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微课堂
2022-08-10
谭宝清: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自选、自主的活动,形式与内容重点突出了幼儿的自由和自主。但也恰恰由于它的自主,有些幼儿在活动中会出现串区的现象。当串区现象出现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细心观察,不急不躁。
一些教师在面对幼儿串区时,往往把问题归因于幼儿不遵守区域规则,提示幼儿回到自己刚才选择的区域中,思考问题角度单一、解决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实际上,面对串区时,首先一定不要急躁,静下心观察与思考:幼儿是偶尔串区,还是频繁串区?串区影响到别人了吗?幼儿串区是去做什么?幼儿对手中的玩具不感兴趣,才被别的玩具吸引?这样的观察或许需要持续几天,才能找到答案。
其二,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对于偶尔串区的幼儿,当我们观察到他是因为找同伴互动或者需要别的区域材料、没有影响他人游戏时,教师不妨给予幼儿一些自主的空间,这样有利于促进同伴互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时教师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对于频繁串区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关注。首先要考虑幼儿对于区域活动中的目标是否明确,即他是否清楚自己今天想做什么事。对于目标并不明确的幼儿,教师可以与其单独交流,结合其近期情况帮助他思考并找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比如重阳节到了,幼儿想给爷爷奶奶送礼物,教师可以和幼儿聊一聊想送什么、怎么做等,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过程中教师及时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幼儿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进而解决串区的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从区域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方面去思考。比如:区域空间是否满足幼儿的使用需求?空间规划是否合理?材料投放是否适宜?供幼儿选择的材料种类是否丰富多样?材料的使用方法是否多样,且能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否提供了同伴交往的空间和时间?一般来说,串区现象在小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为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材料、环境创设等方面多加思考。
教师不要“漠视”串区这一现象,而是应该把它作为一个观察了解幼儿、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契机,区域规则是重要的,但它的目的绝对不是限制和控制幼儿的自由。希望教师能够给予每位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他们的想法,逐渐提高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