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体操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疼痛的影响
2022-08-11郭晶
郭晶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山东平原 253100)
子宫肌瘤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引起阴道出血、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若病情持续进展,肌瘤会逐渐压迫直肠组织、膀胱等,导致排尿困难、排便疼痛等,如不及时治疗,甚至还会影响生育功能,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1]。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肌瘤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术中建立气腹使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对膈神经造成刺激,导致不同程度的术后肩颈、肋间疼痛。此外,麻醉、手术创伤、围术期禁食、术中胃肠暴露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造成肛门排气延迟、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2]。康复体操主要通过全身运动来促进气体排出,利于缓解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低频电刺激是一种物理疗法,可借助低频电流刺激相关部位,促进局部微循环,加快相关功能恢复[3]。目前,临床关于二者联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2 例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究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体操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 例。观察组年龄33~57 岁,平均年龄(46.05±4.87)岁;病程6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69±0.41)年;肌瘤直径2.4~5.3 cm,平均直径(3.82±0.36)cm;体质量指数19.3~25.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52±0.45)kg/m2;11 例多发肌瘤,17 例单发肌瘤,2例浆膜下肌瘤,16 例肌壁间肌瘤。对照组年龄31~58 岁,平均年龄(45.86±4.57)岁;病程5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73±0.50)年;肌瘤直径2.1~5.6 cm,平均直径(3.91±0.41)cm;体质量指数19.8~25.1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64±0.58)kg/m2;12 例多发肌瘤,18例单发肌瘤,1 例浆膜下肌瘤,15 例肌壁间肌瘤。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中子宫肌瘤的相关诊断标准;经CT、超声检查结合体格症状等确诊,并伴有白带增多、月经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符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并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遵照自愿原则,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恶性子宫肌瘤;存在其他妇科疾病;存在认知、交流障碍;存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康复体操锻炼,具体如下:(1)床上康复操。①术后6 h,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双脚并拢,尽力绷直脚面,双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确保与身体贴紧,掌心向上,用力撑开肩膀,使后背与床紧贴,然后挺胸行腹式呼吸。②嘱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掌沿腰部向头顶方向伸直,尽最大能力上举双上肢坚持10 s,缓慢还原。③协助患者取坐位,嘱其双手掌交叉放在后脑勺,头部前倾向下尽可能使下颌靠近前胸。④协助患者平卧,嘱其双腿伸直绷紧,左右腿依次升直抬高30°,双腿交替进行;曲双腿,双脚上抬,脚面紧绷与床面平行,坚持10 s 后放下,然后立即抬高臀部,坚持10 s 后放下。(2)床下康复体操。协助患者取站立位,嘱其先进行深呼吸、头颈环绕、扩胸运动等热身运动,10 min 后进行锻炼。①嘱患者双手背后,抬头挺胸10 s 恢复原位,进行扩胸运动。②嘱患者双手相扣上举伸过头顶,10 s 后复原。③嘱患者双腿分开站直,身体前倾,双手相扣向下按,直至最大程度;之后协助其坐在病床上,双腿伸直合拢,双手放在小腿的两侧,上身缓慢前倾直至最大耐受程度,坚持10 s后复原。康复体操共8 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 min,术后当天锻炼2 次,之后每天锻炼1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干预,具体如下:使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武汉弘景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EVA-C830 型,鄂械注准20142091557),清洁专用电极片,然后将3 组电极片以顺时针方向贴在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接通电源并设置脉宽为120~350 μs、频率为50~120 Hz,干预30 min;待腹部理疗结束后,嘱患者休息20~30 min,再次清洁电极片,并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肩胛、肋间疼痛明显处,设置脉宽为120 μs,频率为80 Hz,干预15 min。低频电刺激干预每天2 次。
两组均干预3 d。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干预前(术后6 h)、干预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患者进行评价,由患者在10 cm 标尺上标注肩颈、肋间部位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 分为重度疼痛,评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微。(2)康复进程: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肠粘连、肠梗阻、感染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VAS评分、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采用t 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术后肩颈、肋间疼痛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术后肩颈、肋间疼痛VA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对比[(),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2.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表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良性病变,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减轻相关症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特点,已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6]。然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是膨胀介质,被腹膜吸收后会在局部组织内堆积乳酸,形成酸环境,刺激膈肌神经的同时牵拉脏器与腹壁,引起疼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兴奋交感神经,增加机体耗氧量,不利于术后恢复,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7-8]。
康复体操是一种包括上肢、胸腹部、头部及下肢的全身运动,在促进体内残余二氧化碳气体排出的同时还能刺激神经、肌肉,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康复体操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中,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利于胃肠蠕动,进而加快肛门排气、排便,减少肠粘连或肠梗阻的发生。康复体操中的腹式呼吸能通过深度呼吸吐出残留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反复拉伸四肢可增加腹膜吸收面积,加快二氧化碳弥散,减少乳酸堆积,减轻局部疼痛;抬高臀部与双下肢可使腹腔中残留的二氧化碳上升并聚集于盆腔,进一步减轻残留气体对膈肌神经的刺激,有效缓解疼痛。但仅靠康复体操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康复进程方面尚存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术后肩颈、肋间疼痛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术后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体操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术后肩胛、肋间疼痛,促进肛门排气与排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张可等[9]的研究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加快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低频脉冲治疗仪利用专用电极片对腹部(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进行低频刺激,能产生温热效应,加快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体操训练能够减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肩颈、肋间疼痛,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加快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