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效果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2022-08-11孙玉波仲梅赵金秋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浮针肩部筋膜

颈肩部肌筋膜疼痛是一种由颈肩部软组织损伤后产生的局部肌筋膜慢性疼痛,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不舒、运动无力或受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由于海勤人员的工作较为特殊,工作强度较大,且睡眠不足,会增加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的发病率。以往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但由于起效慢,导致临床疗效不佳。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患者。颈肩肌筋膜疼痛属于中医学中的“肌筋痹”范畴,可通过推拿、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浮针疗法是一种针刺法,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医学进行结合,通过使用一次性浮针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浅筋膜扫散来发挥作用

。但是单纯采用浮针疗法治疗会导致疗效不持久,磁振热是一种新型的热疗方式,可每天持续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骨骼肌痉挛及僵硬等症状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的效果。

更换铣螺纹的专用刀头、刀片。按照铣螺纹到M157×4进行,螺孔螺纹中径的标准值154.406~154.667mm。在扩孔尽心螺纹加工的过程中,中径值的控制非常重要。最后使用专用的通止规进行检查,测量中径尺寸,确认满足要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某康复疗养中心2020 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为男性。研究组患者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24.19±3.27)岁;病程3~11周,平均病程(5.68±1.02)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4.07±3.24)岁;病程3~10周,平均病程(5.64±1.01)周。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本研究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者

;主诉疼痛部位为颈肩部者;未合并其他颈肩部疾病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颈肩部疾病者;资料不完整者;无法配合本次实验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针灸治疗,分别取阿是、风池、双侧肩外俞、肩井、外关、颈夹脊穴及手三里等穴位,利用平补平泻手法对以上穴位进行针灸,留针时间为30 min。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1。

1.4.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颈椎关节活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评分、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

1.4 观察指标

2.3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更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1),见表3。

2.2 两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颈部功能障碍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颈椎关节活动评分更高,颈部功能障碍评分更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01),见表2。

堤防抗滑稳定、抗倾稳定、基地压应力满足要求,安全系数由《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选用。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地做畦、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栽植移植和后期管理等。其中,对于花卉品种的选择应根据播种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保证花卉的成活率,同时应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灌溉、除草、中耕、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在园林设计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园林植物养护工作,确保花卉健康生长,维持园林设计的和谐与美感[1-2]。

2 结果

研究组应用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①浮针疗法:确定患者颈肩部的压痛点,进针至相应的肩肌,针尖平刺皮肤,进针角度控制为20°~25°,使针尖上翘,行扇形扫散,时间为2 min,次数为200次,再灌注20次,用左手握患者肘关节,行肩关节向后拉伸和内旋训练;针刺患者肩胛骨外侧上方和肩侧肩峰下凹陷处,行肩关节屈伸,待疼痛消失后抽针,在6~8 h后取出软套管,治疗3次/周。②磁振热治疗:使用磁振热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温度设定为43 ℃,档位设置为第1档,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电极,将患者颈肩的疼痛点作为摆放中心点,使电极超过疼痛部位3~5 cm,使电桩和皮肤间无间隙,逐渐调节仪器频率,根据耐受度完成仪器调试,温度控制为40~60 ℃,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5 d。

《闲思》(高艺伟):朗朗书声里,悠悠思绪飞。疏治鸟空探,墨夜星黯垂。灯冷催寒近,笔僵伴泪随。薄情云中月,遥期照我归。

1.4.2 评价标准 ①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判定疗效。治愈:颈肩背的疼痛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颈部功能和肢体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可正常参加劳动和工作;显效:颈肩背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颈部功能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颈肩背的疼痛减轻,颈部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疼痛症状、颈部功能和肢体功能均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②颈部功能障碍

:采用颈部残障指数进行评定,得分为0~50分,得分越高,颈部功能障碍症状越严重。颈椎受限情况

:采用颈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得分为0~18分,得分越高,颈椎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疼痛情况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进行评定,得分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④心理状况评定

:采用SAS和SDS进行评定,SAS、SDS评分<50分为无焦虑抑郁,SAS、SDS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SAS、SDS评分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SAS、SDS评分≥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疼痛评分更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01),见表4。

3 讨论

颈肩肌筋膜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肩颈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肩颈肌肉压痛、肩颈活动受限等

。多数学者认为颈肩痛的发病机制与头颈肩核心肌群失调有关

。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容易导致疾病症状加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身体健康。海勤人员由于日常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出现颈肩部肌筋膜疼痛,因此海勤人员的颈肩部肌筋膜疼痛发病率较高。治愈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以往对于颈肩肌筋膜疼痛患者,通常采取药物、针灸、局部理疗、按摩等方式治疗,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中医学认为,颈肩痛为不正则痛、不动则痛、不通则痛、不松则痛导致,治疗的关键为恢复痉挛肌群平衡。浮针疗法是一种以传统针灸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在肌筋膜触发点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使用浮针进行扇形扫散,达到消除患处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及松解粘连等功效。磁振热治疗仪是一种综合性治疗仪器,将微震动、磁场、温热相结合,通过微震动、脉冲磁场、温热发挥效果,促进机体血液流速加快,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细胞代谢,有效缓解局部组织的缺氧症状,使局部组织的细胞内出现摩擦和运动,提高组织界面的温度,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进而发挥镇痛效果。研究显示

,针刺联合热疗可有效松解局部的粘连组织,促进人体内血液流动,缓解机体疼痛症状。

一六三师死守兰溪防线的三个团这几天打得顽强,成为金衢会战最重彩浓墨的一笔,但让赵锡田痛心的是,此役,又有几百袍泽捐躯金兰。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颈椎关节活动评分(15.58±2.17)分高于对照组(13.14±2.03)分,颈部功能障碍评分(7.22±1.55)分低于对照组(12.29±2.86)分,疼痛评分(2.25±0.68)分低于对照组(3.84±0.86)分,SAS评分(41.15±3.53)分低于对照组(46.28±4.24)分,SDS评分(39.16±3.03)分低于对照组(41.56±3.44)分(

<0.05)。本研究结果与李胜强等

的数据基本一致。结果说明: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颈椎关节活动功能,缓解颈部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原因可能为:①浮针疗法可对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产生刺激,消除肌筋膜的触发点,从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以缓解疼痛症状

。②磁振热治疗可提高体内细胞内部的物质运动速度,使膜电位改变,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磁振热治疗产生的热效应可对颈肩局部加温按摩,发挥肩颈通络的作用,从而缓解颈肩疼痛

。③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两者可发挥出协同作用,可促进患者颈肩部位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的缺氧缺血症状,减轻颈肩部的疼痛,从而减轻患者治疗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和功能,缓解颈部功能障碍,减轻患处疼痛和心理负担,值得应用。

[1] 赵家安,王晶,欧阳海洋.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 床 效 果 分 析[J]. 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2019,30 (15):2557-2559.

[2] 唐海燕.内热针配合磁振热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6):79-80.

[3] 汤达承,李晓宏,黄翔,等.口服度洛西汀联合局部内热针治疗慢性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16(6):485-490.

[4] 王全美.颈肩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要点[J].颈腰痛杂志,1986(3):4-5.

[5] 李纯,颜文慧,曾威,等.磁振热治疗和易经九宫操在特勤人员颈肩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10(36):88-89.

[6] 张广防,彭雄强,郭玲崧,等.浮针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应用效果,肌张力指标及超声弹性成像指标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0):33-38.

[7] 杨小丹,郑耀珍.综合护理干预对肩背部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针刺后疼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29):100-102.

[8] 陈建龙,覃方明.脉冲射频与射频热凝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J].养生保健指南,2018,10(52):405.

[9] 杨靖.针刺快速止痛技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在部队训练伤治疗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

[10] 王晓琳.自创疏经通络操对缓解海勤官兵颈肩腰痛的干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95):349-350.

[11] 林勇,石丽,刘博武,等.温泉水中悬吊运动疗法联合温泉泥疗,磁振热对腰肌筋膜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11):1121-1123.

[12] 成荣君,张浩,陈肇辉,等.超声引导脉冲射频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9,28(增 刊1):104-105.

[13] 李胜强,王素凌.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0):71-73.

[14] 林星镇,朱满华,陆华龙,等.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定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新型浮针套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1-4.

[15] 孟鹏.体外冲击波结合肌筋膜技术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1(23):1-4.

猜你喜欢

浮针肩部筋膜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