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分区治理对策研究
——基于甘肃省金昌市村庄调查截面数据

2022-08-10李雅薇马利邦朱志航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人居环境

李雅薇,马利邦,方 芳,朱志航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 兰州 730000)

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非静态的复杂巨系统,由乡村地域内的农户居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与非物质结合而成[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形态、空间格局和社会形态均发生显著改变,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2]。然而,粗放而无序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农业乡村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缺失、空间布局混乱、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3]、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村庄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等,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较差[4]。与此同时,乡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使得乡村人居环境亦由缓慢向激进演进,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之间的诸多矛盾和冲突[5],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必然选择。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速补全乡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改善乡村居民环境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提升乡村环境治理水平。现如今,中国正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既是维持和推动农村区域进步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6]。因此,结合乡村实际,优化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是解决乡村环境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7,8],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为了有效化解乡村发展与乡村人居环境保护的各种难题,学者们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问题。国外学者倾向于把城市和乡村人居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强调城乡人居环境之间的联系,以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内容的成果较少,多与乡村地理[9]、乡村重构[10]、乡村可持续发展[11]等内容结合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从乡村地理学、乡村规划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就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体系构建[12]、研究方法[13]、综合评价[14]、影响因素[15]、转型与重构[16]及优化调控[17]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且多集中在我国东、中部区域,且多以省域、市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大空间尺度为主[18,19]。这些研究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与治理提供了借鉴。但是,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针对西北部生态脆弱区,特别是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开展的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异质性研究则更少。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转变,不断提高的农民生活水平与落后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严重,乡村人居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金昌市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以及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20]。基于此,本文以金昌市为研究区,以133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利用空间数据探索方法,结合关联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村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识别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类型,并提出分区治理对策,为绿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及治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

1.1 金昌市自然地理概况

金昌市(101°04′35″E~102°43′40″E,37°47′10″N~39°00′30″N),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位于祁连山北麓,总面积7 566.40 km2(不含山丹军马场)。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平川交错,戈壁绿洲相间。全年多西北风,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四季温差较大,为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地处内陆干旱区,工农业和城市用水主要依赖祁连山区降水和东大河源头高山冰雪融水供给。地下水分布区域较广,南部草原、西部草原、北部草原分布数量较多,而水量很小,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山区沟谷潜流、山前河流渠道及降雨渗入。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随地势升高而增加,山区降水多,川区降水少,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图1)。

图1 研究区位图

1.2 金昌市社会经济概况

金昌市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金昌市辖2个县(区),12个乡镇,139个行政村。2020年,金昌市地区生产总值358.6 亿元,同比增长8.7%。全市常住人口45.82 万人,乡村人口13.13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95%,比2019年提高0.48%,处于甘肃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 662元和16 789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6%和28.9%,均低于30%。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2019年,完成314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25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巩固提升项目、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项目、4个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项目及141 km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此外,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9 453座、行政村卫生公厕97座,拆除破旧房屋3 649院,实施风貌改造742院,新建农宅2 722院。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1)基础图件:金昌市矢量行政边界(1∶250 000),来源于甘肃省测绘局;(2)遥感影像:金昌市Landsat-OLI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 m,云量少于1%,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https://earthexplorer.usgs.gov),通过ENVI 5.3软件处理获取热度、湿度、干度及植被覆盖度;(3)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通过影像校正和坡度分析,获得地形起伏度和海拔数据;(4)行政村社会经济数据:金昌市2019年各行政村环境卫生条件、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乡村产业等方面的基础数据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课题组于2019年9月和12月分两次对金昌市进行了为期25天的入村调研,涉及139个行政村的人口、耕地、产业、社会保障、设施、居民生活等11个方面,其中133个行政村数据质量较高,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一个综合开放巨系统,其内容囊括了生活、生产及生态空间有关的基础设施水平、教育文化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产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体包括生活环境子系统、生产环境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共同支撑乡村人居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全面、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的关键和量化基础[21]。本文综合考虑指标选择的全面性、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以及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度量的政策相关性、多维综合性、研究对象针对性、数据可获得性等需求,参照国内外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22-24],从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子系统入手,构建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共10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生活环境子系统由基础设施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居住环境方面构成;生产环境子系统由规模产业发展水平、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方面构成;生态环境子系统由生态环境、地形环境和气候环境方面构成,所涉及指标能较好反映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水平。

表1 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2 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预处理

在对金昌市村域尺度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于排除量纲及数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1)

负向指标:

(2)

式(1)和(2)中:Ci和Zi分别为金昌市各行政村2019第i指标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后的数值;max(Ci)和min(Ci)分别为第i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指标对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时,采用正向指标计算式(1)进行处理;指标对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具有负面抑制作用时,采用负向指标计算式(2)进行处理[25]。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权重确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确定权重的方法为客观赋值的变异系数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3)

(4)

(2)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金昌市133个评价单元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

(5)

式(5)中:Q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Zi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i的权重,n为指标总数。综合指数Q值越大,表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

2.2.3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测度

(1)影响因素选取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影响,探究不同影响因子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基于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条件,借鉴Ostrom在考察公共事务治理集体行动的逻辑时从自然物质条件、社区属性和应用规则层面提出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简称IAD)[26],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本属性3个层面选取相关指标[27]。具体而言,自然地理条件选取距市中心距离(Distance from the city center-DFTCC)、海拔(Altitude)、人均耕地面积(Per capita cultivated land-PCCL);社会经济条件选取劳动力外流比例(Proportion of labor outflow-PLO)、村庄集体经济收入(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ic income-VCEI)、农村特困救助人数(Number of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NRPA);社会资本属性选取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Frequency of villagers’ Congress-FVC)、村干部人数(Number of village leaders-NVL)、返乡创业人数(Number of returned entrepreneurs-NRE)。

(2)Pearson关联分析测度方法

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以人居环境质量为因变量,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社会资本属性3方面的指标为自变量,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统计学关系,在5%和1%两个置信水平下进行双尾检验,判断其相关性,从数量关系考虑各因素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28]:

C2(Q,Xi)=±max{|C1(lnQ,Xi)|,|C1(Q,lnXi)|,|C1(lnQ,lnXi)|},

(6)

C(Q,Xi)=±max{|C1(Q,Xi)|,|C2(Q,Xi)|},

(7)

式(6)和(7)中:Xi为第i个自变量;C1(Q,Xi)为Q和Xi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C2(Q,Xi)为Q和Xi对数关系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C(Q,Xi)为Q和Xi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符号与原始值保持一致。

(3)地理探测器模型

(8)

3 结果分析

3.1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特征分析

为了科学认识金昌市133个行政村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及空间分异,在参考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计算结果,采用ArcGIS中的自然断点法将乡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及综合人居环境划分为高水平区域、较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较低水平区域和低水平区域5种类型。

3.1.1 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子系统空间格局 金昌市乡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整体较差(图2)。乡村生活环境是乡村人居环境的直接表征,关乎人民福祉。金昌市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平均得分为0.448 1,低于一般水平的评价单元共有75个,占到评价单元的56.39%,达到较高水平以上的评价单元仅有41个,占评价单元的30.83%;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北部金川区乡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南部永昌县,且永昌县东部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又略高于西部(图2a)。金昌市生产环境质量平均得分为0.307 8,达到较高水平的评价单元共有46个行政村,占全部评价单元的34.58%,低于一般水平的评价单元共有54个行政村;金昌市乡村生产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北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西部和南部(图2b)。金昌市为典型的荒漠包围绿洲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区和较高水平区所包含的村庄共有51个,占总评价单元的38.34%,低于一般水平的区域共有59个,占总评价单元的44.36%;金昌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高水平区主要聚集在市域东部,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较为平坦,且此处有多个水源地。

图2 乡村人居环境子系统空间分布图

3.1.2 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综合乡村生产环境质量、生活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获得计算金昌市的133个小尺寸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数(表2)。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平均值为0.429 0,高于平均值的评价单元有63个,占到总量的40.23%。各评价单元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相差很大,双湾镇许家沟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最高(0.8238),其评价得分是最小值河西堡镇鸳鸯池村的9.5倍。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占高水平区总量的60%;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占该水平区总量的40.54%和24.32%;一般水平区主要分布在高水平区和较高水平区的周边,以东部地区朱王堡镇和水源镇为主,共占总量的47.06%;较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5个乡镇,共占对应等级的80.76%和80.95%,分布较为集中且呈团聚状。

表2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统计表

从空间上看,金昌市内不同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等级的评价单元亦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图3a)。凭借着优越的社会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北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普遍较好,在双湾镇周边呈现出高水平集聚状态,乡村人居环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水平区集中分布在金昌市北部区域,且较高水平区分布在高值区域边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受到城市中心的辐射影响。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集中在焦家庄镇、新城子镇和朱王堡镇,其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生产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较好,适宜发展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一般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朱王堡镇和水源镇的高值区边缘,一定程度上受到高值区域乡村经济水平的带动与辐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低水平区则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地区,是金昌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劣势区,该部分区域受到中心城市以及县域城市的辐射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较差,部分区域位于荒漠和山谷地带,整体发展条件差,亟待改善与发展。

利用ArcGIS软件对金昌市的133个评价单元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探讨其空间集聚特征(图3b)。结果显示,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莫兰指数为正值,且Z统计值大于2.58,P值为0.000 0,则说明金昌市各村域之间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随机产生此聚类模式的可能性小于1%,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使用热点分析工具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图3c),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明显,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高水平区主要集中在一个较大的热点区和3个较小的次热点区,前者分布在北部的双湾镇,后者分布在东部的朱王堡镇和西部的新城子镇及焦家庄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低水平区在河西堡镇形成了一个冷点区,在南部和西部形成了3个较大的次冷点区。将人居环境质量的局部空间聚集类型图与人居环境质量热点图对比,发现高-高聚集区与低-低聚集区与对应的冷点区、热点区分布特征高度吻合,且显示出较强的集聚性。

图3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图

3.2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测度

3.2.1 Pearson关联分析 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图4),距市中心距离、海拔、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具有相关关系。其中,距市中心距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05;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79;海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9;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21。可以看出,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社会经济和社会资本属性,即海拔越低、距市中心越近、村庄集体经济收入越高、村庄内部的基层组织水平以及村级基层组织的建设完善度越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越好,反之,人居环境质量越差。

图4 Pearson关联测度分析图

3.2.2 地理探测分析

1)因子探测结果

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将上述9个因子分别与乡村生活环境质量进行空间探测分析(表3),计算得到自然地理条件中距市中心距离、海拔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社会经济条件中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与农村特困救助人数,社会资本属性中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对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存在显著影响,其决定力依次分别为0.127 7,0.353 8,0.104 5,0.098 6,0.046 5和0.059 3。可以看出,距市中心距离、海拔、人均耕地面积、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对乡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其中海拔和距市中心距离对乡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而农村特困救助人数和村民代表大会对乡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表3 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因子交互探测结果

2)交互探测结果

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不同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力,这种交互作用力可以解释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两种现象,这说明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并且这种多因素综合影响力大于各个因素单独作用力。距市中心距离、海拔、人均耕地面积、农村特困救助人数、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各个因素进行交互后均呈现出了线性增强,其中农村特困救助人数与村民大会召开次数这两个因素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力有限,在与其他因素交互后,其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从各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来看,距市中心距离和海拔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值均达到了0.3以上,说明在村庄进行人居环境的建设时,充分利用好村庄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在依托市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强其他方面的建设,能够更好促进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化提升。由此可见,对于单个影响因素的调控对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力度有限,在进行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时应该综合考虑;在制定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方案时,更要兼顾多种相关因子。

综合Pearson关联分析测度方法、地理探测因子分析方法的结果,最终确定距市中心距离、海拔、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作为影响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并且这种多因素综合影响力大于各个因素单独作用力。

距市中心距离反映了各评价单元距离金昌市的垂直距离,即距离市中心越远,乡村人居环境则越低,反之则越高。这是因为金昌市市中心对于周围地区的辐射影响较大,而远离市中心的边缘地区所受辐射影响则较小。海拔反映了各评价单元距离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低的区域其乡村人居环境相对较好,这是因为海拔低的地区其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适宜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利于集中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并且便于社会资本的引入。另一方面,海拔低的地区有利于开展生产活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反映了村庄内部的经济状况,是村庄内部整体经济水平的体现。在生活环境方面,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影响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度。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够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功能得以体现,并且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生产环境方面,村庄的集体经济实力可以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与此同时可以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最终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乡村污染治理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质量也有影响。由此可见,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是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的必备物质基础。村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次数反映了村庄内部的基层组织水平以及村级基层组织的建设完善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按照村民的意愿,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题,针对性地改善当地乡村人居环境。与此同时,提升村民对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认识,促进文明村风的形成,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在产业发展问题上,村务人员可以为村民提供较为有价值的咨询和意见,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的科学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的产业环境。会议的召开也有利于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3.3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区治理对策

3.3.1 类型分区 综合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对金昌市的133个评价单元的乡村人居环境子系统得分进行无量纲处理,并借助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划分为优化提升型、综合发展型、产业驱动型以及生态协同型等4个类型区。

图5 乡村人居环境地域类型分区

3.3.2 治理对策

1)优化提升型。包括22个行政村,该类村庄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普遍较高,是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高值聚集中心,乡村产业环境较好、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农民生活环境质量相对较高。未来应强化村庄集体经济,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构建由村委会主导、多方参与的乡村社区治理管理体系,通过公众参与等多种途径,让全体村民不仅可以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出谋划策,也可以积极参与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

2)产业驱动型。包括37个行政村,该类村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且产业基础设施不健全。未来应注重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强化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节水型现代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打造优势品牌,扩大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加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的吸引力度,为村庄的发展累积社会资本。

3)综合发展型。包括50个行政村,该类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民住房条件较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且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居民生活水平偏低。未来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相关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村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乡村居民生活保障水平等;同时,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加大对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等软环境的支持力度。

4)传统发展型。包括24个行政村,该类村庄远离县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但依然存在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较低等问题。未来应充分发挥所在乡镇的职能,强化村镇交通、通信及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联系通道,拓展农业生产价值链;积极培育乡村产业经营新主体,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托特色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同时,加大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宣传,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的自觉意识。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19年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了金昌市133个行政村的分区治理措施。得出结论主要如下:

1)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子系统空间差异显著。生活环境质量在城市辖区及周边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生产环境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北部双湾镇和西部新城子镇的部分地区生产环境优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生态环境整体较好于其他地区。

2)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存在空间异质性和集聚性特征,空间格局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1个较大的热点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3个较大的冷点区,空间聚集类型主要以高-高、低-低为主。

3)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既受到单一因素得影响,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距市中心距离、海拔、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是影响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各要素交互对其影响大于单一因素的作用力。

4)将金昌市133个行政村划分为优化提升型、产业驱动型、综合发展型以及传统发展型等4个一级区,从优化乡村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的视角,提出发展对策,实行差别化治理。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处在一个全面推进的阶段,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金昌市是西北地区乡村建设的写照,人居环境不协调发展是其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金昌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探索方法、关联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乡村人居环境分区分类的差异化治理对策,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是物质、能量、信息不断交换与促进的过程,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本文仅从“三生空间”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估,而对社会文化以及居民需求等要素缺少考虑,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因本文从村域尺度出发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村域划分,相邻村域之间存在一定同质化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需要更具针对性地对村域进行类型划分。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应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深入探索不同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解析,“因区制宜”确定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整治模式。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人居环境
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