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研究
2022-08-09蔡玉洁李秀玉
蔡玉洁,李秀玉
(1.新疆师范大学 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2.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内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的人口流动和迁移规模不断增加,使得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得以重塑[1]。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口的空间合理集聚既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现实诉求,也是中国人口学科向空间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国外学者对人口空间分布问题的研究比国内要早,主要是对城市群或者城市圈内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例如,Champion、Listed、Martin 等国外学者对大伦敦都市圈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索,发现大伦敦都市圈在20 世纪50 年代后期达到最大人口规模后持续下降,呈现出在特定区域内人口先增后减的规律[2-4]。
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特殊区域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以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进行研究。例如,尹德挺、于倩、史毅基于1950 年以来美国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借助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从城市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对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肖金成、洪晗基于2000—2018年年鉴数据对中国15个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5-6]。也有学者将某一省域作为研究区域研究该省域内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例如,曹宗平、李宗悦、黄子珊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对广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7]。第二,特殊群体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学者对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越来越多[8]。例如,蔺雪芹、王岱、王女英等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街道数据对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满姗、吴相利、姚玲玲基于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分县人口普查数据对东北地区老年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化进行研究;张强、高向东基于2015 年上海市数据对上海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现状进行研究[9-11]。基于中国民族成分较多的背景下,王卓、张凌华以及段成荣、毕忠鹏、黄凡等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进行研究[12-13]。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14]、重心模型[15-16]、GIS网格技术[17]、泰尔指数[18]、人口集中指数[19]、社会网络分析法[20]等。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对于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较为丰富,为文章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发现,已有研究中对新疆以及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较为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将发展壮大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主要抓手,完善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作为西部地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因此,新疆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核心区,其人口空间集聚格局不仅关系到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21],也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现实需要迫使我们思考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是怎样的?其人口空间集聚格局是否合理[21-22]?以上种种问题,不仅成为政府迫切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界亟待回答的理论问题。因此,文章将新疆14 个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等相关数据,构建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进行研究。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全部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划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4个地、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即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以及阿勒泰地区。在研究期限内,有以下两个地州的行政管辖范围发生变化,2015 年4月,撤销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2016 年1月,撤销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
1.2 研究方法
1.2.1 人口集聚度
对于人口集聚度的测量学术界大致有以下三种测算方法:第一,按照人口绝对数进行衡量。这种方法只能反映该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的数量。第二,通过计算单位面积人口数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能够对比单位行政面积内人口的数量,但是无法纳入人口和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占比。第三,借鉴人口密度和人口集中指数的原理构建人口空间集聚度指标来进行测算。该方法既能全面反映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避免区域面积差异所形成的“聚集度”高估问题。
因此,文章借鉴上述第三种方法来计算人口集聚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jdi表示区域i 的人口集聚度,Li表示i 区域人口数,L 表示人口总数,Areai表示区域i 的行政面积,Area表示总行政面积。
通过GeoDa软件中的自然段点法将人口集聚度划分为3个等级,具体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新疆人口集聚度分类标准
1.2.2 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
探索性空间分析是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地理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数据在空间分布上的隐含规律,从而揭示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两类工具:
第一类,从总体来考察数据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通过计算全局莫兰指数(全局Moran's I)来测度人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全局Moran's I的计算公式如公式2所示:
其中,Wij代表基于一阶ROOK 邻接准则构建14*14 维空间权重矩阵,Yi代表i区域的人口集聚度,n 为观测值数目。Moran's I的取值范围为[-1,1],当该值介于[-1,0)时,表明人口存在空间发散特征;当该值为0时,表明人口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当该值介于(0,1]时,表明人口存在空间集聚特征。
第二类,从局域来考察数据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通过计算局域莫兰指数(局域Moran's I)并绘制LISA集聚图,从而衡量本区域与相邻区域的空间相关特征,弥补了全局空间自相关无法判定区域集聚类型的缺陷,可以将区域划分为高—高集聚区、低—低集聚区、高—低离群区和低—高离群区四类。其中,高—高集聚区表示本区域人口高度集聚,相邻区域人口也密集分布;低—低集聚区表示本区域人口稀少,相邻区域人口集聚度低;高—低离群区表示本区域人口密集分布,相邻区域人口少;低—高离群区表示本区域人口集聚度低,但相邻区域人口高度集聚。局域Moran's I的计算公式如公式3所示,各字母的含义与公式2相同。
2 新疆人口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2.1 新疆人口空间集聚现状分析
如表2 所示,新疆人口空间布局呈现点轴混合式集聚特征。2020 年新疆共有4 个地、州、市属于人口密集地区,分别为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共有3个地、州、市属于人口均值地区,分别为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共有7 个地、州、市属于人口稀疏地区,分别为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哈密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人口流动和集聚的背景下,新疆逐渐形成了3 个人口集聚带和1 个人口集聚中心。3 个人口集聚带分别是指西南方向以喀什地区为集聚中心向阿克苏等地区扩展,西北方向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向塔城等地区外延,东北方向以吐鲁番市为中心向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区外延。1 个人口集聚中心是乌鲁木齐市。
表2 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人口集聚度及其分类汇总表
注: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计算得到。
根据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所计算的新疆14 个地、州、市人口集聚度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人口集聚度位列第一,人口集聚度为21.2262,比人口集聚度最低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高20.9789,比人口集聚度位列第二的吐鲁番市高14.1194.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现已发展成为全疆最大的商贸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中心,我国向西开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乌鲁木齐市的行政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人口集聚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成为新疆人口集聚度中心,对其周围相邻的吐鲁番市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空间溢出效应。吐鲁番市人口集聚度位列第二,人口集聚度为7.1068,相当于乌鲁木齐市人口集聚度的33.48%.吐鲁番市是新疆连接中亚等地区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使得吐鲁番市人口集聚度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成为新疆东北方向的人口集聚度中心,影响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区人口集聚度。克拉玛依市人口集聚度排在新疆14 个地、州、市第三的位置,其人口集聚度为4.5767.克拉玛依市作为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是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集聚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市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该地区的石油资源使得克拉玛依市成为新疆西北方向的人口集聚中心,并对新疆西北方向的塔城地区人口集聚度产生重要影响。喀什地区人口集聚度略低于克拉玛依市,其人口集聚度排在新疆14 个地、州、市中第四位,人口集聚度为2.9047.喀什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基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逐渐成为新疆西南方向的人口集聚中心,并向阿克苏等地区扩展。
影响新疆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扶持政策是最主要的因素。例如,新疆人口集聚中心乌鲁木齐市的形成与乌鲁木齐市地区生产总值密切相关,同时,西南方向的人口集聚中心喀什地区的形成与国家扶持政策密切相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及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均显示,乌鲁木齐市的人口集聚度在新疆14 个地、州、市中均位列第一,且人口集聚度不断提高,人口集聚度分别为15.0174、19.0529、21.2262.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地区生产总值也均排名第一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14.9 亿元、1338.5 亿元、3337.3 亿元。喀什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因此,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喀什地区制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为打好产业扶贫提供导向,从强化产业指导、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主体培育、营销帮扶、品牌打造、范例推广等方面,拿出更加过硬的帮扶举措,支持喀什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国内疆内各类企业和援疆省市的积极响应,已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互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大扶贫和乡村振兴格局。
2.2 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变化趋势分析
对比表2、表3、表4 以及表5,发现自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新疆人口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较小,保持点轴混合式集聚特征。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新疆人口密集地区共有5个地、州、市,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口均值地区共有2 个地、州、市,分别是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口稀疏地区共有7个地、州、市,分别是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哈密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新疆人口集聚格局略有变化,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均分别减少1个,人口均值地区增加2个,分别是昌吉回族自治州由人口密集地区变为人口均值地区,塔城地区由人口稀疏地区变为人口均值地区。和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新疆人口集聚格局略有变化,人口均值地区减少1个,人口稀疏地区增加1个,塔城地区由人口均值地区变为人口稀疏地区。
表3 200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人口集聚度及其分类汇总表
表4 201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人口集聚度及其分类汇总表
表5 2000年、2010年、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依据人口集聚度等级分类汇总表
注: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计算得到。
依据人口集聚度的变化可以将新疆14个地、州、市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增长类。增长类是指2010 年人口集聚度高于2000年,2020 年人口集聚度高于2010年,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中,乌鲁木齐市人口集聚度的增长幅度最大,增长41.34%;其次是克拉玛依市,增长31.69%;再次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增长10.82%;倒数第二是和田地区,增长8.12%;最后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增长2.71%.
第二,降低类。降低类是指2010 年人口集聚度低于2000年,2020 年人口集聚度低于2010年,主要包括吐鲁番市、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及阿勒泰地区。其中,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口集聚度的减少幅度最大,降低22.09%;再次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降低16.44%;第三是阿勒泰地区,降低13.61%;第四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降低12.69%;第五是吐鲁番市,降低8.54%;第六是阿克苏地区,降低8.02%;喀什地区人口集聚度减少幅度最小,降低4.18%.
第三,先增长后降低类。先增长后降低类是指2010年人口集聚度高于2000年,但2020年人口集聚度低于2010 年。塔城地区人口集聚度的变化属于先增长后减少类,2010 年人口集聚度相对于2000 年增长16.02%,2020年人口集聚度相对于2010年降低20.18%,整体来看,塔城地区人口集聚度共降低7.40%.
第四,先降低后增长类。先降低后增长类是指2010年人口集聚度低于2000年,但2020年人口集聚度高于2010 年。哈密市人口集聚度的变化符合先降低后增长类的特点,2010 年人口集聚度相对于2000 年降低1.22%,2020年人口集聚度相对于2010年增长0.54%,总体来看,哈密市人口集聚度降低0.69%.
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变化趋势也进一步显示了新疆人口流动趋势。对比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现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口集聚度下降,由人口密集地区变为人口均值地区,同时,该自治州人口数量由2000 年150.3 万人下降至2010 年142.9 万人,人口共减少7.4 万人,说明2000年至2010年间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口呈现流出状态。对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塔城地区人口集聚度增加,由人口稀疏地区变为人口均值地区,同时该地区人口数量由2000年89.2 万人增加至2010 年121.9 万人,人口共增加32.7 万人,表明2000 年至2010 年间塔城地区人口呈现流入状态;对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塔城地区人口集聚度进一步降低,由人口均值地区变为人口稀疏地区,该地区人口数量由2010 年121.9 万人减少至2020 年113.9 万人,人口共减少8.0万人,进一步说明在2010年至2020年间塔城地区人口呈现流出状态。
3 新疆人口集聚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
新疆人口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如表6 所示,2000 年、2010 年以及2020 年新疆人口集聚度的全局Moran's I 指数均大于零且P 值均小于1%,表明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在1%的统计水平上呈现空间集聚。2000 年新疆人口集聚度全局Moran's I 指数为0.2461,2010 年该值增加0.0392,2020 年继续增长0.0123,即与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新疆人口集聚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共增加0.0515,表明新疆人口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表6 新疆人口集聚度全局Moran's I指数及统计检验结果
3.2 局域空间自相关关系
新疆人口集聚度呈现以高—低离群区为主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关系。如表7 所示,新疆人口集聚度集聚区和离散区分布较为稳定,高—低离群区数量最多,共包括6个,主要是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鲁番市、克拉玛依市;其次是低—高离群区,共包括5个,主要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哈密市、阿勒泰地区以及塔城地区;再次是低—低集聚区,共包括2个,主要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包含地州数量最少的是高—高集聚区,包含1个地级市乌鲁木齐市。
表7 新疆人口集聚度集聚区和离群区分类地州数量 单位:个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文章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年至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人口集聚度指标,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在三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呈现下列特征:
第一,新疆人口空间格局呈现点轴混合式集聚特征,且新疆人口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较小。通过构建人口集聚度指标计算并对比分析新疆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14个地、州、市人口集聚度,发现在人口流动和集聚的背景下,新疆逐渐形成了3个人口集聚带和1个人口集聚中心。3个人口集聚带分别是指西南方向以喀什地区为集聚中心向阿克苏等地区扩展,西北方向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向塔城等地区外延,东北方向以吐鲁番市为中心向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区外延。1个人口集聚中心是乌鲁木齐市。新疆各地州人口集聚度在三次普查中均变化较小,人口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较小。
第二,新疆人口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新疆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人口集聚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发现该值均大于0,且数值不断提高。
第三,新疆人口集聚度呈现以高—低离群区为主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关系。通过计算新疆2000 年、2010年以及2020 年人口集聚度的局域Moran's I 指数,发现新疆人口集聚度集聚区和离散区分布较为稳定,高—低离群区地、州、市数量最多,其次是低—高离群区,再次是低—低集聚区,所包含地、州、市数量最少的是高—高集聚区。
4.2 建议
根据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新疆14 个地、州、市中人口高—高集聚区数量最少,人口空间分布较分散,不利于发挥人口空间集聚效应,因此,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打造新疆人口空间集聚高地。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新疆人口集聚带和人口集聚中心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优化新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进一步加大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口密集地区中心城市为中心,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建设通往喀什、伊犁等地的高速铁路,降低通行时间,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为优化人口空间集聚格局创造基础。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新疆将规划研究乌鲁木齐—喀什高速铁路、乌鲁木齐—霍尔果斯高速铁路,若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将会促进相关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承载力,促进人口流动。
第二,提高新疆人口集聚带和人口集聚中心的医疗和教育水平,提高新疆人口集聚带和人口集聚中心的人口空间集聚能力。新疆整体的医疗资源薄弱,居民外出就医过程中存在人口流出的风险,从而降低新疆人口集聚度。通过支持援疆省份高水平医疗机构在新疆人口集聚带和人口集聚中心等人口集聚度高的地、州、市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能够降低新疆本地居民外流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西部其他地区居民流入新疆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新疆人口集聚带和人口集聚中心的人口集聚度。
第三,坚持“留人”和“引人”并举,推动新疆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新疆人口空间集聚变化趋势显示了新疆人口流动趋势,区域人口流出使得人口集聚度降低,区域人口流入促使区域人口集聚度增加。因此,文章提出依据新疆14 个地、州、市人口空间集聚变化趋势分类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吐鲁番市、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等人口集聚度持续下降的地、州、市,将“留人”作为工作重点的基础上继续出台相关“引人”政策;但对于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田地区等人口集聚度持续上升的地、州、市,将“引人”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新疆人口引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在已有的优惠和照顾政策上继续出台“引人”和“留人”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