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CD44V6及N-cadherin表达相关性研究*
2022-08-11贾海全王皓颖
梁 垲 贾海全 王皓颖 刘 鹏 史 源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455000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女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一位并在逐年上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最主要原因,据统计每年全球超过6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占癌症死亡人数6.6%,给女性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1]。有研究报道[2],肿瘤转移是乳腺癌致死的一个重要因素,癌细胞能够从淋巴转移至其他脏器,导致病情恶化。癌细胞浸润转移涉及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黏附因子、蛋白酶等均是参与其中的分子基础,起到重要的作用。EMT过程中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粘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而通过信号通路调节CD44V6等黏附因子的表达,使癌细胞形态、肿瘤微环境发生变化,增强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3]。本研究通过检测E-cadherin与N-cadherin及CD44V6的表达,探讨E-cadherin、N-cadherin及CD44V6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105例女性患者,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30例制作病理切片,其中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4.42±13.86)岁;肿瘤直径>2cm 57例,≤2cm 48例,平均肿瘤直径(3.45±0.86)cm;浸润性导管癌73例,非浸润性导管癌32例;乳腺癌分级:Ⅰ级(低分化)29例、Ⅱ级(中度分化)37例、Ⅲ级(高度分化)39例;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43例、Ⅲ期41例;无淋巴结转移44例,有淋巴结转移61例;癌旁组织选取与癌组织相对应的距乳腺癌肿块边缘>5cm的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取自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病理确诊为正常乳腺组织的样本,均为女性,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5.12±6.34)岁。纳入标准:(1)经病理或影像学证实诊断为乳腺癌,符合WHO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2)符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指南中乳腺癌分级Ⅰ~Ⅲ级及TNM分期Ⅰ~Ⅲ期标准;(3)未见远处肿瘤转移;(4)首次患病,且术前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3)男性乳腺癌患者。本研究所有病例均资料完备,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病患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试剂:10%福尔马林;E-cadherin兔抗人多抗、CD44V6兔抗人多抗、N-cadherin兔抗人多抗均购于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通用SP试剂盒(小鼠/兔链霉卵白素—生物素法检测系统)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
1.2.2 标本常规取材:以10%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处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严格按照SP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判断标准 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表达阳性物质均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阳性染色呈棕黄色颗粒。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无细胞染色为0分,25%以下细胞染色为1分,25%~50%细胞染色为2分,50%以上细胞染色为3分;染色深浅评分:不显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根据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和染色深浅评分乘积作为阳性评分结果:阴性为2分以下,弱阳性为2~3分,中度阳性为4~6分,强阳性为6分以上。
2 结果
2.1 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 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43%、88.57%、100.00%,癌组织阳性率明显较低(P<0.05);CD44V6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19%、8.57%、0.00%,癌组织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N-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10%、20.95%、0.00%,癌组织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表1 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n(%)]
2.2 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表达均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肿瘤大小、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CD44V6及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别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E-cadherin、CD44V6及N-cadherin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n(%)]
2.3 E-cadherin表达与CD44V6及N-cadherin表达相关性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137,P=0.034),与N-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13,P=0.001);CD44V6表达与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00)。
3 讨论
女性乳腺癌大约10%在确诊时发生转移,40%发展为转移性乳腺癌,70%的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发生复发,这些都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因此,对乳腺癌开展疾病监测意义重大。
研究发现[5], EMT与乳腺癌、泌尿上皮肿瘤、口腔鳞状上皮癌等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MT参与的过程中重要的标志为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广泛存在于成熟的上皮细胞中,可调节胚胎组织发育、形成,还参与了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交流,促进细胞黏附、聚集、维持细胞形态。乳腺癌细胞会分泌Twist1、Snail1、Six1等多种转录因子,通过调控TGF-β、WNTs、NOTCH等信号通路抑制E-cadherin等编码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促进黏附连接的降解,同时E-cadherin等蛋白被N-cadherin、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具有更大连接活性的蛋白取代,从而增强细胞运动型,导致细胞分离[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乳腺组织中E-cadherin所有样本中都存在表达,N-cadherin几乎都不表达,而在乳腺癌组织中相反,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N-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说明乳腺癌患者中存在EMT过程。通过对病理结果的分析发现,E-cadherin、N-cadherin表达与肿瘤大小、分级(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现为肿瘤直径越大,E-cadherin阳性表达越低,N-cadherin阳性表达越高;乳腺癌分化程度越高、TNM分期越高,E-cadherin阳性表达越低,N-cadherin阳性表达越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cadherin阳性表达低,N-cadherin阳性表达高,提示E-cadherin、N-cadherin参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且有负相关性。
在乳腺癌细胞病变转移过程中,细胞黏附因子起到重要作用。细胞黏附因子存在于细胞表面,作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外基质之间,作为细胞骨架的功能。CD44V6是CD44的变异体,是高度异质性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可作为透明质酸、纤维连接蛋白等受体,与细胞外基质的透明质酸、纤维连接蛋白等结合,改变细胞的形态和运动,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进入淋巴结生长分化形成转移灶,促进肿瘤细胞的直接扩散,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复发有密切联系[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的CD44V6表达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而且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乳腺癌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肿瘤直径越大、乳腺癌分化程度越高、TNM分期越高、癌细胞转移,CD44V6的阳性表达率越高,提示CD44V6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及癌细胞淋巴结侵袭转移过程,同时与E-cadherin、N-cadherin阳性表达率比较,CD44V6与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预示着CD44V6、E-cadherin、N-cadherin可能共同促进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
综上所述,E-cadherin、N-cadherin、CD44V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彼此之间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防治、诊断、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