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8-10朱静
朱 静
(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四川 成都 610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社会组织体制构建步伐的重要性。民间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发挥的是公益职能。例如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壹基金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和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线的“武汉加油”项目,8小时筹满7140万元,这些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充分发挥了对于社会的公益职能。虽然民间非营利组织都能够积极开展管理工作,推进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但是也存在着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一些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现象,例如“丽江妈妈联谊会”事件将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失灵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也反映出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强财务管理来实现风险防控,那么不仅会导致此类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下降,而且还会影响其正常运营。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的推动力之一,有必要针对现阶段财务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采取一定措施加大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力度,实现对于各类风险的有效防控,确保民间非营利组织稳定长期的发展。
一、新时期下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逐渐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力度。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不仅能够为组织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信息参考,切实提升财务风险防控成效,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一)为组织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信息参考
虽然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像企业那样,需要时刻关注和抓牢发展机遇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其却需要关注如何发挥自身公益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福祉。而民间非营利组织正确发展决策的制定,能够为组织发展提供一定助动力,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决策层了解和掌握组织运营管理情况,促进组织决策层对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度挖掘自身公益服务能力。
(二)切实提升财务风险防控成效
随着民众对于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不断提升,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服务内容,使得组织的工作量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组织资产规模的增加,那么相对应的管理风险也难免不断增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来实现财务信息及时反馈,能够为领导层对一些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争取一定的时间,进而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对组织各类资产安全性、完整性的实现形成一定保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民间非营利组织如果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那么则可以更加全面的发挥自身社会服务职能,而资源配置要想实现规范化则需要成熟、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此类组织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可以通过科学管理的预算和控制方式方法来制定资源配置方案,并将组织人力、财力、物力配置情况通过财务数据及时反馈出来,为后续资源配置提供有效参考信息,对组织发展间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阶段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下,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虽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组织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其运营管理出现问题,现主要问题表现在财务管理配套规章制度有待完善、预算管理方式方法没有实现与时俱进、没有充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构建存在滞后性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财务管理配套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存在着局限性,虽然在财务管理配套制度的制定积极性上存在着滞后性,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财务分析、岗位设置、信息反馈等四个方面:第一,组织机构。部分民间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机构的财务业务战略、流程与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执行、实现运营目标大框架设置并不能够实现相互制约、相互督促,且权力分配也缺乏科学性和平均化;第二,财务分析。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并没有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各类数据分析方式方法以及所需要应用的具体财务分析指标,进而导致组织财务分析人员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随意选择分析指标对各类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反映。同时,还有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在规章制度中完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值,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第三,岗位设置。有相当一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存在着不明确性,一人多岗的兼职情况普遍存在,预算、计划、考核、决策分析、管理报表等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职责设置不明确,不仅不利于财务管理责任的落实,也不利于财务管理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提升;第四,信息反馈。还有一些组织在财务管理信息反馈上并没有建立一条完整的信息反馈程序链,没有明确程序链中各项内容的反馈时限和具体模式,一些信息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决策者手中,不利于财务管理问题应急对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预算管理方式方法没有实现与时俱进
现阶段,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在预算管理上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并没有实现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的与时俱进,粗放式管理、简单化操作普遍存在,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管理缺乏可行性、适用性和科学性论证。预算管理模式对于组织后续资源配置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预算管理流程进行论证,整个流程在时间和环节的设定上不能够完全与组织需求相契合;第二,预算编制方式、方法有待完善。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预算编制方式方法过于陈旧,仍然是以以往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再结合当年收支计划进行预算编制,简单罗列下一年度、收支明细。这样不仅缺乏对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预算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而且还没有将一些可能发生的预算外支出考虑在内,进而会导致组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的情况;第三,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待优化。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预算监督机制有待完善,预算监督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监督工作形式性较强。同时,还有一些组织在开展预算监督工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指导性和动态性,监督局限于书面资料分析,没有下实地进行调查,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三)没有充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
在新时期背景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基于财务共享理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性,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都没有实现财务管理系统功能和配套硬件设施的升华,很多组织对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在软件方面,部分组织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着功能不全的情况,财务管理指标设置不完善,财务分析内容存在局限性,使得一些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进行人工得出。同时,还有一些组织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实现与各个业务部门的互联,信息传递程序复杂且传递速度较慢,而由于经费原因并没有定期邀请专业公司对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难以实现各项功能的优化和传递速度的加快;在硬件方面,虽然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套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但是由于一些硬件存在着持续性老化情况,难免存在着没有对一些已经淘汰了的硬件进行更新问题,难以与其财务管理需求相适应,不利于数据处理的及时性。
(四)财务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存在滞后性
财务管理评价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财务管理评价考核体系的支撑。但是现阶段,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上存在着滞后性,并没有结合自身评价需求来对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部分预算绩效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对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设定时无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分类、分层实现各项业务评价考核指标的细化。同时,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构建缺乏定量指标作为支撑,以定性指标居多,不能全面体现资源利用的社会公益价值,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评价结果质量。
三、对于新时期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几点优化建议
(一)完善财务管理配套规章制度
基于上文所提出的四点问题,本节着重从组织机构、财务分析、岗位设置、信息反馈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配套规章制度,具体优化建议如下:从组织机构角度出发,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组织机构大框架的科学性,是否能够实现管理层对于业务层的全方位管理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督促。同时,应当在组织机构权力分配上给予高度关注,实现权力分配的科学性和平均化,进而构建出与组织财务业务战略实现相契合的组织机构大框架;从财务分析角度出发,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各类数据分析方式方法以及所需要应用的具体财务分析指标,使得财务分析人员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有章可循,科学选择分析指标对各类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反映。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设置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值,使财务管理风险的发掘和反馈更具科学性;从岗位设置角度出发,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明确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应当妥善落实好预算、计划、考核、分析、管理报表等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设置,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将责任进行落实,切实提升财务管理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从信息反馈角度出发,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制度中设计信息反馈通道,使得各类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决策者手中,以便于财务管理问题应急对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实现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实现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的与时俱进,摒弃粗放式管理、简单化管理模式,具体优化对策如下:第一,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可行性、适用性和科学性论证。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当对自身预算管理流程进行论证,邀请专家对其预算管理流程和环节的设定进行出谋划策,实现预算管理流程和环节与组织需求相契合;第二,完善预算编制方式、方法。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对预算编制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不应当仅仅是根据以往的信息数据进行编制,可以安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下实地下到各个部门中去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组织运营计划制定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以及概率预算法,尽可能地将一切可能发生的预算外支出考虑在内后进行预算编制,尽可能地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超预算情况的发生;第三,优化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从部门建设和监督手段两个角度出发对预算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从部门建设角度出发,可以将监督部门从其他部门中独立出来,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给予监督管理部门一定的权力,促进其顺利开展工作。从监督手段角度出发,组织不仅要采取信息数据分析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而且还应当引入抽查的方式,从侧面了解和掌握组织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方式进行纠正。此外,组织还应当重视预算执行严谨性的进一步提升,应当在主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进一步优化预算资金使用细则,明确每一项资金的用途,杜绝擅自挪用资金和随意调整资金用途情况 的发生。
(三)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
在软件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投入一定资金,安排专业公司来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根据其财务管理需求完善财务管理指标设置,丰富财务分析内容,使得一些财务管理信息能够快速得出。同时,组织还应当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各个业务部门业务的互联,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来加快信息传递效率,为财务分析和反馈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在硬件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套硬件设施更新换代的管理力度,要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台账来及时反馈硬件持续性老化情况,并严格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给予此模块予以高度关注,以便于实现对一些已经淘汰了的硬件的及时更新,与其财务管理要求相适应,提升数据处理的 及时性。
(四)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民间非营利组织对财务管理评价指标进行设定时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分类、分层实现各项业务指标评价体系的细化,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成效。同时,应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财务管理评价具体指标的设计,对于定量考核指标的选取要合理引入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信度效度等评价方法及模型进行科学论证,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批复、监控程序确保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定性考核指标的应用,要对定量指标起到说明作用,对组织所起到的社会服务作用进行进一步概括,全面体现资源利用的社会公益价值,提升财务管理评价结 果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要想切实提升民间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着重提出了完善财务管理配套规章制度、实现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以及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等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