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现状

2022-08-10芦麟凤

科技视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生存型困难资助

芦麟凤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随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和收官,各高校已建立相当完善的一套“奖、助、勤、贷、补、减、免”资助体系,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经费困乏的问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了层次更加丰富的需求,本文以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45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现状,鼓励学生从自身需求寻求突破,实现资助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自助转变。

1 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类的需求可以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该理论提出五个层次的需求在常态下呈阶梯排列,当低层次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前三层次的需求属于低级需要可通过外部条件满足,后两种需要为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来满足,同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现状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畜牧兽医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有455名参与调查,涉及三年制高专、五年制高职、4+0本科、3+2本科,其中三年制高专占比89.01%,大二学生人数最多达45.27%。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6.81%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居住在农村,居住在地级市以上地区的家庭占比7.03%。

2.2 生理需求

2.2.1 生活费支出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费支出低于1500元的人数占调查总数84.83%,其中每月生活费低于800元的学生人数占18.45%。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拮据,仅能维持基础的生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物质条件较好学生相处过程中会产生他们对物质的需求远高于其能够拥有的物质条件,这种矛盾导致他们的需求因外部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而停留在低级需要层面。

2.2.2 现行资助政策效果

通过调查显示现行资助政策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45.05%的学生认为40%~60%解决自身经济问题,24.62%的学生认为60%~100%解决自身经济问题,24.18%的学生认为20%~40%解决自身经济问题,6.15%的学生认为尚未解决经济问题的20%,上述数据显示目前资助政策在经济方面的支持力度对一般贫困的学生而言能绝大程度地缓解经济压力,对于贫困的学生而言能部分缓解经济压力,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而言仅能在很小的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

图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费支出

图2 现行资助政策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

2.3 安全需求

通过是否参加勤工俭学调查显示8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社会兼职活动,其中60.66%的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社会兼职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困境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29.23%的学生有锻炼能力的意识,8.13%的学生有拓宽视野的需求,仅有1.98%的学生出发点是结交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社交能力、个人发展等发展型需求仅在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产生。物质条件的窘困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安全需求的受限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获得追求更高层次的驱动力,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生存型需求阶段。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阶段面临最大困难的情况调查种,44.84%的学生选择经济问题,42.86%的学生选择发展能力问题。此外,少数学生选择学习问题、心理问题。这组数据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济仍有重要影响,由经济困难衍生出的能力发展受限、学业困难、心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调查数据中显示的2.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是由于经济窘迫的状态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生存压力,精神状态处于持续性焦虑,产生消极的认知。

图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社会兼职的目的

图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阶段面临最大困难的情况

2.4 归属与爱的需求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热爱集体活动积极参与的占比96.92%,说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在群体交往方面能理性面对。

2.5 尊重需求

77.8%接受问卷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持认可、肯定态度,4.1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持贬低、否定态度,通过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对自己是正向接纳的,这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接受资助、自己参加勤工俭学、社会兼职活动解决自身经济困难,在这一过程中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对自我价值的体验,这一结论可以从54.07%因吃苦耐劳相信自己、7.91%因学校的帮扶、1.76%因社会的帮扶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持肯定态度这组数据中得到印证。此外,9.2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因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对自己持肯定态度,这说明扶贫与扶志的帮扶政策也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奋斗解决自己贫困的意识正不断形成。

根据学生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持否定态度的原因调查中占比较高的原因是学业困难、原生家庭影响、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紧张。上述原因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学习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原生家庭影响占比20.66%说明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自我评价产生消极影响。

2.6 自我实现需求

在对有助于学生成功的因素调查中显示自立自强的性格占比最高85.49%,其次艰苦奋斗的精神占比83.08%,通过这两组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身认识到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对于改变自身困境的重要性。

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策

3.1 拓展资助渠道,多样化资助,满足学生生存型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资助主要是围绕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校级助学金等展开,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学校资助中心经费,资助渠道比较狭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现有的资助渠道尚不能大幅度解决求学阶段的经济费用,因此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指引下,需要充分开拓校内资助渠道,在现有的勤工助学岗基础上,创设以工会为主体的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体系。通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竞技类比赛、帮扶类活动积分兑换活动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提升自身技能、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资助,从而形成经济困难激发学习自励动力,在劳动中收获资助的新帮扶路径。建立校内校外联动资助体系,突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优势,通过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学徒制班,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全方位多渠道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满足学生生存型需求。

3.2 创新资助理念,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发展型需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本身有着强烈改变现状的意愿,学校资助工作在立足于智志双扶的同时,更需要动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各阶段奋斗目标,通过多渠道、多维度的资助,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锻炼能力,在满足生存型需求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发展型需求,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校内网兼职的过程中,提升沟通技能、学会互助合作,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归属感,收获自我成就感,从而形成正强化,增强自信,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砥砺,在努力学习、提高技能、正向激励中,自我成长,在发展型需求不断满足过程中收获困苦人生的馈赠。

4 结语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现状,发现农业类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仍处于生存型需求阶段,拓展资助渠道,多样化资助,满足学生生存型需求仍是资助工作重点,此外,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处于发展型需求阶段,则需要创新资助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发展型需求。

猜你喜欢

生存型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