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配合通络汤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观察

2022-08-09户鹏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络痉挛中风

户鹏祥

(河南省安阳市灯塔医院中医针灸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下肢痉挛作为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下肢痉挛、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1]。本研究用醒脑开窍针刺联合通络汤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8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诊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3~77岁,平均(59.72±4.86)岁;病程0.2~9个月,平均(5.04±1.49)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61.17±5.13)岁;病程0.3~10个月,平均(5.12±1.4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①经MRI或脑CT确诊;②患者无意识功能障碍,病情较为稳定;③下肢功能经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大于等于10分;④踝关节被动背伸时经Ashworth评级为Ⅱ~Ⅲ级。

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的辨证标准[3];主症为肢体麻木、神智蒙昏、扣眼歪斜、偏身感觉异常、言语謇涩、偏瘫,次症为瞳孔无神、共济失调、眩晕、头痛、饮水呛咳、目偏不瞬,主症2项以上或1项主症加2项次症,结合病因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意识清晰;③首次发病;④无本研究治疗方法禁忌症;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其它因素导致下肢痉挛;②中风前肢体障碍;③精神障碍;④肝肾功能不全;⑤心肺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调节血脂、抗凝血、控制血压等。

两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规格:0.3mm×50.0mm),针刺主穴:双侧内关穴直刺15~30mm,人中穴向上斜刺10~15mm,患侧下肢三阴交穴15~50mm,配穴:委中穴直刺30~50mm,患侧尺泽穴直刺30~50mm,极泉穴避开腋动脉,直刺10~15mm;留针30min,日1次。1周6次。

观察组加用通络汤治疗。药用天麻10g,怀牛膝20g,鸡血藤20g,炒桑枝20g,伸筋草15g,地龙10g,当归10g,白芍10g,刘寄奴10g,威灵仙10g,乌梢蛇10g,钩藤10g,地黄10g,姜黄10g,全蝎10g。日1剂,煎煮2次,取药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肌肉结构参数,采用超声诊断系统(厂家Siemens,型号Acuson Oxana512),15L8w-s高频线阵宽口径探头,检测胫骨前肌第1层厚度、腓肠肌内侧头纤维长度、胫骨羽状角度数。设备参数设置:探测焦点在1~3 cm,检查类型2D。

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评估治疗前后患肢痉挛程度,0~16分表示,轻度痉挛:0~9分,中度痉挛:10~12分,重度痉挛:13~16分;采用Fugl-Meger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治疗前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0~34分表示,评分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arthhel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评估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表示,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疗效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证候评分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证候评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改善,证候评分减少30%~70%。无效:未达“有效”标准甚至症状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肉结构参数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肉结构参数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肉结构参数比较 (±s)

组别 例 胫骨前肌第1层厚度(cm) 腓肠肌内侧头纤维长度(cm) 胫骨羽状角度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0.94±0.11 1.21±0.11 3.31±0.43 4.54±0.38 5.38±2.49 10.96±1.68对照组 49 0.93±0.09 1.06±0.08 3.32±0.39 3.97±0.41 5.41±2.54 9.07±1.74 t 0.493 7.720 0.121 7.137 0.059 5.470 P 0.622 <0.001 0.904 <0.001 0.953 <0.001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FMA-L评分、BI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FMA-L评分、BI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FMA-L评分、BI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CSI评分 FMA评分 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13.25±1.29 7.64±1.58 9.46±5.13 18.34±3.18 39.36±8.74 62.73±10.65对照组 49 12.93±1.34 9.73±1.62 9.52±4.86 13.26±4.13 40.15±9.23 53.76±11.47 t 1.204 6.465 0.059 6.822 0.435 4.012 P 0.231 <0.001 0.953 <0.001 0.665 <0.001

6 讨 论

中风后下肢痉挛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于与动脉炎、血压异常、心脏病、血管外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肌肉结构参数是近年来评估中风后肢体痉挛的重要指标,主动肌乏力和拮抗肌牵伸度困难是关节痉挛的重要因素,而肌肉厚度和羽状角度可衡量肌力输出指标。肌肉厚度越厚,羽状角度越大则表示该肌肉力度越强,肌肉可活动空间越大。改善患肢肌肉结构,对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5]。

中风后下肢痉挛属中医“瘛疭”“痉证”“筋病”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基本病机是肝风、瘀血;气血亏虚,血瘀愈甚,经络不通致血行不畅,血瘀壅气,则血气难达四肢,经筋失荣发为本病;故治疗应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要原则[6]。通络汤方中当归调经止痛、补血活血,白芍平肝养血、调经敛阴,伸筋草舒筋活络、除湿消肿;天麻、钩藤、地龙、全蝎同为息风止痉药,其中天麻息风止痉、钩藤平肝定经、地龙清热定惊、全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乌梢蛇、鸡血藤活血通络,炒桑枝通经络、祛风湿,焦地黄息风止痉、活血祛瘀,怀牛膝补肝益肾、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刘寄奴舒筋通经、消积止痛,威灵仙宣痛经络、祛风除湿,姜黄行气破血、通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息风止痉、逐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当归能增加软脑膜微动脉管径和血流速度,减缓脑缺血过程神经元凋亡,有补血、保肝利胆、调节免疫作用,还能抗血栓,促进造血功能;天麻能降低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强动脉血流惯性,改善微循环,有消除自由基、保护神经元作用,可改善脑电波、抗癫痫;鸡血藤能改善心肌组织,保护心肌缺血,改善脑组织功能,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肝、清除氧化自由基作用,还能改善贫血状态;全蝎能作用于中枢神经,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房性、实性期前收缩,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有调节免疫作用[7-8]。

综上可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通络汤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肢痉挛程度,改善肌肉结构和下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通络痉挛中风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