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课:青春的战旗高高飘扬

2022-08-10江苏省刘岚名辅导员工作室

少先队活动 2022年6期
关键词:战旗青年团根据地

江苏省刘岚名辅导员工作室

辅导员说

这一课阐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的共青团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确定课题之后,我们讨论分析,将这段时期的共青团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与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第二阶段是改造组织共同抗日时期,第三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团组织扩建。我们期待着通过这节课的讲解让队员们明白共青团员在推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反动派第一枪后,共青团也参与了八七会议,随后召开驻汉口全体中央委员会议,确定协助党做好开展武装斗争的工作方向。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勇敢地加入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行列中。各根据地建立了青年团组织,青年团领导根据地青年积极参军、支前、参加赤卫队,投入保卫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斗争,青春的战旗在各个革命根据地高高地扬起。

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党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为促使共青团更适应统一抗战的新形势,1936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要求把共青团由无产阶级先进青年组织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按要求,各地青年救国会成立,带领青年开展抗日工作。各地青年抗日武装积极配合正规部队开展游击战。在根据地的政权、文化建设中,青年也是一支重要且活跃的力量。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为发挥中国青年重要作用,在党中央提议下,解放区各团支部建成。1947年,团的试建工作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快速发展,同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解放战争决战阶段,党中央创办中央团校,培训青年团干部,《中国青年》复刊。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团的工作纲领、章程、团的任务等。此会议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中国青年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辅导员说

我们先召集全体小队长对资料进行学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做出的贡献进行划分,各小队长认领了各自小队负责探究的内容。小队间开展研讨学习,队员们整理此阶段共青团的主要事件,分配负责工作,做好最后展示准备。队课展示阶段,每个小队分别介绍了本小组了解的共青团历史。

【学习任务单】

辅导员说

每个小队的绘画作品在队员的阐释下更显生动。第一小队展示的是“南昌起义”,队员形象描述了当时的场景,这对后来共青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小队绘制的是“井冈山胜利会师”,队员解说这是当时夺取革命胜利的非常重要的关键一步,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积极加入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行列中。第三小队介绍的是共青团改造成为抗日青年团组织后,青年积极进行抗日宣讲的场景。第四小队则是展示了抗战胜利后,青年们欢呼庆祝的场景。第五小队选择了绘制自己心中想象的党中央创办中央团校,各地青年共同学习的场景。第六小队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场景,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

辅导员说

队员们在听完每个小队的介绍后,对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共青团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其中一部分队员纷纷拿起笔,将心中感悟化作“诗歌”,在经过了本节团课的学习后,他们都直抒胸臆以表达自己对当时共青团青年同志的敬佩之情。从队员们的提交的作品不难看出他们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是有效而深刻的。从队员们的作品来看,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和感悟是成功的、有效的。

记那段难忘的历史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八(5)中队 夏梦秋

汉口会议担使命,共青火种传各地,

光荣战绩留青史,井冈山中孕希望,

义务劳动生光辉,青年团员现光芒,

青春战旗高飘扬,华夏少年振荣光。

辅导员说

团史的学习让初中少先队员们清楚地认识到,青年同志在国家的斗争和发展中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共青团的历史几乎和共产党同龄,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了解那时候的共青团员是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对当下的少先队员会有所启发。处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作为青年学生,更应清晰自己的目标,重视自己的责任。团史教育期盼着每位少先队员能从学习中获得动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的模样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八(5)中队 张子言

南昌起义,吾国万疆,

激烈斗争,不畏艰苦,

义务劳动,青年向前,

我何其幸,生于国怀,

抗战胜利,团结一心,

共青团员,励志报国!

猜你喜欢

战旗青年团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浩浩春风起 猎猎战旗红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战旗村:让安静的乡村灵动起来
窗台上的妈妈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叠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