和小麦生产现状,组织开展小麦全程机械化、规范化播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气象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通过宣传、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切实提高小麦关键生产技术的普及率,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播种技术方面,要创造条件,适期适量适墒播种。墒情好坏、播期早晚和播种量大小是培育冬前壮苗、实现一播全苗、建立适宜群体结构和保证安全越冬的关键,也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前提。一般而言,杭嘉湖平原地区小麦的最适播期应掌握在10 月下旬到11 月中旬为宜,注意晚稻品种的选择,避免接茬过晚而错过适播期;播种时的土壤墒情应掌握在相对含水量70%~75%,水分过多应注意排水降渍,创造适墒;每667 m2播种量应控制在13 万~18 万苗为宜,具体应根据品种特性、播种早晚和地力水平等确定,播期晚于适播期、土壤肥力不够等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在施肥技术方面,要建立减量增效的科学施肥体系。肥料是保障小麦丰产稳产的关键,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实行精准精量的科学施肥是未来小麦生产发展的趋势。农业部门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小麦生产相关的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缓释肥减施增效技术等,各县(市、区) 应结合实情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和施肥习惯等,确定高、低、中产田块,以省、市主要农作物肥料的主推配方为基础,对不同目标田块制定个性化的肥料配方,避免盲目施肥造成减产或环境污染,达到 “以地定产、以产定肥” 的科学施肥效果。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以赤霉病为主,实现一喷多防。嘉兴地区小麦生育期内雨水多,湿度大,病虫害频发,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十分必要。影响嘉兴市小麦生产的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和吸浆虫等,其中赤霉病的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在病虫害防治上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重点,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和吸浆虫等;防治时间一定要及时,从小麦始花期开始,以首次见到花粉时防治为最佳,坚持 “适期预防,见花打药,一喷多防” 的原则;防治次数以1~2次为宜,如遇连阴雨天气可追加防治。
在气象灾害防控方面,要及时清沟理墒,防止渍害倒伏。嘉兴地区雨水充沛,小麦生长容易遭受渍害影响,及时地清沟理墒对于促进小麦根系发育、防止早衰、防止渍害、防止倒伏和减轻病虫害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麦田内外沟渠应及时清理疏通,确保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
4.3 加强科研攻关,加快育种创新
浙江省、嘉兴市财政科技计划应加大对小麦的科研投入,大力支持小麦新品种研发和优异种质创新,强化小麦育种创新能力,在提高单产水平、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和提升小麦品质等方面取得突破,尽早培育一批适宜嘉兴地区种植的特色优异小麦新品种,扭转长期以来小麦品种依赖外省引进的局面,打破当前因环境适应性导致外省引进品种无法发挥生产潜力的窘境。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小麦生产加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或研发基地,鼓励其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推进小麦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对小麦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4.4 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嘉兴地区贯彻落实的各项与小麦生产相关的支持保护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壮大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有效地推动了小麦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10]。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小麦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包括农业投入政策、价格支持政策、农业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等,为小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农业投入政策方面,要整合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包括加强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强化小麦科技创新和推广、增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小麦主产区的利益补偿等内容。在价格支持政策方面,坚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同时要不断完善小麦收储制度,着力构建多渠道收购和多元化收储体系。在农业补贴政策方面,要持续完善农民收入补贴和农业生产性补贴政策体系,包括小麦生产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科研与技术推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小麦保险保费补贴、小麦产业发展补贴等内容。在金融保险政策方面,应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小麦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小麦产业信贷保障和保险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小麦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等。
4.5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小麦生产发展
一是要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普及小麦种植新技术,推广小麦特色新产品;二是要加强科技培训,通过走村入户、现场培训、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队伍等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农技服务队伍,培育一群会种田、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三是要建立模范效应,通过创建一批高标准的小麦高产示范方、攻关田,树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的 “标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户科学种田,逐步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四是要举办特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小麦高产示范观摩会、小麦生产技术交流会、小麦特色产品展销会、小麦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小麦生产,踊跃参与小麦产业开发,促进小麦产业积极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