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08-11刘林峰郭勤刘珊王红艳曹俊梁小利荣娴邓青川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

截止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规模达到近2.54亿人

。据估计,从2012至2050年,老龄人口规模将从1.94亿增至4.83亿,老龄化水平将从14.3%提升至34.1%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可出现生理、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地位的下降,极其容易成为社会隔离的高危人群

。社会隔离作为一项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重要的原因是它与老人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关研究显示,出现社会隔离会增加死亡风险、自杀率与再入院率,导致慢性疾病、认知功能降低甚至痴呆,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

。我国老年人口众多,社会隔离不容忽视。因此,正确认识社会隔离,了解社会隔离的来源对维护与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从社会隔离的概念、发生现状、影响因素等展开综述,以期为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对社会隔离的认知,进一步促进制定有效的预防与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1 社会隔离的概念

社会隔离最早由Berkman等在1979年研究社会关系和死亡关系中提出,并引入老年健康研究领域

。在国外,社会隔离通常被定义为社会网络规模缩小与社会接触减少的客观与可量化的反映,是个人缺乏社会归属感、缺乏与他人的社会接触与联系,以及缺乏满足的与高质量的社会关系的状态

。1995年,王梅

第一次将社会隔离的概念引入中国,指出社会隔离是指人到老年后,原来存在的社会联系逐步减少到出现社会隔离的状态,并能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我国学者张硕等

指出,社会隔离是一种与他人缺乏接触与互动的状态,致使社会网络的缩小或缺失,从而导致生理、心理上的消极结果的状态。王然

认为社会隔离是由于缺乏社会网络而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

2 社会隔离发生现状

2.1 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社会功能减退,同时,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及其种类增多,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降低,加之社会参与减少与精神慰藉缺乏,心理承受更多的痛苦与负担,容易导致多种心理问题,从而成为发生社会隔离的高危人群

。目前,美国、马来西亚、德国、英国等国家已经针对老年人开展关于社会隔离的相关研究。据国外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中,老年人出现社会隔离的比例分别为23%、49.8%、18.4%、27.02%

。我国各省各地发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张硕等

通过对我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得出我国城市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的总体比例为21.4%,其中社会隔离发生率最高的为云南,为29.4%,福建省最低,为8.7%。张文娟等

通过对11 165名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4.9%的老人发生社会隔离。谢颖等

对重庆市5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发生社会隔离的比例为26.9%。

2.2 存在薄弱环节 社区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较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目前对于老年人这一重点人群的社会隔离成因、风险预测、干预方案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究老年人社会隔离成因、风险预测、干预方案,为改善老人社会隔离提供依据。

3 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

3.1 人口统计学因素

此次发生旱灾的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目前,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明显区别于因缺水而实施需水管理的以色列、南非等国家。因此,科学应对本次灾害,必须结合具体条件,在修建抗旱应急水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快应急水源的建设,同时,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统筹兼顾、综合管理,全面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活动开展过程中,禹城市林业局林政执法中队组成宣传队伍,深入各乡镇、社区、集贸市场、湿地公园等重点防火区域,通过悬挂森林防火条幅、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累计悬挂条幅20条,发放护林防火宣传单1000余份。

3.3.2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功能是调控行为,并且通过行为调控对自身的健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老年人拥有积极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利于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高的老年人生活更加自信,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也越强,能够有效保护自身避免社会隔离

3.3.1 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与社会隔离密切相关,抑郁会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

。有抑郁倾向或出现抑郁状态的老年人往往性格内向、孤僻,不喜欢与他人沟通交流,出现对生活的信心降低,放弃了以前的许多爱好与活动,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这会导致老年人逐渐自我封闭、社会网络缩小与社交恐惧出现,从而大大增加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

以复合改性植物胶为稠化剂,有机络合物为交联剂,引入抑制剂进一步控制缓交时间,并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提高解堵后破胶液的排液能力,形成了暂堵压井胶塞配方,见表1。

3.1.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出现社会隔离的比例越低

,文化程度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好,社会资源越丰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利用与维护社会关系网络,保持社会活动与社会参与,进而降低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

3.3 心理社会因素

3.2 疾病相关因素 研究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呈现出多病共存的状态,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与治愈率低等特点,老年人可出现身体、精神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通常拥有较少的社会网络资源

。多种慢性病共存会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功能,而健康功能障碍则会严重影响其社会关系质量,导致老年人居家不出的事件增加,进而增加社会隔离的风险

3.1.2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出现社会隔离的比例越低,经济条件越好的老年人,生活条件相比可能更加优化,自身所能够获得的资源也就越多,这部分老年人普遍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网络与较高的社会支持感知,可进行的娱乐活动与社交聚会也会更加丰富。

3.1.1 年龄 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出现社会隔离的风险越高

,年龄和老年人亲友丧失、健康状况等存在直接联系,一方面,老年人年龄越大,他们会经历更多的社会变故,如失去亲友、残疾等事件,这种负性事件会进一步削弱老人社交网络的维持能力,限制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增长,其身体机能逐渐降低,使得其主动或被动减少社交网络,从而导致出现社会隔离

2017年8月,新西兰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特定产品法律条例修订《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冲洗类产品》[21]。该条例指出已于2018年6月初生效,且刊登于新西兰公报并在公布后的六个月内生效。该条例将有两类含塑料微珠产品受到影响:一是可冲洗类的化妆品:如面部、身体去角质类产品,牙膏和强力洗手液;二是磨砂清洁产品,包括家用、汽车或工业清洁产品等。

3.3.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越高的老年人出现社会隔离的比例越低。通过联系可使个人获得一些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外部社会资源,社会、朋友与家庭等均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无配偶、独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社会隔离

,而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受到家人与朋友的关心与关注也就越多,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能够向其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援助

,以进一步弥补社会与健康缺陷等导致的社会隔离。

4 社会隔离的测评工具

随着对社会隔离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众多关于社会隔离的测评工具,包括Berkman社会网络 指 数 (Berkman social net-work index,BSNI)

;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LSNS)

,最初版本为10个条目,后简化为6个条目,即LSNS-6

;社会隔离量表 (social isolation scalein,SIS)

;社会隔离自我效能感量表(community's self efficacy scale,CSES)

。其中以LSNS-6应用最为广泛,该量表通过测量帮助、联系老年人的亲友人数,从而反映出社会隔离情况。共有6个条目,包括2个维度,家庭网络维度与朋友网络维度。每个条目采用0~5级评分。0、1、2、3、4、5分别代表无、1、2、3~4、5~8、≥9位。得分范围为0~30分,分数<12分表示处于总体的社会隔离,分数越低表明社交网络越差;家庭网络与朋友网络分数<6分表明处于家庭隔离与朋友隔离状态。该量表其Cronbach'α系数为0.80~0.89,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5 小结与展望

目前关于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研究正不断深入,但仍然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社区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与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与经验,准确的评估各项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社会隔离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12].http://www.gov.cn/xinwen/2020-02/28/content_5484361.htm.

[2] 汪玮.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与成本控制[D].西安:西北大学,2017.

[3] LINDA C,HARRYT,EMILY N,et al.Correlates of Objective Social Isolation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mong Older Adults[J].Healthcare,2018,6(1):24.

[4] POSCIA A,STOJANOVIC J,MILIA D L,et al.Interventions targeting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mong the older people:An update systematic review[J].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18(102):133-144.

[5] 韩影,刘瑶,许丽雅,等.家庭关怀及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9):1612-1616.

[6] 王艳红,黄菲芸,郑媛,等.黑龙江省大庆市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关联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4):472-477.

[7] BERKMANLF,SYMESL.Social networks,host resistance,and mortality:a nine-year follow-up study of Alameda County residents [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79,109 (2):186-204.

[8] 赵迪,王爱敏,赵梦璐,等.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23):90-94.

[9] 王梅.社会隔离与社会支持:一种应用观点[J].人口研究,1995,19(3):61-64.

[10] 张硕,陈功.中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5,37(4):66-76.

[11] 王然.家庭养老与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关系研究[C].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武汉万城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8:57-77.

[12] KLINENBERG E.Social isolation,loneliness,and living alone:identify ing the risks for public health[J].Am J Public Health,2016,106(5):786-787.

[13] 庞慧,赵改梅,张美霞,等.老年人社会隔离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31):4264-4268.

[14] 张文娟,刘瑞平.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6,40(5):75-91.

[15] 谢颖,赵庆华,肖明朝,等.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9):769-774.

[16] 范榕,白亚丽,刘瑶,等.社区功能和社区公共服务对不同年龄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8):3583-3589.

[17] 黄文静,邱珊娇,龚卫红,等.深圳市城中村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的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2009-2016.

[18] ILIFFE S,KHARICHA K,HARARI D,et al.Health Risk Appraisal in Older People 2:the Implications for Clinicians and Commissioners of Social Isolation Risk in Older People[J].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07,57 (537):277-282.

[19] 姜莉,冯玫,马珂,等.从老年多病共存患者看全科理念 与 人 文 关 怀[J]. 中 国 药 物 与 临 床,2018,18 (9):1605-1606.

[20] CANTARERO-PRIETO D,PASCUAL-S EZ M,BL ZQUEZ FERN NDEZ C,et al.Social isolation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after age 50:a European macro-regional analysis[J].PLoS One,2018,13(10):1-12.

[21] CHEN Y,WHILE A E.Older people living alone in Shanghai: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their life experience[J].Health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9,27(1):260-269.

[22] JANGY,PARK N S,CHIRIBOGA D A,et al.Risk factors for social isolation in older Korean Americans[J].J Aging Health,2016,28(1):3-18.

[23] 杜亚男,陈长香,王雪辉,等.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6):1050-1054.

[24] 徐霓影,任昕燕,盖家兴,等.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275-279.

[25] FRANZ R L,MUNTEANU C,BAECKER R.Adoption and feasibility of a communication app to enhance social connectedness amongst frail institutionalized oldestold:An embedded casestudy[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y,2018,21(11):1681-1699.

[26] 杨玲娜,彭思涵,梁小利,等.中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0):2536-2538.

[28] KOTIAN D B,MARIA M,PARSEKAR S 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Isolation Among the Older People in India[J].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2018,31(5):271-278.

[29] 杨艳杰.护理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5.

[30] BERKMAN L F.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health promotion[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5,57(3):245-254.

[31] LUBBENJ.Assessing social networks among elderly populations[J].Family Community Health,1988,11(3):42-52.

[32] JAMES L,EVA B,GERHARD G,et al.Performance of an Abbreviated Version of the 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 Among ThreeEuropea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 Populations[J].The Gerontologist,2006,46(4):503-513.

[33] NICHOLSON N R,RICHARD F,CASEYE A,et al.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isolation scale in olde radults[J].The Gerontologist,2006,60(7):7.

[34] TADAKA E,KONO A,ITO E,et al.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s self-efficacy scale for preventing social isolation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Mimamori Scale)[J].BMC Public Health,2016,16(1):1198-1206.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