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2022-08-10崔建宁史小凤杨向霞
崔建宁,史小凤,杨向霞
目前,相较于中青年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系统性疾病,且神经功能减退严重,术后麻醉恢复期应答困难[1]。研究显示[2],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不稳定性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严重威胁到患者安全。芬太尼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快速通道麻醉方法,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然而停药后镇痛作用消失快,仍有可能导致术后剧烈疼痛和躁动[3]。地佐辛是一种相对新型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良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在芬太尼的基础上,针对地佐辛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固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100例行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71.02±2.34)岁;麻醉分级(ASA)为1级8例,2级15例,3级27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71.08±2.35)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①患者遵医嘱行腹部手术治疗;②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③ASA分级为Ⅰ~Ⅲ级;④患者年龄>60岁;⑤临床资料完整、齐全。
1.3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伴有手术禁忌症患者;③对本次研究使用到的药物存在过敏者;④有精神疾病,无法满足本研究的基本要求;⑤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⑥阿片类药物成瘾者。
1.4 研究方法:2组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实施麻醉诱导,选择丙泊酚、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作为诱导药物,剂量依次控制为1~2 μg /kg、3 μg /kg、0.15 mg/kg。气管插管,观察成功与否,若成功则与麻醉机连接,设置通气频率、潮气量、呼吸比,依次为10~l4次/min、8~10 mL/kg、1∶2,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Hg。维持麻醉选择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剂量依次为4~6 mg/(kg·h)、0.1~0.4 μg /(kg·min)。维持肌松弛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间断静脉注射0.03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缝合皮肤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毕待患者自然苏醒后拔管。
1.5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②比较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观察时间包括拔管前(t0)、拔管后1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20 min(t4),评分参照Riker SAS标准;③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观察时间包括拔管后30 min(t0)、拔管后1 h(t1)、拔管后2 h(t2)、拔管后3 h(t3)、拔管后6 h(t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满分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④记录拔管前、拔管后1、 5和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⑤统计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评分参照Ramsay标准;⑥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2.3 2组镇静效果的比较:2组t0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镇静效果的比较(分,
2.4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观察组t0、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分,
2.5 2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2组拔管前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5、10 m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2组躁动和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34,P<0.05),见表5。
表4 2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表5 2组躁动和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较为常见,其发生会极大地影响手术效果,威胁手术安全,因此如何减少苏醒期躁动,成为麻醉科应多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用于预防苏醒期躁动的镇痛药物中,常见的如曲马多、芬太尼,此类药物半衰期短,代谢快,可控性好,苏醒迅速,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局限,尤其是停药后镇痛作用会迅速消失,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会导致患者再次出现躁动症状[5]。对于老年全麻患者而言,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会增加围术期拔管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因此有必要研究更为合理的镇痛方案。
地佐辛是一种混合阿片受体激动-拮抗镇痛药,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剂量范围大[6]。有研究指出[7],相较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地佐辛的镇痛作用要更强大。此外,地佐辛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结束前30min左右时给药,并不会造成苏醒延迟[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效果以及镇静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相较于常规芬太尼,增加使用地佐辛能够促进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的术后苏醒,起到更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拔管后的各时间点的SBP、DBP、HR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更加稳定,表明了增加使用地佐辛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轻。地佐辛不会造成强烈的呼吸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再加上镇痛作用持久有效,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从而可减少苏醒期的躁动,提高苏醒期的质量[9]。此外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地佐辛的安全性以及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当然本研究由于纳入的样本数量偏少,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数量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