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2022-09-05水晓洋郭马珑岳松涛郭水洁邱永琪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一种较常见的可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大多见于体育生或髋臼发生退变的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对髋关节疼痛的相关研究,FAI已逐渐受到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从FAI的中西医认识、临床诊断以及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对其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可行性方案,帮助患者减轻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FAI的中医认识
从中医角度来讲,FAI属“痹病”“骨痹”“痿病”等范畴。《三因极——病证方论》曰:“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针对FAI而言,外因多为外感六淫、跌仆闪挫等,正如《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作用于机体则可导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从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虚损病变
。其内因多为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此为痹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当正气不足时,六淫之邪才可乘虚侵袭机体,使得经络闭阻不通而发为痹病
。痹病以虚为本,外邪等因素为标,应以“扶正培本”为其治疗原则,佐以祛邪
。因此,FAI证属本虚标实,在预防调控此类疾病时,应注重标本兼治。
2 FAI的西医认识
2003年Ganz等人
首先提出FAI的定义,是由股骨或髋臼异常形态特征或过量运动所导致的股骨与髋臼之间的异常接触。后Griffin等人
在Ganz等人的基础上将FAI定义为一种由症状、临床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三者相结合的临床综合征,强调诊断时必须具备症状、临床体征和相关影像学表现。FAI的症状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常见于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
。FAI的形态学表现,可分为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凸轮型FAI与股骨近端或头颈交界处的非球形骨突起有关,从而导致股骨与髋臼受到撞击和磨损;钳形FAI与髋臼过度覆盖股骨头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髋臼的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混合型则是凸轮型和钳夹型两者并存的病理改变
。FAI的影像学检查多见于X线、MRI、CT等。对于FAI的X线检查,可通过拍摄骨盆正位片和侧位片用来确定髋臼、股骨头的形态,同时区别患者髋关节形态属于凸轮型还是钳夹型
。CT影像相较于X线而言,可全面、多方位地显示FAI解剖学异常和细微的骨质变化,且解决了影像重叠的问题
。MRI相较于X线和CT,能明显的显示软骨和髋臼唇损伤、关节积液、骨髓水肿等征象,是目前诊断FAI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
3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的指导作用
平乐正骨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祖国骨伤科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平乐正骨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体内部气血、筋骨、阴阳、脏腑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平衡思想。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平乐正骨以平衡理论为指导,针对FAI的预防、治疗以及后期康复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
。因此,本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该理论对FAI诊疗指导的可行性。
医学文献检索是医学科研工作者获得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通过我馆举办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库文献检索应用培训,极大程度提高了医学信息获取能力,提升了甄别和分析信息能力[11],我院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处于省内的领先地位,近五年来,累计发表论文2 000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收录1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顶级期刊上。获批国家级、省级课题近210项,获批经费近1 400万元。2012年至今获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17项,为医院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一晃眼,车就到了龙田村口。路灯照进来,我看清了一张俊俏秀美的脸,蒙着一层金色的釉彩。一双波光粼粼的眼睛,顾盼生情,风生水起。
3.2 筋骨并重,肝肾同治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有关于筋骨与健康的论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骨正筋柔是气血通畅的必要条件,也是筋骨健康的主要因素。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筋和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的运动系统。在生理活动中的体现:筋与骨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是保持关节运动动态平衡的基础;在病理疾病中的体现:骨病则伤筋,筋损则束骨无力,亦可影响骨的功能
。同时,筋骨的强健与肝肾的脏腑功能协调紧密联系。肝主筋,全身筋脉赖肝血以濡养,可保持筋之柔韧,从而使关节活动自如;肾藏精主骨生髓,精充则骨强,精亏则骨弱,正如《下经》所言:“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骨痿者,生于大热也”。对于FAI此类慢性劳损、退行性病变,其病变部位多在盂唇或髋臼以及股骨头等,盂唇、髋臼可概括为筋,而股骨头等部位骨质的增生则概括为骨的病变,损伤之标在于筋骨,而根本则在肝肾,精血亏虚,则筋骨不荣。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主张在用药上强调筋骨并重、肝肾同治
。因此,在治疗FAI时多采用补肝肾、强筋骨类药物,如牛膝、桑寄生、杜仲等。中药方如独活寄生汤,其中桑寄生、牛膝、杜仲可补肝肾、强筋骨;肉桂、细辛、秦艽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当归、茯苓补益气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效,为痹病肝肾亏虚证常用方
。同时,赵启、赵明宇等人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为FAI患者行手法松解治疗,可有效缓解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情况,促进气血运行
。
3.1 气血同调,濡养脏腑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气血是生命之根本,也是伤科疾病辨证与治疗之总纲
。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血则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气血的平衡既是机体健康的保证,也是伤科疾病康复的关键环节
。《正体类要·序》曾记载:“且肢体损于外,则气血损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损伤,可以导致机体内部的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且指出外损与内伤、局部与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脏腑是化生气血、促进气血循环的主要器官,脏腑各司其职,维持动态平衡,共同调理气血的化生及运行
。气血失衡是FAI产生的总纲,主要病因病机本在于脏腑失和、气血失衡,标在于外邪侵袭,治疗时应注重气血辨证。平乐正骨经验方壮骨活血汤
:其中的山药、白芍可健脾运气,调理脏腑;杜仲、牛膝、熟地、山萸肉则可活血化瘀、通痹散寒,补益肝肾;当归、丹参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诸药合用,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可有效缓解FAI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3.3 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认为,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补互用
。范缜《神灭论》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为生命的主宰,宜静而不宜动,宜积蓄于内而不宜消散损耗;形是生命的载体,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无形则神无所依。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则主张:动以养形,即加强髋关节功能锻炼,通过针对髋关节周围肌肉、核心肌群的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同时缓解肌肉痉挛,增加核心肌群协调性,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及等长肌力
;静以养神,即注重FAI患者的精神调养与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调动患者积极性,促进其形体恢复。据相关研究报道,FAI患者通过针对核心肌群的锻炼,即可减轻髋关节的疼痛,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
。同时有文献指出,调神为治伤的第一要义,通过帮助患者树立自信,调养心理健康等方法,可促进其形体的恢复
。因此,形神共养,动静结合,才可筋强骨壮,气血调和,同时需注意将髋关节的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劳逸有度。
左小龙重新跨上摩托,意气风发,带着大帅到了小学边上,俩人守候半天,没看见一个小学生。左小龙问:怎么回事?是不是放学了?
3.4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五脏生成论》记载:“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可见饮食失常、五味偏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引起筋骨的损伤。《素问·上古天真论》又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足以证明饮食起居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科学饮食应讲究膳食平衡,要多种食物共同构成,不仅要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还要保持营养的均衡,同时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情况的发生
。起居有常要做到顺应四时而调整作息,春夏以养阳,秋冬以养阴
。有研究表明,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则易致外邪侵袭于表,内损于脏腑而发为痹病
。同时,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也认为,膳食平衡和起居有常是筋骨健康的基本保证,若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则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无以养骨而发为痹病。对于FAI患者而言,在饮食上,应当因人制宜,辨证施膳;针对起居方面,应顺四时而养生,注重对机体的调护。饮食与起居二者相辅相成,促进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平衡、骨强筋健,帮助FAI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小结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较系统的阐述了FAI的病因病机以及诊疗思维,形成了以中药内服、中药外用、手法松解、功能锻炼等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完善的诊疗体系,为防治FAI等骨伤科疾病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1] 于瀚,王剑飞.痹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56-158.
[2] 赵磊.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3] 王承德.痹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治思路[J].中医正骨,1999(9):47-48.
[4] GANZ R,PARVIZI J,BECK M,et al.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a cau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7(12):112-120.
[5] GRIFFIN D R,DICKENSON E J,O'DONNELL J,et al.The Warwick Agreement on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 syndrome):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J].Br J Sports Med,2016,50(19):1169-1176.
[6] TERRELL S L,OLSON G E,LYNCH.Therapeutic Exercise Approaches to Non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J].J Athl Train,2021,56(1):31-45.
[7] STAFFORD G,WITT J.The anatomy,diagnosis and pathology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J].Br J Hosp Med (Lond),2009,70(2):72-77.
[8] 邵丽娜,翟俊娜.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2):22-25.
[9] 马守波,姜敬明,周兴萍,等.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CT及MRI 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 杂志,2021,19(2):149-150,167.
[10] 刘柱娜,万业达.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影像学评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44(4):446-450.
[11] 王若旭,郭艳幸,郭珈宜,等.平乐正骨平衡理论防治股骨头坏死思路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8):197-198.
[12] 郭维淮.平乐正骨郭维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
[13] 张章.气血不畅就会酸麻胀痛[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12):30.
[14]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气血共调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一)[J].中医正骨,2012,24(9):70-72,74.
[15]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五脏协调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四)[J].中医正骨,2012,24(12):79-82,84.
[16] 岳松涛,郭马珑,苏晓川,等.壮骨活血汤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2):1863-1865.
[17]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二)[J].中医正骨,2012,24(10):73-77.
[18] 任效冬.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6):101-102.
[19] 赵启,赵明宇,李新生,等.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手法为主治疗股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7):1372-1375.
[20] 王若旭,郭艳幸,郭珈宜,等.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57,280.
[21] EDELSTEIN J,RANAWAT A,ENSEKI K R,et al.Postoperative guidelines following hip arthroscopy [J].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2012,5(1):15-23.
[22] 鹿钦雪,徐宁,杨英兰,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神经-肌肉、周围肌及核心肌的肌力训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5):786-791.
[23]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形神统一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五)[J].中医正骨,2013,25(1):66-69.
[24]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刘倩倩.平乐正骨膳食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八)[J].中医正骨,2013,25(4):75-78.
[25]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起居有常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九)[J].中医正骨,2013,25(5):69-71.
[26] 赵用.基于《黄帝内经》痹病理论源流探究苓泽合剂防治痛风性肾病的作用机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