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经验

2022-08-11谢彦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泰兴市产业园园区

文│谢彦(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2020年4月,江苏省泰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园区位于泰兴市北部,涉及“三镇一乡一园”,即新街镇、元竹镇、宣堡镇、根思乡4个乡镇以及农产品加工园区,总规划面积14.5万亩,现有农户38560户。园区聚焦生猪和银杏两大主导产业,2022年1月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产业园着力打造成“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生猪高质量稳产保供的样板区、银杏三产深度融合的引领区、种养结合生态绿色发展的标杆区”。

一、创建成效

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101.33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91.23亿元,实现了预期创建目标。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产值与总产值之比达到90%,劳动生产率达56.14万元/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及配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贸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5.1∶1。科技装备水平区域先进,高标准农田比重较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45%。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全面建立控制高毒农药使用、化肥减量、节约用水的制度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9.86%,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联农带农作用显著,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33%。

二、主要做法

1.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养殖规模化、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粪污资源化,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先进育种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不断向产业园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加工环节不断强化,营销环节不断优化,农民就业增收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园现有生猪养殖场户610家,存栏生猪19.8万头,年上市生猪37万头,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90%,生猪产业总产值78.92亿元。园区银杏常年定植数62.8万株,白果产量5300吨,综合产值12.31亿元。畜禽养殖和银杏生产总体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101.33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91.23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9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72.6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5.1∶1。

(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江苏海泰畜牧业有限公司和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产能都已达到10万头以上。江苏海泰畜牧业有限公司新引进母猪7000多头。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母猪4000多头;江苏融港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目前已引进苏紫黑猪种猪1200头,年产1万头优质二元母猪(相当于提供20万头以上商品苗猪的生产能力)。

(2)屠宰能力不断加强。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原屠宰生产线规模基础上升级改造关键设备,新引进自动机器人劈半斧和劈半锯、自动液压式剪头钳等等,改扩建污水处理系统,公司日屠宰设计能力达到1万头,实现年屠宰猪白条肉25万吨。

(3)带动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园形成了以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永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超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畜禽加工产业,以泰兴市九鼎饲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产业,畜禽(食品)加工产值已达58.08亿元。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电商服务平台28家,培育电商特色村5家,电商培训3000多人次,电商交易额达5.99亿元。

(4)休闲观光产业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园区内的江苏鲜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超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已建有参观长廊、展厅和科普实验室,工业化场景的农业旅游基地模式初见成效。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主题创意农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模式逐渐成熟,以“生‘泰’田园里,振‘兴’梦乡行”为推介词,打造泰兴特色乡村寻梦之旅二日游、泰兴银杏森林康养二日游和四季特色乡村银杏森林康养三日游,其中三日游线路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并在省乡村旅游节发布。产业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1.4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近5000人。

2.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园内设立农业科技孵化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的深度融合。园区投入科研经费50154万元,专家团队数量21个,智能农机精准作业面积27200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6.45%,冷库总库容2.84万吨,冷藏车总箱容0.73万吨。

(1)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科研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成立泰兴市生猪健康养殖暨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联盟、泰兴市银杏产业联盟,引进农业新品种34个、新技术43项,推广“苏紫黑猪”等新优品种,组织试验研究10项,产业园良种覆盖率达99%,农业科技贡献率达80%。

(2)建设科技研发平台。成立产业园专家工作站,在生猪品种改良、饲料研发、技术推广、智慧养殖等方面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21所科研教育单位建设合作平台,进行广泛合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成8个离岸孵化基地。

(3)推进科技人才培育。园内现有专职农业科技人员258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围绕两大主导产业,举办培训班48期,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6292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育9249人次,为泰兴市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高素质农民。

(4)推动生产经营数字化。生猪养殖产业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数据采集及传输设备,规模养殖场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建设产业链数据信息平台,对园区内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数据监管、汇集、分析,识别主导产业生产潜在风险并进行预警。建设智慧园区指挥决策中心及专家远程问诊系统,通过指挥大屏管理对主导产业三产融合状况进行管理。通过VR技术,一站式体验生猪、银杏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程度。

3.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培育粪污处理服务组织、开展科学施肥试验,园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9.86%。

(1)提升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水平。制定《泰兴市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银杏、萝卜、梨等农田应用测产试验,通过采样测土,推广使用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实施精准施肥,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7%,化肥使用量削减19.19%,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50%。

(2)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制定《泰兴市畜禽养殖布局调整优化方案》,构建“户用蓄粪池+大田调节池+还田”粪污治理模式,构建“猪-沼-果(蔬、粮)的“洋宇”粪污治理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园区生猪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7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膜及药肥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3)建立资源节约利用监管机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健全与总量控制、环评、排污收费和许可证制度相衔接的配套制度,园区污水处理能力由原先日污水处理规模5000立方提高到每天15000立方米,节水灌溉覆盖率80%。

师:为更方便地使用工具,有必要对量角工具进行适当改造。如:标上刻度,把刻度线统一长度,去除边角和太过密的射线。

(4)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构建园区、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化战略,整合产业园内现有众多品牌,打造具有泰兴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百汇农发、澳华农牧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省级名牌农产品等品牌认证,产业园内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2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各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0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占比达80%。

(5)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规范的农业投入品生产记录档案,完善专业的质量检测机构,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

4.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1)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构建企业与周边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均沾”利益共同体,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基地农户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就业人数近2万人,2021年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7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由江苏洋宇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了泰兴市洋宇生态农牧产业化联合体,实行订单养殖、种植,实现保护价收购,与周边265户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洋宇公司结合“党建+扶贫”项目,与6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在园区租赁500亩耕地种植“苏翠1号”梨,发展果园及林下经济,带动6个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带动低收入户用工150余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企业与合作社融合,园区内现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专业合作社201家、家庭农场160家,农户入社比例达100%。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成立“禾侬星创”创业创新平台,孵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在园区、企业家、专家学者之间搭建低成本、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双创服务平台,为园区周边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及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服务,2021年吸引了2216人返乡下乡创业。

(4)建立村企联结机制。制定《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的奖补政策,园区50个村与大中型企业结对,建立健全村、企、民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园内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77.13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48%。

5.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6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000万元,整合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48亿元,撬动金融社会资本54.07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215.25%。

(1)制定用地保障政策。针对园区发展出台“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专项用地政策,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园内的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园区创建以来,新增建设用地174.34亩,新增设施农用地220.5亩。

(2)创新财政支持政策。制定《关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奖补意见》《促进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举措》等一系列政策,对园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创牌、电商发展、稳产保供等重点倾斜支持,全年发放各类奖补资金451.04万元。

(3)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给予奖励,已发放各类奖励200多万元。

(4)出台科技支持政策。制定《关于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泰兴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5)配套金融支持政策。出台《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抗疫情渡难关保供应的意见》《泰兴市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加快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扩大农业信贷担保金,帮助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引进金融信贷投入1 4 亿元,社会资本投入40亿元用于扶持园区创建工作。

(6)完善基础设施政策。整合各类专项配套资金10.4亿元,其中用于道路桥梁河道整治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6.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首次拨款1420万元用于完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

三、未来展望

下一步,泰兴市将进一步创新产业园发展新模式,扎实做好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更多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创新投入方式,通过积极组织银企对接、组建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担保公司、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等,强化对现代农业园区的金融支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园建设、运营保障水平。

2.实施市场导向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培育壮大园区特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提高市场供应的精准率,推动产业园更好发展。

3.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围绕生猪、银杏产业,把生产“优质、安全、生态”的农产品,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主导产业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培植畜禽加工、银杏开发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园经济效益,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猜你喜欢

泰兴市产业园园区
泰兴市虹桥镇开展电气线路专项整治
点菜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军旗下的少年——泰兴市鼓楼小学少年军校品牌探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