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一体化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8-11袁蒙蒙杨文义
袁蒙蒙 杨文义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联合微创病区,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胃癌在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于第2位[1]。胃癌化疗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抑郁等不良反应,导致机体消耗增大,营养摄入不足,可引起功能状态恶化,生活质量降低[2]。已有研究表明,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NRS)≥3分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显著升高,表明不良营养状态可加重躯体症状,影响化疗效果[3]。专病一体化护理是指针对某种疾病采取整体化护理干预,其比传统护理模式更加重视患者个体化因素的影响,强调护理的连续性,体现了差异性、综合性及有效性,应用于多种疾病护理中,临床效果已获得认可与肯定[4]。本研究在胃癌化疗患者中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以期为优化胃癌化疗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48例。纳入标准:(1)原发性胃癌初诊,未发现转移病灶;(2)年龄≥18岁;(3)均接受手术治疗,拟行术后化疗;(4)化疗方案均为FOLFOX4;(5)具有正常的交流能力;(6)已知晓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放、化疗治疗史;(2)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3)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4例。观察组男57例,女17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2.63±5.62)岁;体质量指数22.17±1.94;肿瘤分期:Ⅱ期34例,Ⅲ期40例。对照组男53例,女21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53.22±5.72)岁;体质量指数22.31±1.49;肿瘤分期:Ⅱ期36例,Ⅲ期3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向患者详细讲解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包括疲劳、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骨髓抑制等;并遵医嘱实施对症干预。指导化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尽可能食用清淡、易消化、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例如豆类、新鲜水果与蔬菜等),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评估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2.1 评估阶段:实施责任护士连续性排班,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程护理,确保护理的整体性与连续性。患者入院后,采用自制的患者状态评估表调查患者饮食、作息、用药、自我护理能力等基本情况,对患者存在问题进行评估与分类;采用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筛查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导致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取得其主动配合,确立专病一体化工作模式。
1.2.2 行动阶段:根据评估阶段的分析结果确立针对性干预方案,包括:(1)根据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肿瘤病情、化疗情况调整膳食方案与营养素供给量,确保每日能量供给达到30~35kcal/kg。对患者营养指标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当其膳食摄入不足或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立即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并适当补充匀浆膳或短肽型、整蛋白型口服制剂;当患者PG-SGA评分>8分时,立即成立由营养师、临床医师参与的营养干预小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确保营养摄入量与吸收量。(2)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与家属学习疾病与治疗原理,提高自护能力;指导其掌握食品交换法,根据自身饮食习惯适当调整饮食计划,合理控制营养摄入。了解常用食物营养成分;督促患者戒除不良嗜好,建立良好生活习惯。(3)联合家属加强与患者的互动交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讲解典型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乐观面对疾病与治疗;给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提高患者的压力管理能力。
1.2.3 后续阶段:在化疗出院期间,通过微信交流,持续了解患者居家恢复情况,每周电话随访1次,督促患者及家属执行科学的饮食计划,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1.3 评价标准 (1)分别于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磷酸酶酶标法检测CD4+、CD3+、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2)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评估生活质量[5]。该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绪和功能4个维度,采用0~4分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干预后两组血清TP、ALB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2.2 免疫功能 干预后两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2.3 FACT-G量表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FACT-G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FACT-G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与化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效果已获得充分肯定。但由于肿瘤、手术创伤、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患者的机体消耗增加,胃肠道消化及吸收功能变差,机体营养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免疫能力低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的转归[6]。因此,在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加强患者营养摄入,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状态,提高免疫能力,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7]。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T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免疫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促进营养状态的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传统护理模式下,主要采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口头宣传指导,强调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虽然可避免患者错误饮食影响治疗,但由于个体病情与营养状况差异较大,护理措施针对性差,家属与患者重视程度不足,难以达到有效营养支持的效果[8-9]。在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管理模式是一体化责任制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一次性护理操作干预模式,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提供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10]。在评估阶段,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做好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作出全面评价,同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为后续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作好准备,避免常规护理模式下对患者差异性重视不足,仅局限于疾病的护理而忽视患者多元化需求而影响护理效果。在行动阶段,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以及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根据不同患者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具体危险因素,采取多梯度、个体化的营养方案,确保营养的摄入与吸收,这有利于维持机体内负氮平衡,改善细胞代谢,增强重要脏器官功能,从而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11-12]。胃癌患者大部分伴有严重的精神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不良情绪可加重不良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分泌紊乱,造成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诱发免疫失衡[13]。专病一体化护理从整体观点出发,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与放松训练等干预,达到释放负面情绪、改善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14]。在后续阶段,通过随访及时判断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潜在的护理问题,从而确保患者化疗出院期间的居家康复效果。
可见,在胃癌化疗患者中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全面兼顾了疾病治疗、营养管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多方面需求,体现了良好的系统性、专业性与连续性,因此护理效果更加突出,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与免疫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