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茶之美

2022-08-10宋小芹

中国新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茶法茶业饮茶

|文·宋小芹

最近,点茶很火。

影视剧《梦华录》的“刷屏”,也带火了宋代的茶文化,穿插在剧中的点茶、斗茶场景,让小众的宋代点茶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不仅是《梦华录》,近几年播出的热门古装影视剧中,宋代茶文化也常常“露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家姑娘跟随孔嬷嬷学习点茶;《鹤唳华亭》中,多次出现点茶场面,其中用茶筅击茶汤,使之起汤花的动作——“运筅”或“击拂”,这一点茶的重要手法贯穿全剧。

随着这些影视剧的播出,剧中涉及的包括宋代点茶在内的传统文化元素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甚至刮起了一场“现代版”的点茶之风。

唐宋茶文化发展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时期是中国茶业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茶叶经济兴旺繁荣,茶文化迅速形成、发展、成熟。

唐代是中华文明百花争妍的时代,茶饮在唐代得到进一步推广,被视为国饮。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茶开始从一种植物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税收来源。到了宋代,茶文化发展深化,茶叶生产空前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位。

唐宋时期,茶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兴产业。唐代,政府为了增加税收就开始征收茶税。到了宋代,政府将茶税改为茶课,这也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的典籍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程之邵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纸。”

随着茶业经济崛起,茶叶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要内容。北宋政府为了鼓励百姓饮茶、促进饮食行业的兴旺发展,制定出一系列法令条例来管理茶馆等服务行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平民购买茶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这无疑对当时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茶叶的价值与普及性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王安石在《议茶法》提到:“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将茶放到与米、盐同等的地位,可见宋代饮茶文化的盛行。

宋代的茶坊生意红火,城内大街小巷茶坊、酒肆随处可见。据史料记载,两宋京都汴京和临安的大街小巷,到处茶馆林立,甚至在偏僻的乡村小镇上也有茶馆,时称茶坊、茶肆、茶房、茶屋、茗坊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展现了东京开封城茶坊酒肆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在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历史上,茶文化与茶经济相互作用,共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茶业活动的辽阔局面。茶叶所带动的经济效益使得茶叶在民间有了各式各样的做法和品法,这也为点茶文化在宋代日益鼎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独特的饮茶方式

喝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件事,亦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中国人晨起的七件事之一,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

关于茶的起源,陆羽在《茶经》里面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只是,茶最初是作为食物被巴蜀地区的人们利用的。从先秦至两汉,茶慢慢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唐代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在唐代,流行的喝茶方式,主要是煎茶法。

煎茶法,是始记于陆羽《茶经》的一种茶叶烹煎方法。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候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候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这种煎茶法在唐诗中有很多描述,如刘禹锡所作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诗中有“骤雨松声人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皎然所作的《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诗中也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宋代流行点茶法。

什么是点茶?

点茶是先把研细筛过的茶末放入温过的茶碗里,然后注入少量热水,调成膏状,再注水,注水的同时用茶筅不停地来回搅动茶汤,直至白色的汤花(茶沫)覆盖水面,汤花越多越好,越白越好,且以茶与水融合度高、碗边不沾水为好。

点茶法与煎茶法的区别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点茶法虽来源于煎茶法,但步骤却比煎茶法更为精细、严密,这表现出宋人不同于前人的物质、文化享受和精神追求。

虽说大家都说宋代点茶,但其实点茶早就在唐代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发源于唐代中后期的点茶,历经近百年的积淀、发展,在宋代鼎盛起来——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乃至寺院僧侣都是用点茶法泡茶。此外,当时的辽、金、高丽以及日本等国家也都学会了利用点茶法泡茶。

是饮茶也是娱乐

宋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宋人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

相比前朝,宋人将茶“玩”出了新高度。在两宋,点茶不仅是不分阶层、老少咸宜的饮茶方式,更是人们闲时的一种文娱活动。点茶的技法、器具皆分优劣,许多文人雅士更是以三两好友聚首、相互攀比点茶技艺为雅趣。

当时最为流行的玩茶方式就是斗茶,斗茶又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等。

在宋代,斗茶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无论是茶叶的加工、饮茶所用的茶具以及煎煮冲泡过程,都十分讲究。宋人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色是指点出来的茶汤色泽,“以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次之,黄金又次之”;浮则是指茶沫,要求点出来的茶沫乳白如瑞雪,并且咬盏。也就是说,茶汤的颜色和茶泡的颜色是决定性的。

宋代斗茶,除要有精湛的技艺之外,对茶的选择、用水的选择也很讲究。茶品“以新为贵”,用水“以活为贵”,新茶配活水,相得益彰。

北宋中期以后,斗茶活动风靡全国。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

斗茶作为一种颇具竞争色彩的游戏,增加了品茶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也促进了饮茶爱好者的交流,更好地帮助品鉴茶叶的优劣,体会茶叶的趣味,推动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宋人斗茶活动极为风行,以至于有些经济发达的地方还每年举办品茶大赛。

宋代茶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收益。据记载,宋代人一年的茶利,有100 多万贯到200 多万贯。随着造船业与商业的大发展,外贡商品经济的往来,也让茶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传世的茶画也佐证了斗茶在宋代盛行。包括刘松年所绘《茗园赌市图》、南宋佚名所绘《斗浆图》、元人赵孟頫摹宋画《斗茶图》,都是描绘宋人斗茶的画面。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开始盛行,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茶点饮法,成为流行至今的一种饮茶法。

一杯茶,连接古今。唐煎、宋点、明清泡,不同时代的人们吃茶的方法不同。而点茶,成为我们了解宋代茶文化的一扇窗。

猜你喜欢

茶法茶业饮茶
人文天地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贵州茶业大事记
我国古代茶法演变规律研究
论清史馆《食货志·茶法》对清代“茶法”的重新定位
探究明代茶叶政策变化的历史意义
四季饮茶与健康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