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课程实践
2022-08-09李璐寰丛小玲
李璐寰 邹 霞 丛小玲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调查研究、各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研究发现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素养不足,存在人际沟通相关的问题,包括缺乏相互理解与包容、沟通不善影响团队协作、以虚拟世界代替现实、不善沟通遭遇就业尴尬,影响了高职生的学业、社交、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与稳定性。积极心理学倡导从积极的视角出发,与人文关怀相联系,挖掘个体的优势、潜能、动机,维持其积极情感体验,助力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
本研究开展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开展了高职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改革实践,培养和提升护生的沟通能力和素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4个自然班197名学生为实验组,4个平行班188名学生为对照组。两个班学生入校时以护生入学成绩随机同质分班,两个班学生的年龄、前导课程学习、课时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成立课题组
课题组3名教师均为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规范、责任心强,具有人际沟通、心理学等专业训练背景,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素养。
1.2.2 确定教学方案
(1)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依次开展教学活动,以讲授为主,适当使用案例分析教学和小组情景展示。
(2)实验组: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选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教材,充分分析教学内容,以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1.2.3 教学实施
实验组教学设计与实施。组织教学团队教师、合作办学医院临床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召开同课程会议,完成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和人际交往实务训练两个教学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心理学视角融入团体活动,按模块开展人际沟通教学与训练。课程开始组织学生开展暖身、破冰活动,增进学生间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课程教学创设条件。
人际沟通技能训练,主要学习基本沟通理论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沟通素养。教学设计中注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际沟通技巧,如尊重、倾听、赞美、激发勇气、乐观思维、培养积极情绪等方面的学习,并进行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小讲课等加以练习。在语言沟通的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赞美练习;非语言沟通学习时,组织学生协作完成“盲行”练习,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团队合作训练中,设计同舟共济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力量。培养建立学生的沟通意识,贯彻沟通中的尊重原则,培养悦纳他人的技巧。
人际交往实务训练,结合职业情境沟通实践,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临床实习、就业、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学生综合运用人际沟通技能训练模块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别完成同学间沟通训练、护患冲突处理练习、医护冲突处理练习、护士求职面试等环节的学习与训练。组织人际交往礼仪小讲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汇报交流,进行实例演示与讨论互动。在实践中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利他意愿、大局意识,并进一步提升演讲表达能力。
借助学习通APP作为课程辅助教学互动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开课前,教师创建人际沟通学习通,上传教学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提供人际沟通相关网站、在线课程、经典参考书目供学生开展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习通的签到、投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测验练习等功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主动性。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结合过程评价(50%)和期末理论考试(50%)形成最终成绩。教师根据护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作业反馈、课堂活动与互动发言(小组活动、汇报展示)、学习通(完成资源学习、参与任务/活动、头脑风暴、答疑讨论、作业/测验、投票、签到等)获得经验值等予以打分,作为过程评价指标。学生在每周课后完成反思日记,回顾分析本周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改进、调整教学安排和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课程结束后,综合各模块学习内容进行期末理论考试。
1.2.4 效果评价与反馈
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
教学前后采用马建青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测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8),评价两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人际交往能力越低。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教学的评价。问卷均统一发放,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结合学生的学习反思、教师的评价情况了解实验组学生人际沟通课程学习情况和在校沟通实践能力情况,作为进一步教学改进的参考指标。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时,使用相同试卷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人际沟通课程学习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x±s,分)
2.2 人际交往能力调查
课程前后分别使用马建青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测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表3。
表2 开课前、后两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得分比较(x±s,分)
表3 两组学生开课前、后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得分比较(x±s,分)
2.3 教学反馈
2.3.1 教学效果调查
对实验组护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护生均给予积极评价,具体见表4。护生普遍认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际沟通教学能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人际沟通实践能力,还提升了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拓展了护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升了思维能力。
表4 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人,n%)
2.3.2 护生反思日记
护生在课后的反思日记中反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际沟通课程对知识掌握和自身能力提升有帮助。
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也能适应以后的临床实习。”“生动有趣,锻炼了应对能力。”“老师在上课时激发学生对人际沟通与交往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科学合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循循善诱,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更好地学习到了沟通技巧。”“老师与学生互动也很多,上起课来很轻松。”“课堂活跃,大家都有机会积极参与、主动表达。”“结合实例学习,老师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教学内容结合了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如日常礼仪、写求职信、面试等。”
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情景剧不但增加了同学们的锻炼机会,而且磨炼同学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加强了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小组学习提升了我们的合作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帮我们认识了自己交流沟通的不足之处并知道如何改进。”“可以展现自己的优点,喜欢这样的课。”
护生喜爱人际沟通课程,希望增加课时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人文课程。“希望能够增加课时。”“结合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两门课,增加趣味性,‘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一周一节课太少,改成一周两节,符合同学们的实际需求。”
3 讨论
3.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际沟通课程实践提升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设计并开展了对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模块化教学,期末考试使用相同试卷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人际沟通课程学习效果,实验组成绩(85.69±4.71)优于对照组成绩(84.42±3.37)(p<0.01)。护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表明96.95%的学生认为教学活动激发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91.53%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对沟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护生反思日记反馈课程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积极心理学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关注潜能、动机和能力[4-5],关注学生自身力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7],基于学习通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人际沟通的能力和素养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成长。
3.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际沟通课程实践提升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实施前,实验组、对照组的人际交往总分差异不显著;教学实施后,实验组(93.57±20.58)得分低于对照组(97.93±22.90)(p<0.05);教学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人际交往总分均有所下降(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实验组效果更好(课程前99.59±19.65、课程后93.57±20.58)(p<0.01)。护生的满意度调查表明,94.92%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人际沟通实践能力,97.46%的学生认为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护生反思日记表明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践,在基本沟通技能训练和人际交往实务训练中,注重结合职业情境开展沟通实践,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临床实习、就业、专业实践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8]。
3.3 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实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有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护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表明,84.7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89.93%的学生认为拓展了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护生的反思日记表明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科学合理,能满足学习需求;护生对人际沟通课程接受度高,希望能增加课时,使专业课程融入人文课程。
职业教育要提升学生的学历水平、技能水平、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国内外核心素养框架进行要素分析,发现沟通与合作等素养被全球范围高度重视。只有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不可或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沟通能力不仅是护生的核心素养,也是个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能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