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
2022-08-09SerinaNg王玉乾MirkoGruber王进春
Serina Ng 王玉乾 刘 磊 Mirko Gruber 王进春
1.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1530;2.河北省混凝土用功能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1530;3.河北省建筑化学添加剂产业技术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1530;4.四川砼道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139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河道不断开采,天然砂资源日益短缺,现工程项目上均在大量使用机制砂制备混凝土[1-3]。然而大部分石料厂由于设备简陋、制砂工艺不成熟,所制机制砂颗粒形貌较差,片状或三角状极多,细度模数偏大,且粗颗粒较多,中间颗粒较少,造成混凝土包裹性差、容易泌水,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困难[4-8]。因此,本文制备两种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并将其复配使用,从而改善机制砂对混凝土带来的不良影响。
1 实验
1.1 原料
丙烯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功能单体K、功能单体Y、双氧水(27.5%)、抗坏血酸、过硫酸铵为工业级。水泥为P.O 42.5普通过酸盐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砂为四川某项目上自产的机制砂,细度模数2.8,其粒径分布如表1与图1;石为四川某石厂生产的碎石,分为5~10mm和10~25mm及10~31.5mm三种。
表1 机制砂粒径分布
图1 机制砂颗粒级配
1.2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
1.2.1 聚羧酸减水剂(P)的合成
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分子量为5000)、丙烯酸、功能单体K为单体,双氧水与抗坏血酸为引发剂,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制备聚羧酸减水剂(P),其中酸醚摩尔比为4,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0.9%,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的0.4%,反应温度为45℃,具体工艺如下:
在装有搅拌、加热与滴加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TPEG与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功能单体K,搅拌10min,加入双氧水,继续搅拌10min。滴加引发剂溶液和丙烯酸溶液,引发剂溶液滴加3h,丙烯酸溶液滴加2.5h。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1h,加入30%NaOH溶液调整pH为6,并搅拌均匀。
1.2.2 聚羧酸减水剂(C)的合成
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分子量为2400)、丙烯酸、功能单体Y为单体,双氧水、过硫酸铵与抗坏血酸为引发剂,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制备聚羧酸减水剂(C),其中酸醚摩尔比为1.2,功能单体用量Y(为总单体质量的1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0.9%,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的0.3%,常温环境下反应的具体工艺如下:
在装有搅拌、滴加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TPEG、去离子水和功能单体Y,搅拌溶解后,加入过硫酸铵搅拌10min,加入双氧水,继续搅拌10min。滴加引发剂溶液和丙烯酸溶液,引发剂溶液滴加3h,丙烯酸溶液滴加2.5h。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1h,加入30%NaOH溶液调整pH为6,并搅拌均匀。
1.3 性能测试
1.3.1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采用美国Waters-2414型凝胶渗透色谱仪,色谱柱由UltrahydragelTM250和UltrahydragelTM500柱串联构成,流动相为0.10mol/L硝酸钠水溶液,流速0.6mL/min。
1.3.2 混凝土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
参照GB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表征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对两种减水剂的分子量进行测试,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聚羧酸减水剂(P)分子量分布
图3 聚羧酸减水剂(C)分子量分布
GPC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P)的重均分子量为40491,聚羧酸减水剂(C)重均分子量为31375。
2.2 混凝土试验分析
分别通过普通混凝土(C30)试验和高强混凝土(C50)试验,对减水剂性能进行验证,并与常规减水剂进行对比。通过减水剂复配制备混凝土外加剂(PC),具体外加剂配方如表2。为了进行性能对比,采用常规市售某种减水剂替换减水剂P与减水剂C,其他材料保持不变制备对比外加剂(PC-1),将其与本文所制外加剂进行对比。
表2 外加剂配方(kg/t)
首先通过C30混凝土对两种外加剂进行对比,混凝土配合比如表3,试验结果如表4、图4、图5所示。
表3 混凝土配合比(kg/m3)
表4 混凝土性能
图4 PC-1所制混凝土状态
图5 PC所制混凝土状态
由表4、图4和图5可知,当采用常规外加剂PC-1时所制混凝土保水性以及对石子的包裹性差,存在明显的露石和泌浆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本试验所用机制砂级配不合理,从表1与图1可知,该机制砂2.36mm筛余偏高,0.3mm筛余偏低,0.15mm筛余严重偏低,石粉含量偏高,存在明显的两头多中间少的特性,因此,造成混凝土砂浆空隙率增大,浆体下沉,没有足够的浆体对石子进行包裹,从而出现上述不良现象。而使用本文所制外加剂PC时,上述不良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
从检测数据来看,使用PC-1和PC时,混凝土扩展度和强度差异不大,但当使用PC-1时,混凝土坍落度明显偏低,说明混凝土工作性不佳,坍落度试验存在石子堆心现象。当使用PC时,混凝土含气量有所提升,这有利于混凝土浆体量体积的增加,从而使得混凝土工作性提高。其次PC所用减水剂合成过程中使用分子量为3000的TPEG,减水剂侧链长度更长,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因此,使用PC后混凝土的工作性得到明显改善。
其通过C50混凝土再次将两种外加剂性能进行验证,混凝土配合比如表5,试验结果如表6与图6、图7。
表5 混凝土配合比(kg/m3)
表6 混凝土性能
图6 PC-1所制混凝土状态
在高强混凝土中两种外加剂表现出的性能与C30混凝土相似,使用常规外加剂PC-1时,混凝土包裹性差、露石严重,混凝土表面存在泌浆现象;采用PC外加剂时,混凝土状态良好,工作性能依然得到显著改善。
3 结论
(1)机制砂在级配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混凝土工作性能不良的问题。
(2)通过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量为3000)、丙烯酸、功能单体K为单体,双氧水与抗坏血酸为引发剂,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制备聚羧酸减水剂(P);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量为2400)、丙烯酸、功能单体Y为单体,双氧水、过硫酸铵与抗坏血酸为引发剂,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制备聚羧酸减水剂(C)。
(3)聚羧酸减水剂(P)的重均分子量为43221,聚羧酸减水剂(C)重均分子量为50524。
(4)减水剂(P)与减水剂(C)通过复配制备混凝土外加剂PC,其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与包裹性,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